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冲击地压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山安全 孤岛工作面 覆岩空间结构 冲击地压 相似模拟试验 出处:《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冲击启动理论为基础,结合覆岩空间结构思想,采用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空间结构特点及采动围岩应力场的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结果表明,两侧充分开采的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呈"C"型覆岩空间结构,工作面承受上部岩层及两侧采空区上覆岩层转移过来的部分岩层重量,在工作面两侧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导致采动围岩应力场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该集中应力可视为采动围岩近场极限平衡系统的静载荷。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中"C"型覆岩空间结构逐渐演化形成"W"型空间结构,极限平衡系统静载荷发生转移和改变,最终由上下区段煤柱全部承担上覆岩层重量,系统载荷增至最大,处于临界失稳状态。"W"型覆岩空间结构大面积失稳,为系统提供了外动载荷,系统在动载荷的扰动下突破平衡极限,从而发生区段煤柱冲击。最后,基于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区段煤柱的合理尺寸。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impact start and combined with the idea of overburden spatial stru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lying strata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stress field of mining surrounding rock are studied by using similar simulation test method. The mechanism of coal pillar impact ground pressure in the section of Gudao face is further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lying strata of Gudao face are of "C" type overburden space structure, which are fully mined on both sides. The face bears part of the weight transferred from the upper rock strata and the overlying strata of the two goaf, and forms a stress concentration area on both sides of the face,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ess field of the mining surrounding rock reaches the state of ultimate equilibrium. The concentration stres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tatic load of the near-field limit equilibrium system of mining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of the isolated island face, the "C" type overburden spatial structure gradually evolves into "W" typ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static load of the limit equilibrium system is transferred and changed. Finally, the upper and lower coal pillars bear the overburden weight, and the system load increases to the maximum, which is in a critical unstable state. The "W" type overburden space structure is unstable in a large area, which provides the system with external dynamic load. The system breaks through the equilibrium limit under the disturbance of the dynamic load, thus the impact of the section pillar occurs. Finally, based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isolated working face, the reasonable size of the coal pillar in the section is determined.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冲击地压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404131)
【分类号】:TD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芳;;东庞矿大倾角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2 黄海生;;孤岛工作面回采技术及管理经验[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9年04期
3 石教武;孙永田;周永超;王华伟;李保平;;26081孤岛工作面上、下巷维护实践[J];煤;2010年07期
4 吴松;;大倾角孤岛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技术[J];现代矿业;2012年02期
5 宋艳芳;唐治;潘一山;李晓燕;罗浩;;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4期
6 常开志;;复杂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04期
7 海林鹏;;孤岛工作面上行开采安全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8期
8 朱忠彬;;孤岛工作面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3期
9 曹安业;窦林名;张小涛;张军;王玉刚;巩思园;;某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分析及其监测[J];煤炭工程;2007年02期
10 赵建敏;;综放孤岛工作面开采技术实践[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平;;孤岛工作面应力变化数值模拟分析[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2 王少华;;孤岛工作面两巷的综合治理[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3 王宏伟;姜耀东;高仁杰;刘帅;;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失稳能量场演化规律[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4 黄建华;;孤岛工作面下分层顶板灾害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超;李伟民;付英涛;;深部非对称孤岛工作面沿空送巷支护技术[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施现院;;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7 徐俊峰;;煤矿孤岛工作面顺槽掘进窄煤柱支护技术[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8 刘涛;闫显运;韩跃勇;;半孤岛工作面掘进期的冲击地压危险监测[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尹东光;范东强;李庆华;张震波;;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测量技术[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国平;郑武;谷海静;;高预应力支护技术在泾河下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魏东 通讯员 朱兴忠 商於任 王海涛;许厂煤矿4303孤岛工作面安全产煤近190万吨[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佃平;煤矿边角孤岛工作面诱冲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王宏伟;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谭志文;孤岛综放面矿压规律及小煤柱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梁小龙;孤岛工作面覆岩结构破坏与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年
3 朱兵兵;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超前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超;孤岛工作面采场结构特征及其对巷道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淑;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红;孤岛工作面内错尾巷加强支护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同锁;近距离煤层群小煤柱孤岛综采面瓦斯综合治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55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5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