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发布时间:2018-05-15 05:39

  本文选题:黑龙江 + 金厂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金厂矿区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成矿区划上属于古亚洲成矿域,吉黑成矿省,太平岭成矿带。该区曾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的发展到消亡,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及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等复杂的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因此该区地质构造作用强烈而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有利。本文从控矿构造类型、矿体产状及矿石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将区内金矿化划分为隐爆角砾岩筒型、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型及裂控型三种主要矿化类型。隐爆角砾岩筒型矿体主要由角砾岩筒构造控制,矿体大多呈筒状,在J0筒上部发育角砾岩型脉状矿体;矿石具有典型的角砾状构造,矿石矿物多集中于角砾边部的胶结物中。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型矿体为一由钻孔控制的隐伏矿体,矿体总体上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于深部花岗斑岩顶部,成矿方式为细脉充填和交代作用两种;矿石构造以微细脉状、浸染状为主,具有明显的围岩蚀变分带现象,矿体主体产于强蚀变作用形成的黄铁绢英岩中。裂控型矿体主要受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控制;环状裂控型矿体由一系列围绕着半截沟呈环状平行展布的矿脉组成,放射状裂控型矿体常与环状矿脉大角度相交,呈放射状产出;矿体以薄脉型为主,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晰,多发育金属硫化物 石英脉型矿石,其金品位较高。在矿床形成过程中,三种矿化类型按照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化→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型矿化→裂控型矿化顺序演化。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学研究结果显示,隐爆角砾岩筒型矿体的石英中以发育熔流包裹体为特征,成矿流体为一类含复杂成分的高温熔浆-流体体系;似层状微细脉浸染型矿体的石英中未见熔流包裹体,出现了大量S型包裹体,成矿流体总体上具有高温中高盐度的特征;裂控型矿体的石英中主要发育S型及LV型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一类中高温中低盐度的流体。S型、SL型、VL型及少量LV型包裹体常成群共生发育,表明包裹体可能为不均匀体系状态下捕获,即发生了强烈的不混溶作用,这是金属硫化物及金等成矿物质大量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在成矿作用晚期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硫同位素(0.1‰~8.8‰)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与矿体中发育含硅酸盐、硫化物等子矿物包裹体这一事实吻合;铅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围岩与矿石具有基本一致的铅来源,均来源于具有壳幔混源特征的深部岩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金厂金矿床成矿年龄为102~114Ma。综合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认为金厂金矿床属于典型的斑岩型成矿系统,其形成与花岗斑岩密切相关。成矿地质条件研究表明,NE向及NW向断裂构造为成矿前构造,是主要的控矿构造,与近EW向断裂联合控制了角砾岩筒的产出位置,而角砾岩筒是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化主要的控矿构造,与之伴生的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为裂控型矿体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印支期闪长岩、燕山期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的形成利于成矿元素的预富集;闪长玢岩除了对成矿元素富集有一定作用外,还为矿体的形成提供热源;此外,花岗斑岩为成矿母岩。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结合前人的物化探数据,确定了找矿标志。地质上,不同岩体的接触带附近、花岗斑岩脉出露位置、断裂构造发育及不同方向断裂构造交汇地带可以作为靶区圈定的重点地区;化探上,依据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将Au-Ag-Bi-Cu-Pb-Zn作为找矿元素组合,结合地质控矿条件,圈定8处化探组合异常靶区;物探上,基于地层、岩体及矿化体之间物性参数的差异,圈定4处极化率异常及7处磁异常靶区。在此基础上,综合地质、化探、物探三方面的信息,在金厂矿区共圈定I、II、III、IV、V、VI号六处找矿靶区,为今后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Abstract]:閲戝巶鐭垮尯鍦板鍏磋挋閫犲北甯︿笢娈,

本文编号:1891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891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7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