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软岩底板突水机理分析及数值试验

发布时间:2018-05-27 15:00

  本文选题:煤层 + 软岩底板 ; 参考:《煤炭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结合煤矿地形特征和煤层赋存条件,通过数理方程确定底板发生破坏的条件,实现对突水通道的初步预测与定位;利用RFPA软件对煤矿软岩底板进行突水机理数值试验研究,进行煤层底板突水路径的应力场、渗流场和声发射演化过程分析,再现底板突水的形成过程,即底板在水压驱动下出现裂纹萌生、扩展以及水压跟踪传递,最后底板隔水层变成导水通道层。研究结果表明:董家河煤矿可通过调控煤层底板突水的条件使之不发生突水事故;该数值计算方法适用于具有类似地质条件的煤矿,可为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和防范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e and the condition of coal seam occurrence, the preliminary prediction and positioning of the water inrush channel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 mathematical equation, and the water inrush mechanism of the soft rock bottom is studied by RFPA software, and the stress field of the water inrush path of the coal seam floor is carried out, the seepage field and the acoustic emission evolution process are divide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water inrush from the floor is reproduced, that is, the crack initiation, expansion and water pressure tracking transfer under the water pressure drive, and the bottom water layer into the water guide channel lay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ngjiahe coal mine can not occur water inrush accident by regulating the water inrush conditions of the coal seam floor,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having the water inrush accident. Coal mine with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can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guid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floor and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inrush accidents.
【作者单位】: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801402)
【分类号】:TD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传韬,赵庆民,张忠;底板突水的专家评分-层次分析预测与评价[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4期

2 邵爱军,彭建萍,刘唐生;矿坑底板突水的突变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3 刘伟韬,宋传文,张国玉;底板突水的专家评分层次分析预测与评价[J];工程勘察;2002年01期

4 邓晓秋;;底板突水成因浅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08期

5 陈佩佩,管恩太,邱显水;我国华北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煤矿开采;2004年02期

6 胡焕正;孙传军;;底板突水预测与评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11期

7 张自政;杨勇;田立娇;陈见行;李杨;;模糊评价分类模型在矿井底板突水判别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6期

8 万武亮;;构建煤矿底板突水预测系统[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9 逯娟;陈刚;;煤矿底板突水防治研究进展与探讨[J];西部资源;2013年02期

10 ;采区底板突水力学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佩佩;管恩太;;焦作演马庄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张金才;;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3 施龙青;王永红;尹增德;陆泓;;肥城煤田地质构造与矿井底板突水[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4 张少春;张西民;;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判据的建立及应用[A];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评估探讨论文集[C];2004年

5 庞迎春;;底板注浆加固法防治淮北杨庄矿底板突水[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施龙青;于小鸽;尹会永;魏久传;朱鲁;刘同彬;;“下四带”理论及其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7 王小军;司俊鸿;徐文全;王鹏;王威钦;;断层对底板突水因素的影响[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8 张文泉;李加祥;;矿井底板突水点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姜华;陈崇柱;潘光明;;10层煤开采底板突水原因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10 孙尚云;朱慎刚;;1026工作面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尚勇 记者刘宏;打破底板突水防治瓶颈[N];中国煤炭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干;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地应力控制机理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2 郑纲;煤矿底板突水机理与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乐中;煤矿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范书凯;华北型煤田南部底板突水评价与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刘树才;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破坏裂隙带演化动态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士飞;露天煤矿开采底板突水预测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公亮;李堂煤矿复杂水文地质结构对顶底板突水控制的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姬保静;底板突水主控因素的敏感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黄俊;工作面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伟征;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舒丹丹;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8 海龙;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9 杨利明;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10 王兴;固液耦合作用下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2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42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