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破坏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6 09:40

  本文选题:底板突水 切入点:底鼓 出处:《煤矿安全》2016年01期


【摘要】:为研究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破坏机理,将开采底板简化为矩形薄板、四边固定且上部承受均布载荷作用的力学分析模型。运用弹性力学薄板理论,分析底板的变形、受力特点,推导出了计算底鼓的表达式,得到最大底鼓量以及最大应力位置,最大底鼓量与底板岩体的弹性模量、底板的厚度、底板岩体的泊松比、底板长度、底板宽度以及底板岩体的密度相关。根据底板岩层的极限应力强度,从而可以判断底板是否破坏,得到薄板将在长边中点处开始发生破坏,同时根据弹性力学薄板理论得到主弯矩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为底板破坏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绘制底板变形量、水平应力以及剪应力三维立体分布图,并得到底板破坏区域及形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mining floor on pressurized water, the mining floor is simplified as a rectangular thin plate with four edges fixed and the upper part subjected to uniform load.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elastic thin plate. The expression of calculating bottom drum is derived, and the position of maximum bottom drum and maximum stress, the maximum floor heave quantity and elastic modulus of floor rock mass, the thickness of bottom plate, Poisson's ratio of floor rock mass, the length of floor rock are obtained. The width of the floor and the density of the rock mass of the floor are related. According to the ultimate stress intensity of the rock layer of the floor, it can be judged whether the bottom plate is damaged or not,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late will begin to destroy at the midpoint of the long side.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in plate of elasticity,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main bending moment are obtained,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trolling the failur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deformation, horizontal stress and shear stress of the bottom plate is drawn by using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software MATLAB. The damage area and form of bottom plate a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基金】:“青蓝工程”资助项目(JSQL20140207) “天山学者”资助项目(TSS2015010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SZBF2011-6-B35)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俊;基于板模型的顶板力学分析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翔宇;邹灵战;邓金根;郑立会;;细观损伤力学在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连捷;孙东生;周春景;王薇;赵卫华;王红才;;ANSYS软件在求解地应力与流体耦合作用中的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2期

3 王俊光;梁冰;;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下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4 陈志斌;;新村隧道洞口富水软弱地层滑坡处治方案[J];广东科技;2014年12期

5 朱信波;黄赛;刘培培;;金沙江金沙水电站坝基岩体渗透性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年01期

6 康亚明;贾延;;基于黏弹性基支薄板模型的顶板力学分析[J];金属矿山;2011年12期

7 吕俊伟;杨天鸿;;井采条件下安家岭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07年05期

8 易丽军;俞启香;;突出煤层密集钻孔瓦斯预抽的数值试验[J];煤矿安全;2010年02期

9 黄耀光;浦海;;不同边界下的坚硬顶板极限承载分析及破断距确定[J];煤矿开采;2012年02期

10 陈仕阔;杨天鸿;张华兴;;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地下采动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J];煤炭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胜健;刘超;;采动下新庄孜矿62113工作面地质预警微震实践[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根;基于模拟的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姜元勇;多孔相变材料中的流动与反应[D];东北大学;2009年

4 周红星;突出煤层穿层钻孔诱导喷孔孔群增透机理及其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王亮;巨厚火成岩下远程卸压煤岩体裂隙演化与渗流特征及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刘海波;极薄保护层钻采上覆突出煤层变形与透气性分布规律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赵兵朝;浅埋煤层条件下基于概率积分法的保水开采识别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谢雄刚;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的注液冻结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王平虎;寺河矿高瓦斯抽放与突出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刘林;下保护层合理保护范围及在卸压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镜平;压力隧洞内水外渗的渗流-应力-开裂耦合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魏二剑;王行庄煤矿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及保护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冯仕能;水电站引水隧洞衬砌形式选择准则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高明松;上保护层开采煤岩变形与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申凯;边角煤采场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与防冲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沈明;应用无单元法模拟岩体水力劈裂[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利丰;降雨影响下饱和—非饱和孔隙裂隙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D];河海大学;2006年

8 沈维;小湾水电站坝肩蚀变岩高压渗流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及工程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郭晓钧;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10 陈鲜展;立井揭突出煤层封孔测压及抽排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浮声,王泳嘉;层状岩体等效模型数值分析[J];东北工学院学报;1992年06期

2 张福范;悬臂矩形板的不对称弯曲[J];固体力学学报;1980年02期

3 王磊;;斜角板与等腰梯形板弯曲问题的康托洛维奇法[J];固体力学学报;1984年03期

4 王克林,黄义;悬臂矩形板的一般解[J];固体力学学报;1986年02期

5 杨晓霖,徐大;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值逆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6 谷拴成;层状顶板岩层中巷道稳定性研究[J];建井技术;1991年04期

7 戈新生,刘松;悬臂矩形板的对称弯曲与稳定性[J];计算力学学报;1999年03期

8 黄晋,吕涛;曲边多角形域上第一类边界积分方程的机械求积算法与分裂外推[J];计算数学;2004年01期

9 贾喜荣,翟英达;采场薄板矿压理论与实践综述[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年Z1期

10 侯忠杰;老顶断裂岩块回转端角接触面尺寸[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年Z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鹏亮;邢东矿充填巷式开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延春;杨扬;;大埋深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统计公式及适用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2 梁建民,姜兴阁,,王希良,蒋勤明;综采、综放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6年01期

3 高庆;叶元辉;;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发育规律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3期

4 李海梅,关英斌;综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3期

5 杨彦利;关英斌;王卫东;王勇;韩立强;;陶二煤矿2~#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1期

6 王秋生;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1年12期

7 易洪春;虞金林;陈玉玖;王健;吴国庆;;采场底板破坏带电法动态监测实验[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8 魏大勇;;恒源煤矿Ⅱ6112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测试与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4期

9 王春秋;潘立友;华永芳;;支柱对煤层底板破坏机理的研究及应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0 李文彩,张义顺,王洪志;松软底板条件下柱鞋的设计[J];煤矿设计;199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永杰;李增力;;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3 李晓斌;何有巨;;复杂区深部A组煤底板岩溶及其防治[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王健;;综采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5 关英斌;李海梅;杨彦利;;承压水上近距煤层开采的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6 张文泉;李加祥;温兴林;;回采参数与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关系的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7 许延春;姚依林;陈胜然;柳昭星;;深部承压水上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理论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8 翟晓荣;吴基文;;煤层底板注浆前后采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作宇;;顶底板岩体移动的理论与实践[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孟祥瑞;徐铖辉;高召宁;王向前;;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理[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付宝杰;水—岩耦合作用下采场底板综合分区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徐德金;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开采底板断裂活化致灾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梁盛开;黔北矿区承压水分布特征与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陈新明;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浩;煤层底板隐伏充水断层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崔胜;显德汪矿9~#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冲;邯邢地区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锋;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5 吴涛;潘二矿A组煤开采底板破坏规律并行电法测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6 杨彦利;陶二煤矿2~#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7 彭永贵;承压水体上厚煤层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8 安康;陈四楼煤矿底板破坏及突水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9 武龙飞;朱村矿承压水上膏体充填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苏明金;A组煤层底板破坏规律及灰岩含水层疏放性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7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67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