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价在朱集井田煤层顶板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朱集井田 + 顶板稳定性 ; 参考:《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煤层顶板稳定性的问题十分重要,其稳定性分析评价对煤矿高效生产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因素众多,合理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必须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着重对淮南朱集井田煤层顶板稳定性进行分析。应用模糊数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重点对采矿区煤层顶板的地质构造特性以及顶板的稳定性综合评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采矿区煤层顶板的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主要从研究区地质构造行迹的特点,主要的构造样式,构造层次,系统的总结出研究区的构造特点及发育规律。本篇文章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各个因素,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评判的方法,建立了煤层顶板稳定性的模糊评价模型。最后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则确定煤层顶板稳定性。
[Abstract]:Under complex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stability of coal seam roof is very important, and its s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igh efficiency production and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coal seam roof. In this paper, the stability of coal seam roof in Huainan Zhuji mine field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uzzy mathematics, structural geology,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roof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oof stability in mining area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roof in mining area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track, the main structural style, the structure level,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rules of the study area.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method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coal seam roof, and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fuzzy evaluation model of coal seam roof stability. Finally, the stability of coal seam roof is determined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衡秋,刘钦甫,孟召平;模糊综合评判在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4期
2 郭德勇,周心权,韩习运;煤层顶板稳定性预测构造解析法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02年06期
3 曹庆奎,蔡振禹,段晓惠;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加权灰关联评价模型[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红汉;董小明;;磷矿矿山顶板稳定性分级方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4期
5 刘海燕;伍法权;李增学;刘彤;;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6 刘钦甫;付正;侯丽华;;煤层顶板稳定性综合评价地质模型研究及在淮南矿区的应用[J];中国煤炭;2007年11期
7 李海华;鲁光银;;洞穴顶板稳定性评价及其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03期
8 张书林;朱海锋;李洁;;梁宝寺煤矿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9 刘少伟;张辉;李耀晖;张祥;姚宝珠;;煤层顶板稳定性智能分区实现及工程应用[J];煤炭学报;2013年09期
10 M·卡密斯,隋惠权;影响阿巴拉契亚煤矿顶板稳定性的地质力学因素分析[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苗霖田;;煤层顶板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和预测[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刘海燕;伍法权;李增学;刘彤;;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巩固;王怀洪;张晖;;基于多源信息的煤层顶板稳定性预测及评价[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4 赵兴东;刘建坡;于庆磊;;高跨比对层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兴东;刘建坡;于庆磊;;高跨比对层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维智;;大倾角松软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顶板稳定性控制及数值模拟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7 曹野;宋波;;基于时-能密度函数的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顶板稳定性安全判据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杨立根;包东曙;曾小石;彭炳根;周正濂;李叙谦;;湘西金矿沃溪坑口316试验采场安全监测及顶板稳定性分析[A];第三届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曦;城郊矿深部煤巷顶板稳定性分类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徐冬;基于灰色聚类方法对深部煤层顶板稳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邹文;模糊综合评价在朱集井田煤层顶板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郭东椺;模糊综合评价在布尔台井田煤层顶板稳定性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5 宋继勋;金厂峪金矿难采矿体采矿过程中的顶板稳定性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6 程爱宝;爆破震动对地下结构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张帅;五沟煤矿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8 吴均平;缓倾斜层状岩体顶板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张晖;巨野煤田龙固井田3煤层顶板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28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82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