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卸压瓦斯抽采研究
本文选题:薄煤层 切入点:下保护层 出处:《贵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也逐渐增大。保护层开采作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最经济的区域防突措施,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目前有不少突出矿井只有薄煤层具备作为保护层开采的条件。因此,研究分析薄煤层保护层开采对被保护层的卸压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贵州省桐梓县大河煤矿为科研背景,运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和现场考察的方式对其薄煤层下保护层开采后的保护范围及卸压瓦斯抽采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1)对下保护层开采上覆煤岩的移动特性和裂隙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下保护层开采后,上覆煤岩自下而上将依次形成垮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并得出大河煤矿10号下保护层开采后所形成的最大垮落带高度为4.8m,最大裂隙带高度为30.6m。被保护的7号主采煤层处于垮落带之上,裂隙带之中,对其应力及瓦斯压力的释放和卸压瓦斯的抽采极为有利。(2)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下保护层21002工作面开采后,上覆煤岩的垂直应力分布情况、垂直位移量大小和破坏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开采后,对应的被保护层在走向方向上的垂直应力大致呈“W”形分布;垂直位移分布呈平底锅状,最大垂直位移发生在采空区中部。(3)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结合不同的保护范围判别准则,对21002下保护层开采后对应7号被保护煤层的卸压保护范围进行了划定,并对保护范围进行了现场考察,绘制了考察点瓦斯含量分布趋势线图。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结合煤层法向变形判别准则所划定的保护范围与实际考察结果最接近,且趋于安全,可以为大河煤矿在下一步的开采工作中保护范围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4)提出采用底抽巷抽采和上、下顺槽穿层抽采的瓦斯治理方案,对大河煤矿下保护层开采的卸压瓦斯进行抽采。经现场统计得出,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到76.5%~82.3%,回采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体积分数稳定在0.41%~0.62%,卸压瓦斯治理效果显著,满足了回采工作面的生产需要。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of coal mining, the risk is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 Coal and gas outburst as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preven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regional outburst prevention measur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a lot of thin coal seam with outburst mine only as a condition of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Therefo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in coal seam mining protective layer of protective layer of the pressure relief effec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river Tongzi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coal min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 of pressure relief gas drainage of the thin coal seam under protection the range of layer after mining and achiev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o the under protective layer overlying coal rock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ract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protection layer After mining, overlying coal rock bottom-up formed caving zone, fractured zone and bending zone. And the river coal mine No. 10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ximum height of the caving zone is 4.8m layer mining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maximum fracture zone height 30.6m. protected No. 7 main coal seams in caving zone on the fracture zone, the stress and the gas pressure release and pressure relief gas drainage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2) using FLAC3D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protective layer of 21002 working face mining, the coal rock on the vertical stress distribution,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size of damage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tective layer mining,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layer wa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vertical stress is roughly "W" shape distribution; vertical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pan,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occurs in goaf middle. (3) using simulatio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protection of computer fan numerical Wai criterion of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under 21002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7 protected coal seam pressure relief protection area were delineated, and conducted a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to draw the trend line distribution of gas content on m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o the deformation of coal layer prot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criteria defined the scope and the actual inspection result is most close to, and tends to be safe,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line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of mining work in the next step of the river coal mine. (4) the bottom drainage roadway drainage and gas control scheme, trough wear layer drainage, the River coal mine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pressure relief gas drainage.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recovery rate of 76.5%~82.3% gas working face, coal face return air gas volume fraction at 0.41%~0.62%, pressure relief gas control effect, to meet the recovery The production needs of the working face.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强;刘勇;;黔金矿区保护层保护效果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2期
2 屈永安;;桑树坪煤矿保护层开采效果初探[J];陕西煤炭;2010年03期
3 孟战成;魏风清;史广山;李振兴;李连昌;;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03期
4 童云飞,樊传兵;潘一矿下保护层开采效果探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5 李青松;王兆丰;陈向军;覃木广;贺智勇;;潘二矿上保护层开采保护效果及参数考察研究[J];煤炭工程;2007年05期
6 付亿杰;董化洲;;保安煤矿突出矿井下保护层的选择分析[J];河北煤炭;2011年02期
7 徐刚;;下保护层开采技术在渝阳煤矿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1年09期
8 王永辉;王培强;;上保护层开采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1年05期
9 田坤云;唐现奇;刘志源;郑吉玉;;上保护层开采的保护效果及裂隙带分析[J];煤炭工程;2014年04期
10 高祥;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和效果的研究[J];煤炭技术;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屈永安;;桑树坪煤矿保护层开采效果初探[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2 王家臣;邵太升;赵洪宝;;上保护层厚度对保护层开采效果影响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培德;鲜学福;;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固气耦合分析[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4 徐传田;;海孜矿开采远距离下保护层解突效果研究[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波;何晓东;;被保护层开采突出危险性评价方法[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公忠;田坤云;王国际;;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及其数值模拟[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7 王建军;;BC-1型变形仪在开采保护层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部分)[C];2009年
8 赵斌;王楚光;;新庄孜矿保护层的科学选择[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9 刘结高;;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10 陈寒秋;;平煤八矿远程保护层开采技术研究[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许翼鹏 记者 郝玲;祁东矿保护层开采成为“防突”新盾牌[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李勇;渝阳煤矿近水平煤层下保护层开采技术成功通过鉴定[N];经理日报;2008年
3 赵凯;打通一矿薄煤层钻孔施工采用新工艺获成功[N];经理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鲁松 本报通讯员 程宫;潘二矿12124工作面双保护层开采成效显著[N];淮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中保;无煤柱开采保护层覆岩裂隙发育及瓦斯抽采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彭信山;急倾斜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岩层移动及卸压瓦斯抽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刚;红菱煤矿上保护层开采防突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5 胡国忠;急倾斜多煤层俯伪斜上保护层开采的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惠功领;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陈海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卸载煤体损伤及渗透性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9 刘海波;极薄保护层钻采上覆突出煤层变形与透气性分布规律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范晓刚;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永斌;突出矿井保护层选择及开采顺序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2 刘欣;急倾斜下保护层沿空留巷区域防突关键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汪扬辉;谢一矿5121(S)B9b工作面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永冲;上保护层开采煤岩变形规律研究及保护效果考察[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焦振华;下保护层开采覆岩裂隙演化及卸压程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峰;薄煤层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卸压瓦斯抽采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郑吉玉;王行庄矿保护层开采的卸压影响范围及消突效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孟令君;西马矿下保护层最小可采层间距的分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9 董子文;大淑村矿开采下保护层保护效果及范围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魏二剑;王行庄煤矿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及保护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26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2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