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变权评价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本文选题:多源信息融合 + 底板突水 ; 参考:《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利用基于GIS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中国的多个煤矿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行的评价方式以常权评价方式为主,这种以固定不变的权重来反映变化状态值对突水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无法刻画水文地质条件突变对底板突水的控制作用,所以本文将变权理论引入煤层底板突水评价领域.本文阐述了变权理论对于底板突水评价的意义,分析了煤层底板突水变权评价的特点,证明了构建的变权模型符合变权理论的定义约束条件.同时结合兖州兴隆庄煤矿实例,从评价效果图和评价单元格对比分析了变权评价模型和常权评价模型评价结果的差异,论证了煤层底板突水变权评价模的先进性,可以有效提高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评价煤层底板突水的准确度.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water inrush risk of coal seam floor based on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GIS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coal mines in China. However,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constant weight evalu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changing state value on water inrush by constant weight, which is unable to describe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sudden change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on water inrush from bottom plate. So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variable weight into the field of water inrush evaluation of coal seam floor. 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variable weight theory for evaluation of water inrush from floor is expound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inrush weight assessment of coal seam floor are analyz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variable weight model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finition and constraint conditions of variable weight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Yanzhou Xinglongzhuang Coal M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variable weight evaluation model and constant weight evaluation model is analyzed from the evaluation effect map and evaluation cell, and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hanging weight of coal seam floor water inrush is demonstrate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in evaluating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北省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572222) 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黔科合LH字[2014]7617)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联合开放基金资助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博;武强;;煤层底板突水变权脆弱性评价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2 李建林;张洪云;王心义;冯有利;刘洲;韩乐;;脆弱性指数法在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与建议[J];煤炭学报;2014年04期
3 高荣斌;邓腾林;闫明;张东营;;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新安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煤矿安全;2013年09期
4 孙强;朱术云;张蕊;;管道导通型突水特性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5 姜耀东;吕玉凯;赵毅鑫;张党育;;承压水上开采工作面底板破坏规律相似模拟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6 武强;张志龙;张生元;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Ⅱ——脆弱性指数法[J];煤炭学报;2007年11期
7 武强;张志龙;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Ⅰ——主控指标体系的建设[J];煤炭学报;2007年01期
8 王吉松;关英斌;;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9 李德清,李洪兴;变权决策中变权效果分析与状态变权向量的确定[J];控制与决策;2004年11期
10 姚炳学,李洪兴;局部变权的公理体系[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华;汪东;;近距离煤层群上位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特征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7期
2 蒋杰;陈琳;;沈庄井田太原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J];煤炭与化工;2017年06期
3 张晓亮;;熵权耦合层次分析赋权在煤层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年03期
4 杜伟升;姜耀东;高林涛;;带压开采底板破坏因素分析及突水预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6期
5 康钦容;张卫中;韩佩博;张电吉;;三维应力条件下煤层底板采动破坏规律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6 李博;武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变权评价理论及其工程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7 阎治宏;;煤矿回采面底板水害的治理[J];能源与节能;2017年05期
8 武亚遵;杜鹏卓;林云;潘国营;;基于分形分维和模糊层次分析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9 张巍;原丕业;孙慧玲;;房地产企业项目流程管理成熟度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年05期
10 张瑞彬;;泊里矿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强;李博;刘守强;曾一凡;;基于分区变权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以开滦蔚州典型矿区为例[J];煤炭学报;2013年09期
2 高荣斌;邓腾林;闫明;张东营;;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新安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煤矿安全;2013年09期
3 李华;刘延欣;李运江;;利用脆弱性指数法评价鲍店煤矿下组煤首采区水害威胁程度[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3期
4 武强;张波;赵文德;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Ⅴ:基于GIS的ANN型、证据权型、Logistic回归型脆弱性指数法的比较[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5 陈智;朱斌;李本召;高峰;;脆弱性指数法在百色煤矿突水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12年11期
6 罗成;;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在李雅庄矿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5期
7 肖乐乐;魏久传;尹会永;牛超;谢道雷;赵金静;;南屯煤矿下组煤西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5期
8 张隆;赵海陆;田蕾;;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以山西曹村井田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3期
9 徐智敏;孙亚军;董青红;朱宗奎;;隔水层采动破坏裂隙的闭合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10 李建林;张洪云;冯有利;王利伟;李振林;;煤矿断层构造复杂程度的非线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德武,马培智,王延福;华北煤层底板突水的随机—信息模拟及预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06期
2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3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组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4 靳德武;我国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5 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6 靳德武;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J];中国岩溶;2003年01期
7 王凯,位爱竹,陈彦飞,俞启香;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于喜东;地质构造与煤层底板突水[J];煤炭工程;2004年12期
9 王吉松;关英斌;;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10 武强;张志龙;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Ⅰ——主控指标体系的建设[J];煤炭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全龙;;影响潘西矿19号煤层底板突水主要因素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关永强;;煤层底板突水可预测性分析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张向东;韩大为;刘世君;;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下三带”分布特征[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靳德武;郑纲;樊娟;张雁;;煤层底板突水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基础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何均伟;;河南永夏矿区特高压水上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边凯;赵各庄矿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与断裂滞后突水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雪艳;半监督学习和数值模拟的煤层底板突水预警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博;基于变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朱宗奎;基于风险评估及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刘再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及煤层底板突水效应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7 李子林;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云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桥矿水害防治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翟维茂;太原东山煤矿15~#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再斌;基于数据挖掘分类技术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4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颖;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6 刘士强;登封煤田白坪井田二_1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周卫;朝川矿水文地质规律及己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茂流;朱庄煤矿六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技术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9 吕春峰;煤层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试验及其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10 孙晓光;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9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87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