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几何布局对掘进机位姿检测精度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3 11:16

  本文选题:煤炭开采 + 综掘工作面 ; 参考:《工矿自动化》2017年05期


【摘要】:为实现综掘工作面悬臂式掘进机位姿无人化、高精度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宽带测距技术的掘进机位姿检测系统,推导了基于该系统的掘进机定位坐标及机身姿态角计算方法,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基站布局间距、角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及机身定位点间距对姿态角检测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基站至掘进机机身定位点的测量距离增大,系统定位精度降低;基站布局间距越大,系统定位精度越高;基站布局角度在yoz平面呈60°时系统定位精度优于基站布局角度呈0°及90°时;基站至掘进机机身定位点的测量距离对姿态角检测精度没有显著影响;机身定位点间距越小,系统姿态角检测精度越高。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osition and pose detection of cantilever roadheader in fully mechanized working face, a position and pos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ultra-wideband rang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positioning coordinate and attitude angle of the tunneling machine based on the system is deduced. The influence of the base station layout spacing, the angle on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the attitude angle distance on the attitude angle detection accuracy are analyzed by Matlab simul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system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easurement distance from the base station to the positioning point of the roadheader fuselage, and the higher the base station layout distance, the higher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system.When the base station layout angle is 60 掳in the yoz plan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syste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base station layout angle 0 掳and 90 掳, the measurement distance from the base station to the fuselage position point of the roadheader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ttitude angle detection accuracy,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uselage positioning points is smaller,The system attitude angle detection accuracy is higher.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4CB04630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8AA062201)
【分类号】:TD42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基于超宽带技术的采煤机定位系统设计[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11期

2 杜雨馨;刘停;童敏明;董海波;周玲玲;;基于机器视觉的悬臂式掘进机机身位姿检测系统[J];煤炭学报;2016年11期

3 贾文浩;陶云飞;符世琛;张敏骏;宗凯;吴淼;;悬臂式掘进机位姿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S1期

4 吴淼;贾文浩;华伟;符世琛;陶云飞;宗凯;张敏骏;;基于空间交汇测量技术的悬臂式掘进机位姿自主测量方法[J];煤炭学报;2015年11期

5 葛世荣;;智能化采煤装备的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9期

6 王卿权;;浅析悬臂式掘进机的发展概况与趋势[J];矿业装备;2012年10期

7 陈健;卓永宁;;一种基于TOA的定位优化算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0年04期

8 康红普;王金华;林健;;煤矿巷道锚杆支护应用实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9 吴迪;李仁发;梁华林;曾凡仔;罗娟;;超宽带传感器网络室内信道建模与定位算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5期

10 吴绍华;张乃通;;室内信道环境下UWB精确测距研究[J];通信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旭芳;;高应力软弱夹层顶板大断面巷道三维一体化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7年06期

2 贾后省;张梦婕;张辉;;锚杆支护实践教学实验台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年06期

3 许国胜;;新景矿厚煤层托顶煤巷道支护技术优化及应用[J];煤矿开采;2017年03期

4 呼守信;;基于惯性测量的悬臂式掘进机位姿自动定位[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7年03期

5 曹俊才;左宇军;何晨宏;季争争;;特厚复合顶板锚杆支护角度确定新方法[J];煤炭工程;2017年05期

6 梁敏富;方新秋;薛广哲;李虎威;吴刚;;FBG锚杆测力计研制及现场试验[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7 陈洲;王建国;丁红春;刘文治;杨继清;王立娜;;龙开口电站15号输水隧洞支护及塌方治理技术[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8 李宇;;液压传动机构位姿检测方法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9期

9 孙永富;;冲击倾向性煤巷锚杆支护参数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年08期

10 符世琛;李一鸣;成龙;宗凯;张敏骏;陶云飞;吴淼;;几何布局对掘进机位姿检测精度的影响分析[J];工矿自动化;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世琛;李一鸣;杨健健;贾文浩;陶云飞;宗凯;张敏骏;吴淼;;基于超宽带技术的掘进机自主定位定向方法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11期

2 杨文辉;林嘉睿;高扬;邾继贵;;双护盾硬岩隧道掘进机位姿测量系统[J];光学学报;2015年11期

3 张麦玲;吴延昌;;基于超宽带的矿井机车定位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2015年08期

4 李成立;石俊生;徐领章;魏利;;基于改进Retinex算法增强夜视融合图像的颜色传递[J];光电子·激光;2015年07期

5 唐丽均;吴畏;;煤矿井下精确定位系统中的节点设计[J];煤炭工程;2015年06期

6 王志文;沈沉;刘锋;;不同锁相机制的双馈电机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的影响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4期

7 郭叶;汪焰恩;魏生民;;ZigBee定位系统的精度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8 赵丽娟;刘旭南;曹拓;;纵轴式掘进机横摆运动参数的优化设计[J];煤炭学报;2012年12期

9 张科帆;朱海霞;包建军;;基于CSS技术的井下精确定位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4年01期

10 王泰华;张艳明;;煤矿井下超宽带脉冲电路的设计和仿真[J];煤矿机电;201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利乐,褚金奎;一种并联平台位姿的测量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4年11期

2 王纪平;四元数法在求解电极加工位姿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4年01期

3 王立权;王文明;赵冬岩;何宁;;深海管道回接位姿测量系统及其控制策略[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4期

4 何志强,何清华;滚筒式采矿头最佳切削位姿的建模[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3期

5 苏海龙;张建国;张峻霞;胡军;;非接触式动态位姿测量方法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朱晓鹏;张轲;涂志强;黄洁;;基于球面拟合法的机器人与变位机位姿关系标定[J];焊接学报;2013年01期

7 田原;;基于机器视觉的掘进机空间位姿检测技术研究[J];矿山机械;2013年02期

8 王晓峰;陈焕明;江淑园;;焊接位姿参数定义的讨论及典型工件的建模[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李晨;王莉;罗学科;;数控玻璃切割机原片初始位姿确定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01期

10 姜春英;房立金;徐志刚;赵明扬;;一种平面运动位姿的并联组合测量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沙晶晶;陈志平;施浒立;吕兴荣;;基于悬丝机构的目标飞行物位姿解算分析与实现[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吴勇;郝矿荣;丁永生;张淑平;;基于视觉位姿的机器人测速系统[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叶榛;项安波;陶品;朱绍文;;基于PSD的动态位姿检测技术[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4 郝颖明;朱枫;;视觉位姿测量中的点状目标中心自适应定位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田原;董爱锋;;一种摄像机和激光指向仪相对位姿标定方法[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徐旭明;叶榛;张再兴;王家^,

本文编号:174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74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1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