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露天矿平硐溜井井壁初始碰撞位置理论计算
本文选题:初始碰撞位置 + 碰撞恢复系数 ; 参考:《金属矿山》2017年05期
【摘要】:露天矿山平硐溜井运输系统中,矿石在溜井壁上的初始碰撞破坏较大,确定矿石的初始碰撞位置对于井壁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运动学理论,建立矿石运动模型,以某露天矿为例,分析碰撞恢复系数、滑移滚动摩擦系数和临界系数对初始碰撞位置的影响,基于伪随机算法,确定初始碰撞位置的范围。结果表明:随着法向恢复系数、滚动滑移摩擦系数增大,切向恢复系数、临界系数减小,初始碰撞位置距井口的距离变大,滚动滑移摩擦系数是影响初始碰撞位置的主要因素;运动状态的改变对于初始碰撞位置的影响较小;碰撞范围内初始碰撞位置的分布符合指数分布,距离井口6~9 m范围内的井壁需要重点防护。
[Abstract]:In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of open pit mine, the initial collision damage of ore on the sidewall is great,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collision position of ore for the protection of shaft wall. Based on the kinematics theory, a model of ore movement is established. The effects of collision recovery coefficient, sliding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ritical coefficient on the initial collision location are analyzed by taking an opencast min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pseudorandom algorithm. Determine the range of initial collision pos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normal recovery coefficien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rolling slip increases, the coefficient of tangential recovery and the critical coefficient decrease,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initial collision position to the wellhead becomes larger.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rolling slip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initial collision position. The change of motion stat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initial collision posi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itial collision position in the collision range accords with th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haft wall within 6m from the wellhead needs to be protected.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17IVA045,2017IVA046,2017-zy-07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6CFB336)
【分类号】:TD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声,陈民;我厂解决溜井堵塞悬空问题的措施[J];水泥工程;2001年01期
2 周建华,周根明;主溜井垮塌分析与研究[J];有色矿山;2001年01期
3 余锡章,沈昌君,杨洪琪;兰尖矿2号溜井堵塞疏通实践[J];中国矿业;2002年06期
4 张涛;溜井返修实践及经验总结[J];矿业快报;2002年19期
5 张杰,王晶军;胡家峪南河沟坑口高溜井破坏原因分析[J];采矿技术;2002年04期
6 邵必林,吕向东;酒钢黑沟矿高深溜井正常使用途径的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何标庆;紫金山金矿溜井堵塞的疏通办法[J];江西有色金属;2005年01期
8 高文远;徐忠光;;大断面长溜井高位堵塞疏通处理实践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10期
9 李爱国;刘洪伟;张耀东;;溜井管理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J];现代矿业;2010年08期
10 高文远;陈涛;朱海云;;大断面长溜井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现代矿业;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锡安;吕瑞华;;深溜井安全高效使用措施[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2 耿爱平;;溜井堵塞问题的处理及预防[A];第十六届六省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罗艺鑫;;论溜井低位堵塞的爆破处理[A];第十六届六省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辉;程继胜;;新立矿区矿石溜井坍塌修复施工技术[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匡玉生;张传信;胡永泉;;深溜井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杨忠林;;露天铁矿φ6m溜井生产管理的实践[A];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白文敏;;峨口铁矿南区溜井渗水的探讨[A];冀晋琼粤川鲁六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爱国;王如宝;曹延东;;溜井堵塞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吕瑞华;;深溜井运行管理及棚堵处理[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采矿技术卷)[C];2012年
10 孙俊如;;露天矿雨季溜井安全生产的对策[A];第十六届六省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孙俊如;露天矿雨季溜井安全生产对策[N];中国冶金报;2013年
2 通讯员 何建新;云锡松矿动运车间开展溜井放矿技能演习[N];红河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姚贵佳;溜井冲击气流数值模拟与控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2 吕向东;高深直溜井结构优化与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3 沈慧明;振动出矿溜井专家系统的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石志军;溜井全景扫描装置研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侠;溜井放矿监控系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迟兵;大红山铜矿主溜井围岩稳定性分析及临时支护效果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罗曼;用沙坝矿高大副井改主溜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王其飞;金山店铁矿主溜井内矿石运移及井壁磨损特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9 秦茂林;金山店铁矿采矿运输系统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6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0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