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普朗斑岩铜矿床控岩控矿构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4 11:18
本文选题:控矿构造 切入点:优势方位 出处:《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普朗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格咱弧东斑岩带,是我国近年来最为重要的找矿成果之一。本文主要以矿床尺度的构造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的基础上,特别是对首采区巷道系统内构造的调查研究,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对矿区控岩控矿构造作了综合研究分析,取得了如下的认识:1.通过对首采区828条断层产状的统计分析表明,3660中段只发育1组优势断层组,走向范围为65°~135°;3700中段发育4组优势断层组,走向范围分别为10°~35°、60°~90°、100°~120°及150°~180°;3720中段发育4组优势断层组,走向范围分别为20°~50°、55°~80°、110°~130°及140°~180°;3735中段发育4组优势断层组,走向范围分别为10°~25°、50°~90°、120°~140°及155°~180°。断层构造岩的镜下观察发现,碎斑结构广泛发育,具明显的分带性,糜棱岩化带与碎裂岩化带界线明显,总体反映构造岩经历了从压性→张性动力演化过程。2.对2784条节理产状统计分析显示:首采区3720中段发育3组优势节理组,走向范围分别为40°~70°、90°~110°及120°~150°;3735中段发育4组优势节理组,走向范围分别为40°~60°、65°~90°、95°~130°及140°~175°;节理含矿性统计发现,容矿节理主要有两组,走向范围为30°~65°和90°~130°;不含矿节理主要有4组,走向范围分别为350°~10°、20°~30°、40°~60°及70°~110°;矿区图姆沟组二段围岩中发育3组优势节理组,走向范围分别为350°~10°、60°~90° 及 100°~110°。3.通过对控岩控矿特征的详细研究,并根据首采区揭露的较大断层建立了断层三维模型,将矿区断裂分为NW-NNW向、NWW向及NE-NEE向三个构造带。其中,区域性NNW向黑水塘断裂具有导岩控岩的性质,属成矿前构造;首采区NWW向、NE-NEE向二级断裂构造以及NW向与NE向断裂交汇带具有明显的控矿性质,为成矿期构造;分布于二级构造中的NW-NWW向和NE向节理裂隙,为矿区主要容矿构造,控制着矿脉的空间展布;SN向和叠加于成矿构造之上的部分NE-NEE向构造应为成矿后构造,对早期构造和矿体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4.通过区域构造分析、共轭剪节理分析,结合野外观察研究,判断矿区构造主应力σ1方向可分为6组,分别为:15°~43°方位、63°~70°方位、151°~183°方位、223°~258°方位、300°~329°方位及352°~0°方位。总体显示,最大主应力方位经历先逆时针旋转,再顺时针旋转的演变过程。按容矿共轭节理与不含矿共轭节理的相互关系,初步厘定矿区构造应力场在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三期最大主应力方位的变化过程为:NEE-NE向(成矿前)→NE向→近SN向→NNW向(成矿期)→NW-NNW向→近SN向→NE向→近EW向(成矿后)。说明成矿前以NEE→NE向挤压为主,矿区NW向主干构造表现为压性特征;成矿期以NE→近SN→NNW向挤压为主,矿区NW向主干构造转换成张性、扭性特征。5.区域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普朗地区岩带的产出,几组构造相交产生的复杂断层-裂隙系统,为后期岩体的侵位和含矿热液的运移、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首采区矿体的产出和形态严格受北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交汇带的控制。
[Abstract]:鏅湕閾滅熆浣嶄簬涔夋暒宀涘姬鍗楁鏍煎挶寮т笢鏂戝博甯,
本文编号:1565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6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