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STSNN聚类算法的用沙坝矿微震事件活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7 23:07

  本文选题:STSNN算法 切入点:聚类分析 出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时空共享近邻聚类算法(STSNN)对用沙坝矿微震事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噪声率进行有效性评价,最终确定k=6和ΔT=6为该算法的最佳输入参数,识别得到98个微震事件聚集区域,最大类簇有544个微震事件,并且该类簇主要集中在用沙坝矿的断层区域。对该类簇微震事件活动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微震事件的24 h分布、微震事件活动率、视体积、施密特数及劲度系数,根据活动规律的变化特征,提出微震活动率急剧下降并且累积视体积曲线忽然上升、施密特数和劲度系数先升后降的点作为岩体失稳发生破坏性事件的预警点。通过对微震事件活动规律的研究可为大事件的产生提供有效的预判信息,为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
[Abstract]:The clustering analysis of microseismic events in Shaba min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space-time shared nearest neighbor clustering algorithm (STSNN). By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oise rate, the best input parameters of the algorithm are determined as kan6 and 螖 Tn6, and 98 microseismic event gathering areas are identified. There are 544 microseismic events in the largest cluster, and this kind of cluster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ault area of the Shaba 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seismic events a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24 h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seismic events, the activity rate of the microseismic events and the apparent volume of the microseismic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w of activity, Schmitt number and stiffness coefficien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ate of microseismic activity decreases sharply and the cumulative apparent volume curve rises suddenly. The points where the Schmitter number and stiffness coefficient rise first and then fall down are used as early warning points for the occurrence of destructive events in rock mass instabilit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activity law of microseismic events, effective prediction information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ev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ine produ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6zzts447)
【分类号】:TD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林名;多功能一体化微震系统[J];煤矿设计;1999年06期

2 刘先锋;张瑞明;;微震波形识别技术在监测边坡岩体中的应用[J];山西冶金;2013年06期

3 魏利娜;薛世鹏;周春艳;丁慧哲;李静;;微震信号现场监测试验及特征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许晓阳;王恩元;许福乐;李忠辉;;煤岩单轴压缩条件下微震频谱特征研究[J];应用声学;2010年02期

5 张杰;;凡口矿深部微震信号辨识方法研究[J];采矿技术;2009年04期

6 丁学龙;王恩元;贾迎梅;凌利;杨道伟;;煤岩胀裂破坏过程微震特性试验[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8期

7 李许伟;窦林名;蔡武;韩荣军;胡银如;;褶皱附近微震活动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11期

8 赵兴柱;;红透山铜锌矿微震传感器布置方案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2年05期

9 刘虎;李振中;;微震事件与工作面推进关系研究[J];煤矿开采;2010年06期

10 李成武;刘纪坤;王翠霞;张浩;王亭亭;;煤岩破裂微震信号层理间传播频谱特征研究[J];矿业工程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国营;刘虎;;唐口矿井受采动影响下微震活动规律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2 王永仁;欧阳振华;孔令海;赵善坤;李晓璐;;不同地质条件下微震信号衰减规律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高峰;吕进国;;基于HHT方法的微震信号时频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鹏;常旭;王一博;王璐琛;;水力压裂诱发微震事件的频谱特征统计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张传玖;毛学健;;强冲击煤层综采工作面微震活动分析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胜健;刘超;;采动下新庄孜矿62113工作面地质预警微震实践[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7 李学政;唐云凯;;微震工程检测与应用技术[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静;三峡微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志平;深埋隧洞开挖卸荷岩爆孕育过程及微震预警分析[D];东北大学;2015年

2 于洋;深埋隧洞即时型岩爆孕育过程的微震信息特征分析及分形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杨威;煤岩变形破裂电磁和微震信号关联响应机理及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刘建坡;深井矿山地压活动与微震时空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5 胡永泉;地面微震资料去噪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叶庆东;大别苏鲁地区背景噪声成像与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井孔附近微震定位[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基于矿山岩石破裂的微震信号的检测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商鹏;爆破掘进煤岩破裂微震信号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赵中流;基于Fermat原理和加速度估计的微震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保林;煤矿微震与爆破信号特征提取及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王强;岩层破裂微震动同步数据采集网络系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6 樊手;地下洞室围岩与支护损伤演化的微震释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朱超;微震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景林波;煤矿微震信号特征及传播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刘佳;地下矿山实时信号的微震震源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10 闫宪磊;东滩煤矿深井综放工作面微震发生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1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81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