基于模式识别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 地震属性分析 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 谱分解技术 连续小波变换 出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煤矿综采机械化水平和改扩建要求的提高,煤矿企业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中资料解释精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高效地从地震数据中识别规模较小地质构造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模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模糊模式识别算法、统计模式识别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算法的优缺点,选择了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围绕含破碎带小断层、岩浆岩与煤层或天然焦不同组合结构区段和隐伏陷落柱等灾害地质体,开展了相应的地震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地震属性与原始资料的对比效果,得到一些有助于地震多属性模式识别细微地质构造的结论;结合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目标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特点形成了用于识别细微地质构造的地震多属性模式识别解释流程,讨论了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优化技术及影响因素等;采用了短时傅里叶和连续小波变换对实际地震偏移剖面进行了转化,分析了这两种变换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在优势频段突显出细微地质构造边缘轮廓细节;采用基于“分水岭”算法的边缘检测技术获取了细微地质构造的边缘轮廓,进一步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以淮北NS地区和山西JCZ地区井田地震资料为例,针对不同地质异常体,根据不同方式提取多种属性后,采用地震多属性模式识别解释流程进行地震资料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echanization level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and the requirement of re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The requirement of data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in 3D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increasing. How to identify small geological structure efficiently from seismic data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uzzy pattern recognition algorithm,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algorithm and neural network pattern recognition algorithm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seismic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different structural sections of magmatic rock and coal seam or natural coke, and hidden collapse columns, and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between seismic attributes and original data are analyzed. Som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which are helpful to the recognition of fine geological structures by seismic multi-attribute pattern. Combined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target of coalfield seismic dat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organizing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the process of seismic multi-attribute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identifying fine geological structures is formed, and the methods of extracting seismic attributes,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discussed. The 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 and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 are used to transform the actual seismic migration profil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transformations are analyzed. The details of the edge contour of the f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are highlighted in the dominant frequency band. The edge contour of f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obtained by edge dete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watershed" algorithm, and the precision of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is further improved. In view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anomaly bodies, after extracting various attribut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s, seismic multi-attribute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flow are used to interpret seismic data, and goo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学位授予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成,周翼,谢桂生,赵志伟,邹定永;基于综合的混沌优化算法估计地震子波[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年02期
2 肖建华;沙漠点爆炸震源产生的远场地震子波[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3期
3 张广智,刘洪,印兴耀;井旁道地震子波精细提取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2期
4 李国发,牟永光,王濮;交互地震子波提取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云美厚,丁伟;地震子波频率浅析[J];石油物探;2005年06期
6 赵秋亮,李录明,罗省贤;基于分形方法的地震子波提取及应用[J];石油物探;2005年01期
7 黄健英;李录明;罗省贤;;基于高阶谱的地震子波估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喜武;年静波;黄文松;;利用广义S变换提取地震旋回的方法[J];石油物探;2006年02期
9 熊晓军;贺振华;黄德济;陈学华;;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年06期
10 张广智;印兴耀;刘洪;;地震子波外推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宏达;胡天跃;;基于高价统计量的多约束地震子波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于永才;王尚旭;袁三一;;部分频段地震子波提取[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李国发;王万里;;基于相位主值的双谱域地震子波相位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戚鹏飞;王君恒;于永才;;对数谱平均法地震子波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鲲鹏;张学工;李衍达;;基于复倒谱匹配的地震子波估计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吴顺和;;地震子波形成的物理过程,表达式(正演)及其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广智;印兴耀;吴国忱;张繁昌;;应用双谱求取地震子波的相位谱[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苑书金;李承楚;;利用高阶累积量估算地震子波[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尹成;赵志伟;邹定永;;基于综合的混沌优化算法的地震子波估计[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袁三一;陈小宏;黄饶;;相对“高频”频谱低移现象研究及对地震子波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雅珍;地震分频测薄层砂体效果佳[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伯军;下扬子碳酸盐岩层系地震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范兴燕;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利比亚KK&YY区块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德营;时频域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杨培杰;地震子波盲提取与非线性反演[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岳延波;渤海湾盆地月海合作区块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单刚义;复杂地质条件地震多波照明及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葛利华;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邢磊;海洋小多道地震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侯贺晟;中国西部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10 何义中;裂缝油气储层检测与预测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知伟;地震子波优化提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纪祥;基于S变换的叠前地震FVO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争浩;砂体叠合模式约束下的地震驱动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潘朝祯;塔里木盆地某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刘原;LF13-1油田地震成像技术及在地质解释中的应用[D];长江大学;2016年
6 白瑜;基于模式识别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及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
7 马磊;致密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杜开鹏;基于岩性与岩性突变的火成岩速度建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柯钦;乾安北两井地区扶余油层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王俊岭;基于高阶统计量的地震子波建模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7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4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