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巷道掘进围岩演化特征模拟与扰动应力场分析
本文选题:采矿工程 + 深井巷道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深井巷道围岩扰动应力场与开挖扰动区的形成密切相关。然而,受现场地质条件和监测技术制约,尚难以准确获得围岩扰动应力的演化过程。为此,首先通过原位监测得到深井巷道围岩开挖扰动区的演化特征;然后,基于监测结果利用反分析的方式构建能较为准确地模拟围岩开挖扰动区演化特征的数值模型;最后,通过这一模型分析了深井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扰动应力场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未掘进至监测断面时,由于工作面前方岩体空间约束,测点应力值基本没有变化;当工作面掘进过监测断面后,巷道帮部、顶底板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比扰动应力场与原位监测得到的开挖扰动区的演化特征,发现两者的部分演化特征较为相似。
[Abstract]:The disturbance stress field of deep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excavation disturbance zone.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obta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disturbance stress in surrounding rock, which is restricted by fiel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excavation disturbance zone of deep well roadway are obtained by in-situ monitoring. Then,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 numerical model which can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excavation disturbance zone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back analysis. Finally, Based on this model,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disturbance stress field during deep roadway excav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face is not heading to the monitoring section, the stress value of the measuring point is basically unchanged due to the space constraint of the rock mass in front of the face, and when the working face is driven past the monitoring section, the roadway side,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roof and bottom plate have been changed, and by comparing the disturbed stress field with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cavation disturbance zone obtained by in-situ monitor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region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兖矿集团济宁三号煤矿;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046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4240,51427803)~~
【分类号】:TD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争鸣;;深井巷道加强支护合理时段的分析及应用[J];建井技术;2008年04期
2 陶军;;浅谈深井巷道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关键[J];科技信息;2012年02期
3 谢广祥;常聚才;;深井巷道控制围岩最小变形时空耦合一体化支护[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B·A·库津,陈鼎懿;深井巷道内空气温度的预测[J];中州煤炭;1987年06期
5 潘岳,张勇;关于“基于突变理论的深井巷道临界深度”的讨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6 王襄禹;柏建彪;陈勇;胡忠超;;深井巷道围岩应力松弛效应与控制技术[J];煤炭学报;2010年07期
7 桂祥友;张辉;徐佑林;;超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控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S2期
8 勾攀峰,汪成兵;对“关于‘基于突变理论的深井巷道临界深度’的讨论”的答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9 韦四江,勾攀峰,马建宏;深井巷道围岩应力场、应变场和温度场耦合作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赵继银,张传信;构造应力场对深井巷道围岩稳定的影响[J];金属矿山;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任勇杰;王庆伟;;新汶矿区高应力深井巷道施工技术探讨[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2 黄志忠;;深井巷道矿压显现规律以及支护方法探讨[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3 任建喜;朱序华;陈新年;奚家米;邓博团;冯晓光;孙扬;;深井巷道围岩破坏规律及其支护技术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公建祥;;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5 纪红;徐颖;李栋伟;;新型钢-柔组合支护技术及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汪永安;五大科研成果创效百亿元[N];安徽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明镜;热力耦合作用下深井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伟光;深井巷道底臌岩体破坏运移演化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磊;基于遗传算法的深井巷道围岩力学参数反演[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孟晓洁;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巷道地面预注浆加固和支护结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利;华北地区深井巷道注浆加固分类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6 裴庆夏;深井巷道过地质异常构造带管棚预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7 乔正;千米深井巷道群稳定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书刚;陶二矿扩大区深井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8年
9 贾永丰;深井巷道“双壳”支护壳体结构力学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10 刘鹏飞;高地压条件下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36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3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