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场射线类正演模拟方法对比
本文选题:射线正演 切入点:高斯束正演 出处:《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射线类正演方法以其高效,灵活的特点,在复杂地区的勘探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规射线正演方法只考虑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精度较低,且对复杂构造适应性较差;高斯射线束正演方法作为常规射线正演方法的一种改进,同时考虑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且无需两点射线追踪,兼具计算效率和精度;菲涅尔束正演模拟进一步从波动理论角度对高斯射线束的有效半宽度进行了限制,改进了波场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三种射线类正演模拟方法进行理论解剖和分析,在高斯射线束正演方法的基础上,用第一菲涅尔带半径约束高斯束束宽实现了菲涅尔束正演算法.基于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对三种射线类正演方法和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斯射线束正演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菲涅尔束正演方法更加稳定,精度更高,更接近于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方法.高斯射线束和菲涅尔束均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适合于对波场模拟精度不高但对运算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应用环境.
[Abstract]: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ray forward mode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loration of complex areas. The conventional ray forward modeling only considers the 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waves, and its accuracy is low, and its adaptability to complex structures is poor. As an improvement of the conventional ray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Gao Si's ray beam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waves, and does not require two-point ray tracing, and has bot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Fresnel beam forward modeling further limits the effective half width of Gao Si ray beam from the angle of wave theory 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wave field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Gao Si ray beam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the Fresnel beam forward algorithm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first Fresnel band radius constraint Gao Si beam width. Three kinds of ray forward modeling methods and wave equation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o Si ray beam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has higher calculation accuracy, Fresnel beam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is more stable and accurate, Gao Si ray beam and Fresnel beam have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re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where the accuracy of wave field simulation is not high but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s high.
【作者单位】: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桂霞;王鹏;;探地雷达时域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J];物探与化探;2006年03期
2 冯德山;戴前伟;瓮晶波;;时域多分辨率法在探地雷达三维正演模拟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沈铭成;吴尚尉;伍敦仕;刘明洋;;基于反周期扩展边界方法的单程波正演模拟[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4期
4 冯fE;邹立龙;刘财;鹿琪;梁文婧;李丽丽;王世煜;;全极化探地雷达正演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5 黄诚;杨飞;李鹏飞;;利用正演模拟识别各类地震假象[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6 向运川;黄笑梅;;数字化仪在重磁正演模拟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3年02期
7 姚姚;细胞自动机方法地震正演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02期
8 肖春燕;庄东海;曾庆传;;一个地震正演模拟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1996年04期
9 沈飚,石庆华,孙忠良;道路铺砌层中探地雷达波传播的正演模拟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S1期
10 刘梁;刘亮;周栋良;廖聪;;探地雷达正演模拟方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春雷;叶芳;高金耀;;任意非规则三角形网格有限差分法地震正演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戴前伟;王洪华;冯德山;;探地雷达正演模拟中的有限单元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林;杨勤勇;;正演模拟和信息技术在油气储层地震精确预测中的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叶芳;褚春雷;高金耀;;广义差分法及其在地震正演模拟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吕寅寅;韩立国;;同时激发震源正演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曲英铭;李振春;黄建平;李庆洋;;基于时空双变的映射法弹性波正演模拟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张盼;韩立国;;起伏地表地震干涉正演模拟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刘韬;杨金华;胡天跃;;地震正演模拟的有限元有限差分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兵;方伍宝;;低速带的正演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唐跟阳;杨金华;胡天跃;;任意差分精细积分地震波正演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雪;粘弹TI介质单程波正演模拟与反Q偏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强建科;起伏地形三维电阻率正演模拟与反演成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3 黄俊革;三维电阻率/极化率有限元正演模拟与反演成像[D];中南大学;2003年
4 张克;基于地震正演模拟和SVM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王者江;基于BISQ机制的三维双相正交介质正演模拟及传播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婷;复杂介质地震波波场正演模拟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陈建;弹性波正演模拟及成像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邓国文;地震映像正演模拟分析及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照仑;基于隐式有限差分格式的频率空间域地震正演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尤志鑫;探地雷达地下浅层砂体和管道探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朱云峰;浅层地震波AVO正演模拟及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文化;含流体复杂储层正演模拟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姜宁宁;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龙门山前陆冲断带构造解释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9 吴宝杰;探地雷达二维正演模拟及其工程实例[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邰晓勇;基于间断有限单元法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79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7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