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斜井XSP-CDP叠加成像
本文选题:井间地震 切入点:逐段迭代正演 出处:《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决三维斜井井间地震数据成像问题,借鉴二维地面地震弯线及宽线处理思路,将三维井间地震成像问题转换成二维成像问题进行研究.利用三维逐段迭代方法对三维斜井井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计算上、下行反射波走时及反射点位置,通过对比正演记录与实际资料的特征,调整地质模型参数获取准确速度场.然后对波场分离后的共炮集数据进行反射波归位,得到共反射点道集数据.最后根据反射点的分布选择一条反射点分布最集中的剖面线,以一定的宽度将剖面线左右的反射点包裹起来;根据叠加宽度划分成大小相等的矩形面元,将面元内的共反射点数据投影到剖面线上进行二维叠加成像.通过模型测试,三维XSP-CDP叠加方法能有效反演地下结构特征,指导三维井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并解决不共面斜井叠加成像问题.应用该方法对M地区实际资料进行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反演地下三维地质结构特征,为进一步数据处理提供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eismic data imaging between three dimensional inclined wells, two dimensional seismic bending line and wide line processing method are used for reference. The 3-D cross-well seismic imaging problem is transformed into a two-dimensional imaging problem. The 3-D cross-well geological model is simulated forward by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piecewise iteration method. The travel tim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reflection point ar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ward modeling and actual data, the parameters of geological model are adjusted to obtain accurate velocity fiel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reflection points, a section line with the most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of reflection points is selected, and the reflection points around the profile line are wrapped in a certain width. According to the stacking width, the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data are projected onto the section line for 2D stack imaging. Through the model test, the 3D XSP-CDP stack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trieve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al features. To guide the design of 3D cross-well seismic acquisition and observation system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acking imaging of non-coplanar inclined wells, the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actual data in M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nver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3D geological structure.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data processing.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北油田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中华;胜利油田井间地震装备技术[J];物探装备;2004年03期
2 时应敏,乔玉雷,王慧;井间地震地质分辨能力浅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5期
3 毛中华;于静;穆涛;吴忠;;垦西地区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方法探讨[J];油气地球物理;2005年02期
4 张进铎;;利用井间地震技术优化钻井目标[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5 张德忠;;井间地震技术报告会在涿州举行[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年01期
6 王成礼;胜利油田进行井间地震试验[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02期
7 任东;井间地震与油田开发[J];中国地质;1995年10期
8 万文曼;井间地震层析系统生产实验获得重大突破[J];石油仪器;1997年06期
9 张立新,宋常瑜,刘兵;辽河油田Π方法井间地震试验及效果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5期
10 周建宇,何惺华,李安夏,梁周军;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棱;魏兆胜;关云东;;井间地震技术在吉林油田开发中的应用[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丹;刘兵;张希军;;井间地震层析技术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唐金良;;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应用[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智宏;曹辉;赵群;钱菊华;沈忠秋;;物理模型试验在井间地震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银斌;吴如山;李幼铭;;井间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和散射[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宋常瑜;张立新;刘兵;孙秀英;;辽河油田井间地震采集及效果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唐金良;王立华;郭全仕;;井间地震资料的三分量处理[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丹;刘兵;孟凡林;;辽河油田浅层井间地震资料误差分析[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9 郭全仕;;井间地震走时场延拓反射成像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曹辉;郭全仕;唐金良;;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系列[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建平;CT技术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N];中国矿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建宇;井间地震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2 张文波;井间地震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数值模拟及逆时偏移成像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王双喜;松辽盆地北部江桥地区井间地震及联合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李桂花;井间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波场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5 喻振华;工程井间地震波正演模拟及层析成像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刘钦朋;井间地震中光纤光栅加速度检波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马德堂;弹性波场数值模拟及井间地震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D];长安大学;2006年
8 赵连锋;井间地震波速与衰减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小刚;多通道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D];长江大学;2015年
2 曹霞;井间地震软件集成与改进[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强南;井间地震复杂构造三维分块正演模拟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4 乔永富;沈95块井间地震试验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邓伟;斜井井间地震倾斜界面常规成像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文博;井间地震资料二维波场去噪处理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刘垒;井间地震纵波提取及反射波成像[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廖茂辉;斜井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郭彦刚;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彦军;三维井间地震运动学正演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58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5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