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ZS乳化药剂对褐煤半焦浮选结果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2 17:00

  本文选题:浮选 切入点:褐煤半焦 出处:《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提高褐煤半焦的浮选效果,基于对褐煤半焦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褐煤半焦表面的孔径分布测定,采用ZS乳化药剂作为捕收剂对褐煤半焦进行浮选试验,并对比了常规药剂0号柴油、煤油、ZS药剂的浮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褐煤半焦经浮选后可实现一定程度的降灰,但常规药剂浮选褐煤半焦时药剂消耗较大,在浮选精煤灰分相近时,使用ZS乳化药剂可以节省79%的药剂用量,使药剂消耗降至1 kg/t以下,同时提高了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最后对ZS乳化药剂的捕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lotation effect of lignite semi-coke,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analysis, element analysis and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of lignite semi-coke,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lignite semi-coke, The flotation test of lignite semi-coke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ZS emulsifying agent as collector, and the flotation effect of conventional reagent No. 0 diesel oil and kerosene ZS reagent was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lignite semi-coke could achieve a certain degree of ash reduction after flotation. However, the reagent consumption of lignite semi-coke flotation by conventional reagent is larger. When the ash content of flotation concentrate coal is similar, the dosage of reagent can be saved by using ZS emulsifying agent, and the reagent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to less than 1 kg/t, meanwhile, the yield of clean coal and the index of flotation perfection can be improved. Finally, the collecting mechanism of ZS emulsion wa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7AA05Z339)
【分类号】:TD94;T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宝岐;罗雄威;;我国半焦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议[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年04期

2 曾世泽;;半煤半焦炼出优质铁[J];河北冶金;1959年17期

3 ;裂解加氢[J];燃料学报;1957年01期

4 ;低温半焦的利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8年12期

5 ;碱金属催化剂对煤半焦气化的影响[J];煤炭转化;1979年04期

6 沈满珍,黄克权;用气相色谱法研究煤与半焦的特性 Ⅰ.煤和在氮气氛下热解半焦的微孔[J];燃料化学学报;1984年02期

7 王剑秋;王贤清;;颗粒页岩半焦燃烧反应模型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3期

8 王贤清;王剑秋;钱家麟;朱亚杰;;油页岩半焦燃烧中灰分层的扩散动力学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4期

9 白雪峰,郭树才;平庄褐煤干馏半焦的合理利用[J];煤气与热力;1989年03期

10 邱介山;郭树才;;固体热载体干馏半焦的分子筛性质研究[J];煤化工;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军利;唐惠庆;郭占成;;炼焦收缩阶段半焦脱硫的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2 张亚婷;云卉;王露;刘涛;周安宁;;神木半焦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2分会:催化化学[C];2014年

3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典福;魏小林;盛宏至;;半焦与RDF混烧排放特性实验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5 肖瑞瑞;李鹏;陈雪莉;于广锁;于遵宏;;生物质热解半焦对焦油吸附效果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宏仓;金保升;肖睿;仲兆平;郑有飞;汤莉莉;;原煤和半焦加压燃烧飞灰中PAHs分布特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文泰;李春虎;阎子峰;;半焦的成型及脱除SO_2性能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萍;于英民;李春虎;;改性半焦低温下脱除烟气中NO_x[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苓 方雪萍;半焦产业欲“清洁转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裴贤丰 曲思建 王利斌 商铁成 张樝 王晓磊;半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兴刚;煤热解需破除半焦利用瓶颈[N];中国化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玉高;煤及热解半焦粉末的温和氧化解聚[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俊琪;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周宏仓;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张睿;烟煤热解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郭峰波;半焦/改性半焦催化CH_4-CO_2重整特性及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芳杰;胜利褐煤温和气化焦油催化重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王林学;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汽油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邢德山;工业半焦吸附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王坤;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硝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从昭;褐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孟祥嵩;内蒙古褐煤热解特性及半焦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倩;陕北低阶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4 丁晓阔;褐煤半焦加氢气化制甲烷反应特性和反应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喻长连;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及半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周毅;半焦孔隙结构和加压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周宏光;载纳米水合氧化铁复合半焦的研制及其除磷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吕淑湛;半焦末浮选脱灰试验及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9 卢艳萍;煤基改性半焦的制备及其对含磷、氟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玉洁;半焦催化甲烷转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2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02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b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