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庄地区三维工区非线性反演与砂体识别
本文选题:莫西庄 + 侏罗系 ; 参考:《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的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砂体在纵向、横向上变化大,且物性不均匀。本文通过对钻井、测井、试油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高分辨率非线性三维整体反演方法,对多种参数进行了反演和处理,获得了反映砂岩分布特征的速度、密度及伽马等属性参数的三维数据体,并综合地质资料进行沉积分析、砂岩累计厚度和有效砂岩累计厚度及储层分布研究。通过物性特征分析,建立了识别和评价三工河组砂体的物性标准,利用岩性划分标准和地震多属性数据,提取出三工河组砂体和有利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三工河组砂岩和有利砂岩发育,并以条带、砂坝和席状砂形式展布,展布方向与区域沉积方向一致。其中三工河组优质储层段J1s21和J1s22厚度较大,具备良好的物性条件,具有较高的产储能力和勘探开发前景。
[Abstract]:The reservoir sand body of Jurassic Sangonghe formation in Moxizhuang central Junggar basin has a great change in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 and its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not uniform.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geological data of drilling, logging and oil testing, based on 3D seismic data and using seismic high resolution nonlinear 3D global inversion method, various parameters are inversed and processed.Three dimensional data bodies reflect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such as velocity, density and gamma, were obtained, and sedimentar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data, and the cumulative thickness of sandstone and effective sandstone thickness and reservoir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hysical property standard of Sangonghe formation sand bod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gonghe formation sand body and favorable sand body are extracted by using lithologic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d seismic multi-attribute data.The sandstone and favorable sandstone of Sangonghe formation are developed and distributed in the form of strip, bar and sheet sand, and the distribution direc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sedimentary direction.The J1s21 and J1s22 of the high quality reservoir in Sangonghe formation are thicker, have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have higher production and storage capacity and prospect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12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5-005-003HZ)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兆生;新疆克拉玛依吐孜阿克内沟三工河组孢粉组合[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4期
2 蔡佳;王华;赵忠新;陈少平;;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层序格架及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关系[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4期
3 吴福建;;莫西庄构造三工河组储层薄夹层综合研究[J];石油仪器;2009年03期
4 李双文;刘洛夫;张有平;姚卫江;靳军;赵建章;孙东;;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J];沉积学报;2006年06期
5 杨瑞莎;李维锋;邱露;马峗;;准噶尔盆地莫北油田莫116井区三工河组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蔡雨;;火焰山油田三工河组沉积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15期
7 刘智荣;王训练;周洪瑞;邓宏文;洪顺英;;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J];现代地质;2006年01期
8 任宝铭;李维锋;董文波;杨洪;修晓伟;;莫北2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层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戴洪建,王信;岩矿石物性参数的综合信息提取[J];吉林地质;2005年02期
10 黄国祥;岩矿石物性参数统计的点估计[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7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智;张丛侦;徐长胜;丁靖;;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特征[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陶良军;杨玲;任晓娟;;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储层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原因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丁卫星;王文军;马英俊;翟爱军;;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油藏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成龙;马中高;周魏;;岩石物性参数管理系统[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鑫;姚军;杨永飞;高莹;王晨晨;;利用数字岩心技术获取岩心物性参数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魏嘉;;油气藏物性参数的地震预测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杏芳;郑晓东;杨昊;王玲;李艳东;徐光成;;基于流形的地震属性特征提取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赵迪;黄捍东;张如伟;;基于灰关联和遗传算法的地震属性优化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李芳;王守东;陈小宏;;基于模糊逻辑的地震属性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伟;王永刚;;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分析[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成;准噶尔盆地中部1、3区块老井测井二次解释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2 王孝明;准中1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有效性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3 曹雪娇;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油藏储层特征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6年
4 修晓伟;彩南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5 刘伟;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侯峰;准噶尔盆地莫10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储层分布预测[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7 宋贝贝;高分辨率的储层弹性与物性参数同步反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杨瑞莎;准噶尔盆地莫116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9 文渊;宽方位角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德进;多元信息融合在地震属性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3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74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