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高位硬岩运动诱导矿震活动规律与传播响应特征

发布时间:2018-03-22 03:22

  本文选题:高位硬岩 切入点:矿震 出处:《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使高位硬岩影响下矿震发生、传播、响应和诱发冲击的研究更具系统性,以东滩矿43上13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研究高位硬岩运动诱导矿震活动规律、矿震传播响应规律和诱发冲击型灾害机制,并提出考虑震源区尺度的震能传播耗散规律描述方法。结果表明,高位硬岩运动是强震发生的主要动力源,震源往往沿断层展布而分布,强震发生前后支架阻力振幅增大,频率增高,强震周期特性表现在100 m的大周期内存在50 m的小周期,大周期内会发生4次左右强震;多参量现场监测可瞬态捕捉矿震动力响应;矿震诱发冲击型灾害的机制是矿震使冲击源区聚集能量与变形破坏消耗能量的"差能"增大,当刚度要求被满足时将发生冲击型灾害。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y of ore earthquake occurrence, propagation, response and induced shock more systematic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gh hard rock, taking the No. 13 face of No. 43 Dongtan Mine as an exampl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monitoring are adopted.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regularity of ore earthquake activity induced by the movement of high hard rock, the law of mine earthquake propagation response and the mechanism of induced shock type disaster, and the method of describing the law of seismic energy transmission and dissipation considering the scale of earthquake source area i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position hard rock movement is the main power source of strong earthquake, and the source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fault. Before and after the strong earthquake, the amplitude of support resistance increases and the frequency increases. Th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earthquake is that there is a small period of 50 m in the large period of 100 m. There will be about 4 strong earthquakes in large period, multi-parameter field monitoring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response of transient mineral vibration force, the mechanism of mine earthquake induced shock type disaster is the increase of "differential energy" of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caused by mine earthquake. When the stiffness requirement is satisfied, the impact disaster will occur.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304110)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JQ2013039)
【分类号】:TD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学华;吕鹏飞;宋卫华;邓春生;;综放开采过断层冲击地压危险分析及防治技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5期

2 赵科;张开智;王树立;;巨厚覆岩破断运动与矿震活动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2期

3 姜福兴;曲效成;倪兴华;王富奇;唐子波;;鲍店煤矿硬岩断裂型矿震的预测[J];煤炭学报;2013年S2期

4 宋治平;尹继尧;薛艳;张国民;刘杰;朱元清;张永仙;;全球及各地震区带强震活动周期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5 唐子波;;兖州矿区某矿矿震活动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6 贺虎;窦林名;巩思园;周澎;薛再君;江衡;;高构造应力区矿震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曹安业;范军;牟宗龙;郭晓强;;矿震动载对围岩的冲击破坏效应[J];煤炭学报;2010年12期

8 陆菜平;窦林名;曹安业;吴兴荣;李志华;;深部高应力集中区域矿震活动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华;吕鹏飞;阮航;;地垒构造区域内工作面矿震发生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6期

2 贾传志;;构造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12期

3 曹凤娟;翟丽娜;张丽;姜金征;李梦莹;张志宏;;基于可公度法的华北地区6.0级地震趋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4 吕鹏飞;陈学华;;煤岩“震-冲”动力系统冲击失稳致灾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4期

5 张明;姜福兴;李克庆;孙春东;翟明华;;基于厚硬关键层破断的地面震动损害边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6 辛奇;谭洪山;张修成;;基于钻屑法的梁宝寺煤矿采区支承压力分布研究[J];煤炭技术;2017年04期

7 丛森;程建远;王云宏;段建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微震监测研究[J];中国矿业;2017年03期

8 陈学华;吕鹏飞;宋卫华;;高位硬岩运动诱导矿震活动规律与传播响应特征[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9 朱志洁;张宏伟;陈蓥;霍丙杰;汤国水;;远距离重叠煤柱作用下的强矿压显现作用机制:以大同矿区多煤层开采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10 李新华;张向东;;浅埋煤层坚硬直接顶破断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J];煤炭学报;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斯陶;姜福兴;刘金海;谭文峰;徐波;程祥萌;陈强;;深井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2 王东;王珍;曹兰柱;宋子岭;;断层位置对露天矿顺倾层状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12期

3 李守国;吕进国;姜耀东;姜文忠;;逆断层不同倾角对采场冲击地压的诱导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4 何江;窦林名;蔡武;李振雷;丁言露;;薄煤层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机制[J];煤炭学报;2014年11期

5 齐庆新;欧阳振华;赵善坤;李宏艳;李晓璐;张宁博;;我国冲击地压矿井类型及防治方法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10期

6 杨随木;张宁博;刘军;赵善坤;;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10期

7 吕进国;姜耀东;李守国;任苏迪;姜文忠;张占存;;巨厚坚硬顶板条件下断层诱冲特征及机制[J];煤炭学报;2014年10期

8 李铁;王金安;刘军;;深部采动断层异变的强制逆冲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9 姜耀东;潘一山;姜福兴;窦林名;鞠杨;;我国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J];煤炭学报;2014年02期

10 姜耀东;王涛;赵毅鑫;王辰;;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峰,章梦涛,范学理;北票台吉矿震机理的研究[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S1期

2 张华;姚宏;陈鑫;黄树生;牟剑英;;矿震识别及成因研究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2014年03期

3 周辉,冯夏庭,谭云亮,王泳嘉;矿震系统的胞映射-突变预测模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年01期

4 马志峰;陶庄煤矿矿震灾害与防治[J];灾害学;2002年04期

5 郑怀昌;张晓君;;冒落型矿震能量确定探讨[J];金属矿山;2006年07期

6 李伟;;鲍店煤矿矿震规律初探[J];山东煤炭科技;2006年03期

7 李铁;蔡美峰;蔡明;;采矿诱发地震分类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8 王伟;姜岩;赵勇;;灰色系统理论用于矿震极值预测的初步研究[J];测绘工程;2007年01期

9 潘一山;赵扬锋;官福海;李国臻;马植胜;;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10 欧阳治华;姚高辉;许梦国;朱权洁;;普庆铁矿矿震发生机理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长龄;郑太洙;吴廷国;阚振斌;;对蛟河煤矿的矿震分析与减灾对策[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张少泉;董继平;肖兰喜;李启辉;陈光;李卫平;;矿震震源机理的系统研究与开发[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李运江;;鲍店煤矿矿震定位与活动性研究[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屈昀;张贞良;刘德进;;矿震灾害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峰;屈昀;;兖州矿区鲍店煤矿矿震监测与分析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运江;李峰;赵国兵;;兖州矿区矿震监测台网建设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少泉;郭建明;华正兴;张兆平;关杰;鲁振华;;地震学在矿山冲击(矿震)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邹德蕴;段伟;刘志刚;吴业胜;;采空区上覆岩层诱发矿震及预测技术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永亮;王恒志;臧金诚;;鲍店煤矿矿震区域分布规律与灾害预防[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世愚;和雪松;蒋秀琴;潘科;张少泉;;矿震与瓦斯的相关性及其在地球物理学中的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蒋荣宝 诸葛祥华;古城矿探索治理矿震新途径[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房增华;为矿井安全高效加码[N];中国煤炭报;2008年

3 ;安全采矿有特色 救护培训成体系[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4 本报通讯员 陈伟 记者 罗锡亮;撑起一方晴空[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宝新;矿震监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2 闫广;基于震源快速定位方法的分布式矿震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巩思园;矿震震动波波速层析成像原理及其预测煤矿冲击危险应用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李永靖;矿震对建筑结构疲劳累积损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东平;矿震定位与可视化研究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2 王有勇;正断层区域矿震及冲击危险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李腾;矿震对巷道的冲击损伤机理及保护层抗震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李成成;地表掩埋式矿震定位系统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5 张立成;矿震对基坑邻近建筑物影响数值模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6 刘玉春;小波变换在矿震信号滤波和识别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7 官福海;木城涧煤矿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8 梁宝霞;矿震信号识别和定位及其在木城涧煤矿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9 陈松;深部采场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王世娟;东滩煤矿地垒断层型矿震发生机制及监测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6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46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