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煤层开采“关键域”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
本文选题:大倾角煤层 切入点:关键域 出处:《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场为研究对象,分析采场覆岩运动、应力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围岩"关键域"迁移转化特征,认为"关键域"是大倾角煤层开采覆岩垮落形成的非对称"拱壳"形态区域内对覆岩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岩层,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关键域"转换导致不同区域关键岩块形成层位不同,关键岩块相互作用形成倾向"梯阶"结构。根据倾向"梯阶"结构形成特征,建立倾向"梯阶"结构力学模型,分析得出不同区域"关键域"岩梁的受力特征,揭示了"关键域"岩体结构的剪破裂和张破裂机制,确定了"关键域"关键岩块的破坏失稳引起覆岩"拱壳"空间失稳模式,为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奠定理论基础。
[Abstract]:Taking the longwall longwall stope of large inclined coal se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lying rock movement and stress 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stope are analyzed, and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key region" are reveal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key area" is the rock stratum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overlying rock activity in the area of asymmetric "arch shell" formed by overlying rock caving in large dip coal seam. The transformation of "key regions" along the inclined direction of the face leads to different cambium of key rock block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key rock block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ladder"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ined "ladder" structure,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inclined "ladder"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eam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key area" are analyzed, and the shear and tensile fracture mechanisms of rock mass structure in "key area" are revealed. The spatial instability model of overburden "arch shell" caused by failure and instability of key rock block in "key area" is determined, which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of large dip coal seam.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源学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水文地质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634007)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JQ5019)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6JK1491)
【分类号】:TD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铖;;浅谈大倾角煤层开采的特点及现状[J];民营科技;2012年06期
2 伍永平,员东风,张淼丰;大倾角煤层综采基本问题研究[J];煤炭学报;2000年05期
3 黄建功,楼建国;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面支架与围岩系统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4期
4 王晓亮;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的应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5年04期
5 李慧平,蒲文龙,郭守泉;浅谈大倾角煤层优化开采技术方向[J];煤矿开采;2005年01期
6 赵力;大倾角煤层群采煤设计初探[J];河北煤炭;2005年02期
7 李连海;;“两硬”条件下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J];太原科技;2007年06期
8 伍永平;解盘石;任世广;;大倾角煤层开采围岩空间非对称结构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0年02期
9 张建华;伍永平;叶平;蔡晓芒;;清水营煤矿大倾角煤层赋存特征综合分析[J];神华科技;2011年01期
10 薛凤强;;对大倾角煤层综采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连金;王泳嘉;刘明远;;大倾角煤层开采岩层运动的模拟研究[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2 孟宪锐;贺永强;张文超;;大倾角煤层的概念及其开采特征探讨[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绿水洞煤矿大倾角煤层综采开采[A];第五次全国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汇编[C];2001年
4 李建民;;开滦矿区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与实践[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迟占国;;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技术实践[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常进海;;大倾角煤层轻放开采实践[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7 ;俯伪斜“三软”大倾角煤层轻型支架放顶煤回采工艺研究[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俊斌;;浅谈大倾角煤层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A];陕西煤业集团公司创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谢连银;陈季斌;韩菲;;大倾角轻放支架防倒防滑开采技术[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煤矿电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尹光志;李小双;郭文兵;;大倾角煤层工作面采场围岩矿压分布规律光弹性模量拟模型试验及现场实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何学道;急倾斜大倾角煤层综采先进安全[N];科技日报;2009年
2 汪炳青;煤炭可望实现绿色开采[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陈显坤 贺全明;川煤一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N];中国矿业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纪森 王建秉;静乐大远煤业资源整合项目[N];忻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丽丽 通讯员 胡安华 夏永斌;大倾角综采之路[N];中国煤炭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红伟;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围岩应力演化及结构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2 温明明;大倾角煤层综采面围岩活动规律与支架适应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3 谢文坚(TA V(?)N KI(?)N);河林矿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4 伍永平;大倾角煤层开采“R-S-F”系统动力学控制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5 解盘石;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大倾角煤层二氧化碳防灭火采空区流场分布规律模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勤生;双向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3 曹志龙;新疆城镇煤矿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刘黎明;长山子煤矿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谢相军;大倾角煤层压裂裂缝延展规律及技术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6 吴侨宁;多年冻土层下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矿压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7 曹沛沛;枣泉煤矿变角度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8 尹建辉;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冒落矸石充填特征及其对矿压显现影响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晓光;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系统可靠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标;薛村矿双向大倾角煤层放顶煤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8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98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