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火焰山构造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成图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吐哈盆地 + 叠前深度偏移 ; 参考:《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吐哈盆地的地震勘探一直被困扰的问题是在复杂地表条件以及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地震成像的问题,吐哈盆地火焰山构造带位于吐哈盆地中段,属于高陡复杂构造。吐哈盆地火焰山构造带属于低信噪比地区,虽然逆掩主断层比较容易识别,但存在层间走滑断层,使构造更加复杂,构造特征也难以把握。由于火焰山构造区地表和地下的条件甚是复杂,尖灭、逆掩断层等这些特殊地质现象存在又非常普遍,从而导致速度变化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上都比较大,使钻井结果与地震资料提供的成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在时间道集上的地震反射是明显的非双曲线特征,使用常规时间偏移是非常难成像的。目前,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复杂构造和横向非均质严重地区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特别是对于逆掩推覆、高陡构造、地下高速火成岩体等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成像效果。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够解决逆掩断层、盐丘和尖灭等这些负责构造以及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地区地震成像问题的非常有效果的方案。静校正与成像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恰恰这两者均与速度模型有关。本文在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指出的三种构造成图方法,进行一系列分析和对比,优选适合火焰山构造区的成图方法,最终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Abstract]:Seismic exploration in Turpan-Hami Basin has always been plagued by seismic imaging under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s and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Huoyanshan structural belt in Turpan-Hami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urpan-Hami Basin and belongs to high steep complex structure. The Huoyanshan structural belt in Turpan-Hami Basin belongs to the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area. Although the main thrust faults are easy to identify, there are interlayer strike-slip faults, which make the structure more complicated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icult to grasp.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conditions in Huojianshan structural area, the existence of such special geological phenomena as pinnacle and overthrust faults are very common, resulting in relatively large changes in velocity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he results of 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provided by seismic data. The seismic reflection on time tracings is an obvious non-hyperbolic feature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image by using conventional time migration. At present,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technique is an ideal techniqu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eismic data imaging in complex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lateral heterogeneous areas, especially for overthrust and high-steep structures. Satisfactory imaging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for underground high-speed igneous rock bodies.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technique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overthrust faults salt dome and pinnacle which are very effective for seismic imaging in areas with severe velocity vertical and lateral variations. Static correction and imaging are the key of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both are related to velocity model. On the basis of fine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rough the three kinds of structural mapping methods pointed out by investigation and points out, and optimizes the mapping method suitable for Huojianshan tectonic area, and finally obtains a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raig Docherty;田增福;;用叠前深度偏移进行盐下成像和构造识别[J];国外油气勘探;2000年01期
2 B.Henry;程建春;;多次勘探3-D叠前深度偏移史例[J];国外油气勘探;2000年01期
3 胡英,姚逢昌;用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的一种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2期
4 张钋,李幼铭,刘洪;几类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研究现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2期
5 王仲杰,李全胜;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实例及其效果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00年04期
6 王仲杰;李全胜;;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实例及效果分析[J];吐哈油气;2000年02期
7 崔建军,何继善,金尚柱;频率波数域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在微机上的实现[J];矿冶工程;2001年03期
8 陈树文,刘洪,李幼铭;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准三维算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4期
9 IanF.Jones ,李学慧;采集方向对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影响[J];石油物探译丛;2001年03期
10 张叔伦,孙沛勇;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立;冷传波;张洪宙;;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及辅助处理流程方法研究[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2 张关泉;张文生;郝现军;;组合炮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并行实现[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录明;罗省贤;;交互式快速剥层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张文生;张关泉;;广义相位屏法叠前深度偏移[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赵改善;孔祥宁;方伍宝;王于静;孙成龙;;地震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在64位集群系统上的优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文生;;多方向分裂平面波场合成叠前深度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孔祥宁;方伍宝;赵改善;袁联生;;曙光4000A上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并行计算[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思远;李裴;;叠前深度偏移中有效模型的建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玉会;;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鹏;;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彭冬梅;叠前偏移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通讯员 张武 张冀;东方物探——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软件投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赵龙;兴其才智为科研[N];大庆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昱虹;共入佳境[N];网络世界;2000年
5 黄普根 马永 包勇 刘宽宏;“闪电”,刺破地宫觅真颜[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更精确 更高速 更安全存储[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本报记者 汤铭;探寻“黑金”的新HPC法则[N];计算机世界;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许魁;山前复杂高陡构造地震成像关键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建伟;变速介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域成像与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赵景霞;三维并行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陈生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与速度建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2年
5 高成;时间域高斯波束叠前深度偏移[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选朋;角度域转换波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贺;速度场及深度偏移方法的优化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魏庆辉;叠前深度偏移在QNQB地斜坡区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李文博;基于单程波算子的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杨振东;波动方程傅里叶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6 常庆龙;吐哈盆地火焰山构造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成图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程谦;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在叠前深度偏移中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春堂;分频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9 周淼;牛居北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李道善;单程波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02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80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