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层渗透特征及首采关键层卸压改造技术
本文选题:深部煤层 + 突出煤层群 ; 参考:《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6期
【摘要】:针对我国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复杂、含煤地层中煤层群广泛发育、突出煤层群瓦斯灾害严重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据统计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深部煤储层渗透特征,即深部煤体呈天然粉化结构,微、小孔发育,渗透率通常小于10~(-6)μm~2;提出了应依据安全性、经济性和统筹规划的首采关键层选择内涵和首采关键层"钻孔卸荷"的理论模型,确定在埋深大于800 m时,吨煤钻孔长度、钻孔间距等定量化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采用地面井压裂、井下顺层钻孔和穿层钻孔改造首采关键层的技术途径,配合邻近层卸压瓦斯抽采方法构成立体瓦斯抽采模式,实现了高瓦斯突出矿井煤与瓦斯2种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coal seam mining in China,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coal seam group in coal-bearing strata and the serious gas disaster of outburst coal seam group,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analysis, data statistic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adopted. The perm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coal reservoirs in China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at is, the deep coal bodies are naturally powdered, microporous, and permeability is usually less than 10 ~ (-6) 渭 m ~ (-2),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safe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economic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first mining key layer selection connotation and the first mining key layer "borehole unloading" theoretical model, determine the buried depth of more than 800 m, tons of coal drilling length, borehole spacing and other quantitative key indicator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ical ways of reforming the first key layer by surface well fracturing, downhole drilling along the formation and drilling through the stratum, and combining with the gas extraction method of the adjacent strata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gas drainage model. The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of coal and gas in high gas outburst mine is realiz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674252)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项目(苏教办师[2015]7号)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6]15号)
【分类号】:TD7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忠杰;组合关键层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参数确定[J];煤炭学报;2001年06期
2 许家林,钱鸣高;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中国矿业;2001年06期
3 赵洪亮;徐金海;;短壁开采的关键层变形与地表沉降耦合作用的数值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年01期
4 李琰庆;许冲;侯恩科;马露;何力强;;关键层初次破断前动态载荷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4期
5 张兆江;吴侃;张安兵;;基于关键层理论的沉陷变形起动距的确定[J];煤炭工程;2009年02期
6 刘士强;;关键层理论浅析[J];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7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1996年03期
8 刘广责;姬刘亭;王志强;;采场上覆关键层弹性薄板断裂条件判定[J];煤炭工程;2009年07期
9 余伟健;王卫军;;矸石整体置换“三下”煤柱后关键层移动与等价采高的关系及其移动特征[J];矿冶工程;2011年04期
10 张沛;黄庆享;;单一关键层结构与上覆厚沙土层耦合作用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许家林;钱鸣高;;层状岩体移动与控制的关键层理论研究与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佃平;代进;;区域性关键层运动规律及其对采场矿压的影响[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缪协兴;茅献彪;许家林;钱鸣高;;用关键层理论确定离层注浆的合理层位[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陈法兵;;关键层与煤层垂距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影响以及回向摩擦力的初步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汪锋;采动覆岩结构的“关键层—松散层拱”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朱卫兵;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关键层结构失稳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伊茂森;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于保华;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关键层复合破断致灾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李福胜;浅埋薄基岩上下层同步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6 王志强;厚煤层错层位相互搭接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7 王勇;柴沟煤矿不同煤柱条件下的矿压显现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杰凯;覆岩主关键层对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何昌春;采动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对关键层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曹洋;连续采煤机块段式开采覆岩关键层破断规律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田云鹏;南梁煤矿间隔式采空区下煤层开采动压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吕锡证;小纪汗煤矿11213综采面矿压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6 温嘉辉;关键层运动影响采场矿压的实验监测系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李波;大采高综采采场直接顶关键层破断结构特征与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李伟豪;沟谷产状对浅埋煤层工作面关键层破断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白栋;关键层理论在黄土覆盖矿区开采沉陷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志刚;覆岩主关键层对导水裂隙演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88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88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