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源地空频率域电磁探测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地空 切入点:频率域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对资源能源需求的增加和易采易探资源的减少,快速勘查方法技术和大深度电磁探测方法技术已成为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地空电磁探测方法采用地面发射、空中接收的方式,融合地面电磁方法和航空电磁方法的优势,具有高效率和大深度探测的潜力,可以在地面人员难以进入的复杂地形区域进行探测。地空电磁探测方法包括时间域探测和频率域探测两种方式,由于时间域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急剧衰减,时间域地空电磁探测方法中接收 发射之间的偏移距离较小,制约了地空电磁方法的效率和探测范围。地空频率域电磁探测方法采集稳态信号,可以实现大纵深范围的探测。然而,目前针对地空频率域方法的研究较少,理论基础薄弱。现有的探测方法和仪器基本上是将地面方法和系统移植,采用单场源激励,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效率低、信噪比低、探测精度低、大功率发射系统笨重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地空频率域方法和系统的推广及应用。针对常规系统与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多源激励的角度,研究适用于地空频率域探测的高效率、高精度和高信噪比的探测方法与手段,为地空频率域方法与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完成的创新性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地空频率域电磁探测正演模拟计算方法。对于一维大地结构,从基本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首次推导了单个电偶源和长导线源激励时地空磁场分量的计算公式,并对公式进行验证。对于三维结构,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借助COMSOL仿真软件,通过对边界条件、求解器和网格剖分的设置,建立了地空三维结构的仿真模型与计算方法。通过与均匀半空间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建模和求解方式的正确性。基于正演模拟,分析了空中磁场的基本特征,并对地空频率域电磁观测方法和仪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单场源激励在特殊应用环境下的局限性。2)研究了高效率、高信噪比和高探测精度的多场源地空电磁探测方法。在提高探测效率方面,分析了2n序列编码伪随机波形的频谱特征,设计了以2n序列编码为基础的频点设置方法,并给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频点组合。在提高信噪比方面,以垂直磁场分量为基础,计算了三种典型的组合源激励方式下电磁响应总场和二次场特征,并给出了组合源设计时的原则。在提高探测精度方面,基于倾子测量方法,对比了单场源激励与正交场源激励情况下倾子幅值和倾子实感应矢量对目标体的识别效果,论证了多场源激励对目标体识别的优势。通过对组合源方法的研究,为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地空电磁探测方法奠定基础。3)研究了多场源激励时的相互影响及其观测误差的抑制方法。建立了双源电路模型,确定了双源相互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了互感和互阻对发射电流变化的影响,分析了电流变化对发射系统安全和在多源异频工作方式中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并分别计算和评估了平行发射源的最小偏移距离。对于多源同频探测方式,分析了偏移距离在数据处理时单源等效所引发的观测误差,结合实际系统参数,设计了同频探测中既满足系统安全又能保证探测精度的偏移距离范围。4)研究了多场源激励系统的实现与控制方法,并对多源方法进行了野外试验。分析了多源激励系统总体结构与参数,设计了便携式紧凑型发射系统的功率主电路,低压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提出了多源系统的工作流程及三环并联控制方法。针对多源工作中的同步问题,设计了多源同步方案,实现多源之间电流的同步输出。以研发的多源系统为基础,进行了多源系统的野外试验,测量了多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多源同频提高信号幅值和多源异频方法提高探测效率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文建立的地空电磁探测正演模拟方法获得的均匀半空间计算结果与解析解结果吻合,验证了求解方法和公式的正确性,奠定了地空方法的理论基础。通过与常规单源方法的对比,验证了多源激励在信号质量、探测效率和目标识别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多场源相互影响的分析及其观测误差抑制方法的研究,为多源的野外实施与布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利用研制的发射系统开展多源试验,验证了调整偏移距对提高观测精度的有效性,同时也验证了多源多频方法提高效率、多源同频激励提高信号质量的可行性。多场源激励的地空电磁探测方法弥补了单源激励的不足,提升了现有方法的测量水平,为电磁法长期难以攻克的盲区勘探和高效率、高精度大深度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也为新型地球物理仪器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技术与系统集成”子课题实施方案通过专家审查[J];地质装备;2008年06期
2 冷猛;陈浩;李军;;基于完全图的对地电磁探测需求融合分析方法[J];航天电子对抗;2011年06期
3 ;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问世[J];中国矿山工程;2012年06期
4 林君;电磁探测技术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现状[J];物探与化探;2000年03期
5 邓明,魏文博,金胜,谭捍东,邓靖武,罗贤虎;海底电磁探测仪器的承压密封舱[J];现代地质;2003年03期
6 盛堰;邓明;魏文博;柯胜边;;海洋电磁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行性[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7 张文秀;林君;刘立超;胡瑞华;;分布式电磁探测宽频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6期
8 ;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技术指标通过专家测试[J];地质装备;2012年05期
9 ;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问世[J];地质装备;2012年06期
10 邓明;魏文博;张启升;王猛;;减少海底电磁探测数据丢失的实时备份技术[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绪本;景涛;祝忠明;林春;;超宽带电磁探测技术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林春;王绪本;祝忠明;;城市灾害救助的超宽带电磁探测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康国军;房德斌;佟文琪;;电磁频散规律对多频地下电磁探测的影响及校正[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底青云;方广有;张一鸣;;地面电磁探测系统(SEP)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5 赵建国;佐藤源之;;全极化孔中雷达的最新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袁志勇;我国首套基于飞艇的地空电磁探测仪器系统实验成功[N];科技日报;2013年
2 张国芳;空地协同电磁探测 服务社会资源需求[N];科技日报;2013年
3 弓秋丽 林品荣 吴文鹂;我国攻关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4 记者 葛进;电磁探测法可用于测量农田土壤盐化度[N];科技日报;2012年
5 沈昭 罗睿;电磁探测管道技术应用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王中义;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问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海根;多场源地空频率域电磁探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万云霞;强干扰环境下电磁探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王艳;深部矿产资源的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言章;混场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瑶;井间剩余油电磁探测理论和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弓彦伟;井间电磁探测与介质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齐宇辉;水下金属物体电磁反射特性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玉;电磁探测“盲区”中偶极子源的位移电流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5 李s,
本文编号:1695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9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