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某铁矿山云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地质灾害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05 14:37

  本文选题:水文地质特征 切入点:云数据 出处:《金属矿山》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矿区地质灾害三维建模软件在数据存储和录入上存在的碎片化问题较突出。为此以吉林省通化市某铁矿山为例,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SQL Server Compact 4.0、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及Civil 3D建模软件,建立了矿山地质数据云服务系统,并分别从数据存储与管理、云数据同步、基础地质数据录入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矿山三维地质建模流程。研究表明:该系统通过云服务器和本地三维模型的核心数据,能够实现查询、分析和修改各模型单元,还可完成地质剖面和平面图的出图工作,实现双向动态自动关联,大大简化了基础地质数据录入流程,有助于克服传统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存在的数据存储、迁移等难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矿区主要存在的滑塌地质灾害类型,根据滑塌体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危岩体主控结构面发育特征及危岩可能失稳破坏方式,将危岩体视为完全刚性块体,并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不同类型危岩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治理该矿区地质灾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fragmentation problem in the data storage and input of traditional 3D modeling software for geological hazard in mining area is prominent. Therefore, taking a certain iron ore mountain in Tonghua City,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 area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SQL Server Compact 4.0 SQL Server 2008 database and Civil 3D modeling software, the cloud service system of mine geological data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loud data is synchronized from 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The basic geological data input and other aspect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query, analyze and modify each model unit through the core data of cloud server and local 3D model. It can also complete the mapping work of geological section and plane map, realize the bidirectional dynamic automatic correlation, simplify the basic geological data input flow greatly, and help to overcome the data storage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3D geological modeling softwar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main types of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mining area, according to the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body,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control structure plane of the dangerous rock mass and the possible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mode of the dangerous rock mass, The dangerous rock mass is regarded as a completely rigid block, and the stability calculation method of different types of dangerous rock under different load combinations is deduced by us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The analysis result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urther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mining area.
【作者单位】: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分类号】:P628;P6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华;白云;;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土工基础;2006年04期

2 潘懋;方裕;屈红刚;;三维地质建模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3 李俊鹿;;地质开发工作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7期

4 马富强;郭宁;李小茹;胡志华;宋春;;三维地质建模在油田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青海石油;2007年03期

5 申健;徐大伟;蔡雄翔;;基于钻孔数据的滑坡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浩天;李一波;席剑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7 明镜;;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4期

8 张洋洋;周万蓬;吴志春;郭福生;郑翔;;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现状及建模实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王润怀;李永树;刘永和;向中林;;三维地质建模中虚拟钻孔的引入及其确定[J];地质与勘探;2007年03期

10 马洪滨;郭甲腾;;基于剖面的面体混合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金属矿山;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加树;刘展;;多尺度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苗晋祥;吴继臣;朱学立;王永成;李自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3 刘兰法;刘展;李连伟;白永良;许明明;;基于三维建模的可视化数据挖掘初探[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杜阳;王安怡;刘亚;杨辉辉;;海洋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A];2013年度江苏省测绘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于会臻;刘展;相鹏;宋学锋;;基于Java的三维地质建模的位场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马美媛;盛蔚;叶丛英;王文强;;平湖油气田放二断块平湖组气藏三维地质建模[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大勇;长江中下游圈定8处深部找矿有利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飞;剖面三维地质建模与高斯射线束正演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小杨;辽宁鞍山—本溪地区深部地质特征及三维地质建模[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吉波;厚松散层条件三维地质建模与开采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笑伟;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L区延10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钱睿;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陶晓丽;基于3DMine的矿山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余璨;云南易门铜厂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资源储量估算[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陈振振;基于多元地学信息的三维地质建模及综合演示系统[D];吉林大学;2016年

6 尹欢;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D];长江大学;2016年

7 陈王慧子;云南文山官房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杜槟;二氧化碳封存场地三维地质建模及现场注入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刘喜;三维地质建模关键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马士磊;马岭地区长8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与优化水平井部署[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0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70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