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三参数强度准则的高强混凝土井壁力学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30 15:32

  本文选题:三参数强度准则 切入点:高强混凝土井壁 出处:《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为了分析高强混凝土井壁的力学特性,采用三参数强度准则推导出了高强混凝土立井井壁极限承载力理论解以及弹性区和塑性区应力与半径和荷载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的验证。计算分析表明:在弹性区,高强混凝土井壁径向压应力σr随半径r的增大而增大,环向压应力σθ随半径r的增大而减少;在塑性区,径向压应力σr和环向压应力σθ均随半径r的增大而增大。当井壁内半径为4.0 m、厚度为1.0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时,井壁极限承载力为22.87 MPa,井壁厚度每增加0.1 m,井壁极限承载力增加2.8 MPa左右。同时,混凝土井壁的环向压应力σθ达到164.38 MPa,是混凝土立方体单轴抗压强度的2.7倍左右,表明考虑了混凝土多轴强度影响的三参数强度准则更适用于高强混凝土井壁力学特性分析,为高强混凝土井壁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的理论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haft wall,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haft wall and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between stress, radius and load in elastic and plastic zone are derived by using three parameter strength criter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dial compressive stress 蟽 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r, and the annular compressive stress 蟽 胃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r in the elastic zone, and in the plastic zone, the radial compressive stress 蟽 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r, and the stress 蟽 胃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r in the plastic zone. The radial compressive stress 蟽 r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compressive stress 蟽 胃 both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r. When the inside radius is 4.0 m, the thickness is 1.0 m, and the strength grade of concrete is C 60, the radial compressive stress 蟽 r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compressive stress 蟽 胃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us r.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haft wall is 22.87 MPA, and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haft wall increases about 2.8 MPa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shaft wall. Meanwhile, the circumferential compressive stress 蟽 胃 of the concrete shaft wall reaches 164.38 MPA, which is about 2.7 times of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cube. It is shown that the three-parameter strength criterion,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concrete multi-axial strengt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shaft lining,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shaft wal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4010;51474004)
【分类号】:TD32;TD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峰;深冻结井井壁设计探讨[J];河北煤炭;2002年01期

2 赵春来,陈文豹,赵明祥;龙固副井冻结井壁结构形式探讨[J];建井技术;2003年04期

3 魏志成;齐家根;;立井冻结井壁结构设计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3期

4 张建武;;高应力不同侧压条件下井壁合理结构及稳定性[J];山西焦煤科技;2013年02期

5 白智勇;;超深立井井壁结构设计[J];建井技术;2013年05期

6 王明恕;王立琛;钟永权;林乃旭;;深井冻结双层防水井壁结构模拟试验研究报告——淮南潘二南风井[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7 张国鑫;井壁结构在不均匀侧压力作用下的应力[J];建井技术;1989年03期

8 田乃和;张占林;张修武;白旭辉;;柔性滑动防水井壁结构及施工[J];煤炭科学技术;1990年01期

9 刘全林,孙文若,杨俊杰,孙林柱;冻结井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J];煤矿设计;1995年09期

10 程桦,,荣传新;柔性滑动井壁设计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煤矿设计;199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治泉;;冻结井壁设计的历史回顾和展望[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2 楼根达;王正廷;苏立凡;;冻结井短砌中套井壁的设计原理与工程实践[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3 吴里扬;李明;;永夏矿区钻井井壁结构设计[A];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2年

4 张学强;徐华生;冯士文;;丁集煤矿井壁结构与支护形式分析[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上册)[C];2004年

5 崔广心;程锡禄;周国庆;;模拟试验法研究深井冻结井壁受力状况[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郑是立;王长生;苏立凡;;沥青钢板混凝土柔性井壁[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7 孙文若;陈明华;姚直书;;冻结井应用素砼井壁的研究[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8 吕恒林;杨维好;崔广心;;滑动可缩井壁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设计方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9 纪洪广;刘娟红;周晓敏;;矿井混凝土井壁材料腐蚀劣化途径及服役安全问题对策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陈长臻;;竖向滑动可缩性井壁的结构与设计计算[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翟延民 高颖敏 周峰;山东新矿集团一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N];中国建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彦龙;径向可缩井壁的力学特性和设计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张驰;富水岩层中新型单层冻结井壁关键施工技术与工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赵光思;厚表土立井井壁受力状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韩涛;富水基岩单层冻结井壁受力规律及设计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王二成;西北地区冻结立井爆破对早期高强砼井壁损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6 张红亚;冻结深立井钢筋混凝土井壁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郭力;深厚表土中立井井壁水平侧压力不均匀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正云;冻结井壁设计理论体系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2 冯永光;抗动压井壁结构型式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蒋万军;泥浆中超深钻井井壁竖向稳定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吴娟;西部地区冻结井筒内层井壁力学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凤娇;西部地区深基岩冻结井筒外层井壁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多权;高压水作用下冻结井壁渗漏水机理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7 易典;新型单层冻结井壁结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军要;井壁结构性能劣化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许涛;西部地区深基岩冻结井筒井壁漏水成因与防治措施[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10 孔娟;深表土层井壁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6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86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b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