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巷布置工作面留巷塑性区演化规律及稳定控制
本文选题:双巷布置 切入点:采动影响 出处:《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揭示双巷布置工作面留巷塑性区演化特征,以石圪台矿为研究背景,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主应力大小、角度和塑性区分布特征展开研究,获取了留巷主应力变化规律、塑性区扩展特征,阐明了留巷发生非对称变形的原因。结果表明:1)得出了留巷轴向主应力分布特征,并沿走向将其划分为7个阶段,主应力特征曲线左右大致对称,中部高且平缓、左右两侧较低但变化幅度大,其中主应力大小及角度急剧变化过程位于滞后影响阶段;2)主应力大小与塑性区扩展范围正相关,主应力角度决定了塑性区扩展方位,二者共同作用下塑性区产生非对称扩展,从而引起留巷围岩非对称变形;3)得出了石圪台矿31203工作面留巷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确定了隐患部位,提出了留巷非对称补强支护方案,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stic zone of the retaining roadway in the double roadway layout working face, taking Shigetai Min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main stress, the angle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stic zone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variation law of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 zone expansion are obtained, and the causes of asymmetric deformation of retaining roadway are clarif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xial principal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taining roadway are obtained and divided into 7 stages along the strike.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principal stress is approximately symmetrical, the middle part is high and gentl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relatively low, but the range of variation is large, in which the sharp change process of principal stress and angle is located at the stage of lag influence.) the magnitude of principal stres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xtension range of plastic zone. The angle of principal stress determines the extension orientation of plastic zone, and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both, asymmetric expansion of plastic zone is produced, thus causing asymmetric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n roadw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ymmetric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in 31203 face face of Shigetai Coal Mine are obtained. The hidden danger position is determined, and the unsymmetrical reinforcement support scheme for retaining roadway is put forward, and good results are obtained in the field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资源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4005,51434006)
【分类号】:TD3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书文;毛德兵;潘俊锋;陈继刚;陈法兵;蓝航;;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微震活动全过程实测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12期
2 刘洪涛;李家全;;深部巷道锚网喷注协调支护时效性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10期
3 马念杰;赵希栋;赵志强;李季;郭晓菲;;深部采动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与控制[J];煤炭学报;2015年10期
4 谢生荣;李世俊;黄肖;孙颜顶;杨军辉;乔顺兴;;深部沿空巷道围岩主应力差演化规律与控制[J];煤炭学报;2015年10期
5 王猛;牛誉贺;于永江;孙尚旭;;主应力演化影响下的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6 余学义;王琦;赵兵朝;薄其山;王洪涛;;大采高双巷布置工作面巷间煤柱合理宽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7 李家卓;张继兵;侯俊领;王磊;殷志强;李传明;;动压巷道多次扰动失稳机理及开采顺序优化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8 李元鑫;朱哲明;范君黎;;主应力方向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9 刘杰;王恩元;赵恩来;徐文全;胡少斌;;深部工作面采动应力场分布变化规律实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10 康红普;颜立新;郭相平;张占涛;高富强;;回采工作面多巷布置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贤庆;;大采高作业面巷道布设优化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年07期
2 崔建军;;深部沿空掘巷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7期
3 马盟;方新秋;吴刚;;矿井越界开采混凝土防水隔离柱留设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7期
4 贾后省;李国盛;王路瑶;乔安震;;采动巷道应力场环境特征与冒顶机理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5 刘洪涛;吴祥业;镐振;赵希栋;郭晓菲;;双巷布置工作面留巷塑性区演化规律及稳定控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6 李占金;杨美宏;孙文诚;郝家旺;;基于FLAC~(3D)的深部大规模开采围岩稳定性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7年06期
7 田华锋;;近距离煤层合理煤柱宽度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7年06期
8 李红平;;PASAT探测系统在应力场中的应用[J];煤炭科技;2017年02期
9 贾后省;李国盛;翁海龙;吉祥;;巷道蝶叶塑性区顶板冒落特征与层次支护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6期
10 贾后省;张梦婕;张辉;;锚杆支护实践教学实验台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猛;柏建彪;王襄禹;陈斌;韩志婷;;深部倾斜煤层沿空掘巷上覆结构稳定与控制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2 许磊;张海亮;耿东坤;李博;;煤柱底板主应力差演化特征及巷道布置[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3 李学彬;杨仁树;高延法;薛华俊;;杨庄矿软岩巷道锚杆与钢管混凝土支架联合支护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4 马念杰;李季;赵志强;;圆形巷道围岩偏应力场及塑性区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5 谢和平;高峰;鞠杨;高明忠;张茹;高亚楠;刘建峰;谢凌志;;深部开采的定量界定与分析[J];煤炭学报;2015年01期
6 谢生荣;张广超;何尚森;孙运江;李二鹏;杨绿刚;谢国强;;深部大采高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应用[J];煤炭学报;2014年12期
7 王卫军;袁越;余伟健;陈旭;;采动影响下底板暗斜井的破坏机理及其控制[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8 任艳芳;宁宇;;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超前支承压力变化特征[J];煤炭学报;2014年S1期
9 李元鑫;朱哲明;范君黎;;主应力方向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10 王飞;刘洪涛;张胜凯;孙建辉;李育吉;蔡猛;;高应力软岩巷道可接长锚杆让压支护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华,,肖万伸;动态裂纹尖端塑性区扩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 ;钢的塑性[J];钢铁;1977年01期
3 季国坤,刘年庆,王淑英,姜健,熊良钺,龙期威;用正电子湮灭技术研究裂纹顶端塑性区[J];金属学报;1981年06期
4 高鑫;康兴无;王汉功;;复合材料裂纹尖端塑性区的一种解法[J];机械强度;2009年02期
5 高玮,姜学云;条带开采中条带煤柱塑性区宽度分析[J];山西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方仁应;付建军;张占容;卢兴利;;明月山隧道塑性区边界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8期
7 钱才富;李慧芳;崔文勇;;Ⅰ型裂纹尖端塑性区和无位错区及其对裂纹扩展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7年06期
8 熊仁钦;;关于煤壁内塑性区宽度的讨论[J];煤炭学报;1989年01期
9 王云山 ,张淑勤 ,万龙贵;用激光散斑法测量泥岩侧向载荷时有限塑性区的位移场[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10 Z·Marciniak;徐秉业;陈森灿;;圆管或柱壳定常塑性加工的力学分析[J];锻压技术;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田常录;那日苏;;塑性区内的弹性体变形[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张伟哲;陈志南;;钻炸损伤对隧道开挖塑性区之发展影响探讨[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李灿明;兰亮云;宋红宇;赵德文;;GM屈服准则求解Ⅰ型裂尖塑性区[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4 李顺群;王英红;王学志;;基于不同屈服准则均布条形荷载下塑性区的确定[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瑞萌;承载土体中隧道开挖引起的塑性区与塌落拱范围的理论与数值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冯山群;桩基荷载与箱基荷载对邻近隧道开挖塑性区影响的理论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魏昂;深埋圆截面隧道弹—粘—塑—脆性应力—位移及任意截面隧道塑性区的解析计算[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陈斌;矩形巷道围岩应力弹性解与塑性区宽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4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4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