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旋流”对浮选柱气含率及气泡尺寸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4 12:52

  本文选题:旋流 切入点:浮选柱 出处:《金属矿山》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旋流"对浮选柱气含率及气泡尺寸的影响,通过改变中矿循环量及进气量等操作参数,以空气-水两相体系为对象,利用体积法和摄像法,对径向进气、切向进气及切向倒锥加强旋流结构进气等3种结构的浮选柱内的平均气含率及气泡尺寸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采用旋流结构,浮选柱内的平均气含率均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循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中矿循环量的减小而增加。旋流结构的存在会使浮选柱对操作条件的变化更敏感,压力等操作条件的变化会引起气含率的显著波动。与无旋结构相比,有旋结构的变工况适应性较差;"旋流"作用显著影响浮选柱内气泡尺寸的分布:一方面能增加浮选柱内微小气泡(0.1~2 mm)的数量,微小气泡占比较无旋结构平均高出约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气泡聚并,生成大尺度的帽状气泡,聚并效应随充气量的增大而增强。大气泡的脉动、破碎会加剧静态分选区的湍流程度,不利于粗颗粒矿物的静态分选。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wirl" on the gas holdup and bubble size of flotation column, by changing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irculation of ore and the air intake, taking the air-water two-phase system as the object, the volume method and the camera method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radial air intake. The average gas holdup and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flotation column with tangential inlet and tangential inverted cone reinforced swirl structure a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or not the swirl structure is used, The average gas holdup in flotation colum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pparent gas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irculating pressur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circulating quantity of ore. The existence of swirl structure makes the flotation column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ch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pressure will cause significant fluctuation of gas holdup. The effect of "swirl" 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bubble in the flotation column is obvious: on the one hand, it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he tiny bubble in the flotation column (0.1 ~ 2 mm), and the ratio of the micro bubble to the non-rotating structure is about 20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rotating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cause bubble aggregation and form large scale cap bubble, and the coalescence effect wi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inflation. The puls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large bubble will aggravate the turbulent degree of static parti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atic separation of coarse grained mineral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574235)
【分类号】:T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华;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及浮选柱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0年01期

2 李绍英;谢华;阎志强;岳广傲;袁斌;;浮选柱的研发与工业应用[J];煤;2007年02期

3 陈冬香;焦红光;;浮选柱的发展与应用[J];选煤技术;2007年02期

4 杨琳琳;程坤;文书明;;浮选柱的研究进展概述[J];矿山机械;2007年10期

5 徐建修;赵环帅;孙玉涛;岳世松;李海涛;;国内外浮选柱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矿机械;2008年12期

6 杨琳琳;程坤;文书明;;浮选柱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矿业快报;2008年01期

7 庞运娟;周宏波;罗金红;刘淑鹏;袁风香;;浮选柱技术及其在选矿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0年12期

8 程敢;曹亦俊;徐宏祥;桂夏辉;吕作鹏;;浮选柱技术及设备的发展[J];选煤技术;2011年01期

9 刘惠林;杨保东;向阳春;谭明;;浮选柱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1年S1期

10 ;国内浮选柱生产概况[J];有色矿山;197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凌锋;傅联海;张强;;新型细粒浮选柱的研究[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显宏;修德江;高志敏;刘文礼;路迈西;;浮选柱在东鞍山红铁矿应用的探讨[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炯天;王永田;王羽玲;胡军;马力强;;利用浮选柱制备特低灰低硫洁净煤的实验研究[A];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永田;刘炯天;;浮选柱在萤石矿浮选中的应用初探[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史帅星;张跃军;刘承帅;刘之能;;KYZ浮选柱的应用[A];复杂难处理矿石选矿技术——全国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罗振春;赵宝剑;;FCMC-3000N浮选柱在曲江选煤厂的应用[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5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宋念平;赵长中;张宗合;吴玉洁;赵建平;;洛钼集团5000t/d精选CCF浮选柱应用[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8 彭显宏;修德江;高志敏;刘文礼;路迈西;;浮选柱在东鞍山红铁矿应用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兰丽萍;广西冶金研究院国际合作项目取得新进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光耀;水平充填介质浮选柱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张海军;浮选柱的自吸封闭式泡沫输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程敢;浮选柱的多流态过程及其分选动力学[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杨琳琳;环形充气浮选机的研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胡卫新;浮选柱气含率的影响机制与调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平;新型浮选柱在微细粒贫赤铁矿浮选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种亚岗;新型双层浮选柱分选宽粒级煤粉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高秀;浮选柱旋流段矿物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刘建朝;射流浮选柱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晓峰;浮选柱多变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立军;水平介质浮选柱的流体力学特征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7 岳辉;新型浮选柱在大红山铜矿选厂开发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邵延海;浮选柱气泡发生器充气性能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王峰;浮选柱实验平台自动化控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温新;一种新型浮选柱的数值模拟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1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11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e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