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研究
本文选题:榆家梁煤矿 切入点:薄煤层开采 出处:《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国薄煤层资源储量丰富,然而薄煤层的年产量却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并且开采工艺落后,产出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研究薄煤层机械化和自动化开采技术,对提高我国薄煤层资源的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为研究对象,针对榆家梁煤矿431盘区首采工作面煤层地质赋存条件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阐述了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现状及先进技术理论、装备,通过对薄煤层综采工艺地质评价与经济效益分析,为薄煤层开采方式和设备配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系统分析方法、采矿理论、岩层控制等理论,确定了薄煤层工作面开采工艺及设备配套、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的方式和尺寸;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残留煤柱下方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及合理支护方式;根据理论计算及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431盘区煤层薄煤层开采自动化工作面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来薄煤层高效开采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本研究对类似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有指导意义。
[Abstract]:China is rich in thin coal seam resources, but the annual output of thin coal seam accounts for only about 10% of the total outpu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mining technology is backward, the output rate is low,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poor. The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c mining technology of thin coal seam are studie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thin coal seam resources and prolong mine service life in China. This paper takes Yujialiang Coal Mine of Shendong Compan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view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rst mining face of Yujialiang Coal Mine 431, the present situation, advanced technology theory and equipment of thin coal seam mining at home and abroad are expounded emphatically. Through the geological evalu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technology in thin coal seam, i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tching of mining mode and equipment in thin coal seam, and makes use of the theory of system analysis, mining theory, rock stratum control, etc. The min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thin coal face are determined, and the reasonable layout and size of mining roadway are determined, considering all kind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synthetically,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layout and reasonable supporting mode of mining roadway under residual coal pillar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working f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automatic mining face of 431 coal seam thin coal seam in the area of 431,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safe technical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high efficiency mining of thin coal seam are put forward. This study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thin coal seam mining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82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峰 ,高子斌;汶南煤矿薄煤层开采实现机械化[J];建井技术;2003年06期
2 苗青;;薄煤层开采设备技术探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3 李桂云;杨战标;周国友;;河南省薄煤层开采技术及综合配套支撑体系探讨[J];煤矿开采;2011年05期
4 李锐;;薄煤层开采技术[J];科技资讯;2012年05期
5 倪亚军;;浅谈薄煤层开采(回采)安全管理[J];煤;2012年08期
6 郅盛庆;李文超;;采矿技术中薄煤层的开采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3年01期
7 张鹤松;;采矿技术中薄煤层的开采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8 阎刚;扈振波;刘喜增;;薄煤层开采工艺及发展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2期
9 曹龙港;;浅析新时期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5期
10 姚前程;;薄煤层开采中的设备管理分析[J];企业导报;2013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凡刚;;破碎顶板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2 李建民;孙继凯;章之燕;;开滦矿区薄煤层开采设备选型配套分析[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志刚;刘存美;;破碎顶板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技术探讨[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4 赵国宏;;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5 郭修杰;张明;张伦恭;伦庆忠;;田庄煤矿薄煤层高产高效经验介绍[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吴秀祥;石念光;董和平;;崖头煤矿薄煤层螺旋钻无人洁净开采技术应用研究[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姜文杰;郝象鹏;吕建为;;较薄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开采技术[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晚宁;;薄煤层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吴兴河;;薄煤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产高效开采方法[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10 王兴雨;陈少华;李安林;;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工艺技术与装备[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晓娟;薄煤层不再是“鸡肋”[N];中国能源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崔玉平;薄煤层开采前景光明 机械化需循序渐进[N];中国工业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于孟林 通讯员 褚衍猛;滨湖矿创新薄煤层开采技术[N];中国能源报;2014年
4 蒲德贵邋张明英;140万吨,我们收获节约保护了资源[N];经理日报;2008年
5 刘新征;中国薄煤层开采技术新的里程碑[N];经理日报;2008年
6 马志;晋华宫矿薄煤层开采日产拔头筹[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丰硕 通讯员 吴玉华 周燕;薄煤层——没有被遗忘的角落[N];中国煤炭报;2010年
8 记者 蒋明;淮南薄煤层开采技术全国领先[N];安徽日报;2010年
9 刘敏之;开创薄煤层机采世界一流[N];济宁日报;2010年
10 华德民 刘敏之;在薄煤层开创世界一流[N];经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沉;薄煤层自动化长壁综采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蒲宝山;较薄煤层高效开采工作面设备优化配套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3 吕文玉;薄煤层采煤方法优选与工作面长度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启;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智能选型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张成飞;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曲庆峰;黑龙江省超薄煤层可采性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4 孙强;大斗沟矿两硬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陈兴隆;吕沟煤矿薄煤层炮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郑仰昕;薄煤层煤尘弱水防治技术及其工艺过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7 孔令珍;极近距离薄煤层联合布置开采综合系统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8 聂刚;薄煤层炮采工作面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宋月辉;EBZ160B薄煤层掘进机整机动力仿真和关键结构件有限元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10 谢小平;高瓦斯煤层群薄煤层上保护层开采卸压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2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