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紫色翡翠的致色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缅甸紫色翡翠的致色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
缅甸紫色翡翠的致色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曦
【摘要】:紫色翡翠主要分为三个系列:粉紫色系列翡翠、正紫色系列翡翠、蓝紫色系列翡翠。本文主要从紫色翡翠的物理性质、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矿物晶体结构、呈色机理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宝石学研究。 天然紫色翡翠,常成似晶簇构造、角砾构造。其紫色斑晶,具有环带状结构,形成于静态重结晶作用,动力变质作用不明显。在形成的时间上,紫色硬玉属于较早世代,结晶时间与同一世代的白色硬玉一致或者略晚。 通过红外光谱、粉晶衍射等实验,发现紫色系列翡翠的矿物组成以硬玉为主,而其他矿物由于含量少,未能在光谱中体现,说明硬玉中的类质同象替代造成了其紫色的产生。 通过电子探针实验、LA-ICP-MS实验,证明正紫色翡翠中含有较高含量的Mn,Fe;粉紫色翡翠中具有一定含量的Mn,而Fe元素远远低于正紫色与蓝紫色系列;蓝紫色翡翠中含有远高于正紫色与粉紫色的Fe、Ti,也具有一定量的Mn,且V、Co、Ba在蓝紫色翡翠中有一定的增加,可能对饱和度等方面一定的影响。通过电子探针测试,还在灰紫色色斑中发现了钡长石矿物。对稀土元素的研究中,可知稀土总量偏低,其中轻稀土元素的含量高于重稀土元素的含量,中稀土亏损。除蓝紫色系列翡翠Eu异常为正异常外,其他紫色系列翡翠为负异常。除正紫色翡翠Ce异常为正异常外,其他紫色系列翡翠为负异常。 根据加热前后紫外光谱谱峰的对比,并结合微量元素的实验结果,可知正紫色翡翠以580nm为吸收特征,在加热后正紫色翡翠变为黄色,谱线发生巨大改变,可见其主要由于Mn~(3+)致色,Fe~(2+)对其颜色具有一定的影响;粉紫色翡翠388nm和437nm吸收随着粉色调的增加而逐步消失,即Fe元素越少则粉色调越深,并且随着Fe的减少,580nm逐渐靠近570nm附近处,则其致色机理与正紫色系列翡翠相同;蓝紫色翡翠以540nm、620nm、760nm的吸收有异于粉紫色至正紫色系列的翡翠。加热后,其光谱388nm吸收减小,近于消失,437nm、540nm、620nm、760nm的吸收也得到了减弱,但整体谱线趋势影响不大,结合微量元素特征,则其为Ti~4+、Fe~2+共同致色,Mn~3+可能也参与了致色。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619.2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宏科;陈佩仪;库育苗;;翡翠的光谱特征及致色机理[J];广东化工;2013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丹丹;基于微型光纤光谱仪的宝石鉴别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炳辉,丘志力,张晓燕;紫色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3期
2 欧阳秋眉;紫色翡翠的特征及成色机理探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1年01期
3 胡楚雁,陈钟惠;缅甸翡翠阶地矿床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的宝石学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年02期
4 袁心强,亓利剑,杜广鹏,陈晓燕;缅甸翡翠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和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4期
5 袁心强,亓利剑,张森;缅甸翡翠阴极发光光谱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2期
6 罗劬侃;陈炳辉;万茉莉;;翡翠的皮壳与内部颜色的关系探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01期
7 丘志力;;中国珠宝评估(业)发展现状及近10年进展综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9年02期
8 何伟;王以群;毛荐;;紫色翡翠致色机理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余平;翡翠颜色的研究及其评价[J];矿产与地质;1996年01期
10 孙雯;张涛;;翡翠呈色机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煊萱;翡翠颜色变化与致色离子种类及含量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天人,夏凤荣,陈伟十,於晓晋;翡翠的单斜辉石类矿物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1期
2 陈炳辉,丘志力,张晓燕;紫色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3期
3 王春云;古代玉符之说与翡翠早期应用历史探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2期
4 袁心强,亓利剑,杜广鹏,陈晓燕;缅甸翡翠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和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4期
5 李立平,业冬;铬和钒在宝石变色效应中的作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4期
6 李立平,陈华,罗劬侃;GemDialogue和Gem Set颜色系统在有色宝石颜色描述和分级中的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1期
7 袁心强,亓利剑,张森;缅甸翡翠阴极发光光谱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2期
8 袁心强;宋鹰;陆永庆;;应用阴极发光鉴定蓝色托帕石[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2期
9 杨淼;丘志力;;中美珠宝首饰评估目的的客观差异及相关问题讨论[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亓利剑;曾春光;曹姝旻;;扩散处理合成蓝宝石的特征及其扩散机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广慧;;激光拉曼光谱仪在珠宝首饰检测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2 刘俊峰;;红外光谱宝石数据库的建立及意义[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3 胡楚雁;;缅甸翡翠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小艳;;软玉及其相似品种的红外光谱检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年
5 尹文萱;陈航;李壮福;张模涛;;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宝玉石鉴定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小慧;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陈全莉;绿松石的再生利用工艺和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3 马国华;蛇纹石结构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生长机理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4 杨林;贵州罗甸玉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余悠;钻石原石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6 陈晶晶;典型含硬玉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宝石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陈延芳;青田石、昌化石的岩石学特征与成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军;水晶的致色机理及测试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姚雪;宝石拉曼数据库的建立[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婉;云南龙陵小黑山地区“黄色系列玉髓”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贺;部分常见含铁宝石的光谱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田云辉;云南瑞丽树化玉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及其品质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学颖;无色翡翠透明度分级标准基础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宇菲;山东蒙阴开普系金刚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陶隆凤;化学气相沉淀(CVD)法合成单晶体金刚石的技术探索[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9 郭谱;水晶及其合成品在阴极发光下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张玉;延庆石青洞铜矿氧化带中孔雀石的宝石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延梅;梁静秋;梁中翥;贺小军;张军;;调制光谱仪的微型化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8年01期
2 陈炳辉,丘志力,张晓燕;紫色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3期
3 欧阳秋眉;紫色翡翠的特征及成色机理探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1年01期
4 胡楚雁,陈钟惠;缅甸翡翠阶地矿床的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年01期
5 袁心强,亓利剑,杜广鹏,陈晓燕;缅甸翡翠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和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4期
6 黄欣;薛秦芳;;云南哀牢山红宝石的微量元素分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02期
7 杨琴;田永红;;刚玉类宝石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1期
8 徐志,陶专,解永顺;翡翠的矿物组成及其宝石学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05年01期
9 谢意红;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优化处理宝石鉴定中的应用[J];分析仪器;2003年02期
10 李隽波,张良钜;水热法合成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学军;水晶的致色机理及测试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姚雪;宝石拉曼数据库的建立[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志鹏;一种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无创检测方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王海运;关于翡翠次生色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韩溟;基于光谱和图像综合测试系统的火焰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煊萱;翡翠颜色变化与致色离子种类及含量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廖晓思;火焰光谱分析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俊,奥岩;翡翠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特征[J];安徽地质;2000年01期
2 欧阳秋眉;翡翠的矿物组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1期
3 邹天人,夏凤荣,陈伟十,於晓晋;翡翠的单斜辉石类矿物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1期
4 许如彭;翡翠颜色的定量描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2期
5 陈炳辉,丘志力,张晓燕;紫色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3期
6 崔文元,施光海,林颖;钠铬辉石玉及相关闪石玉(岩)的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4期
7 亓利剑,罗永安,吴舜田,林嵩山;缅甸“铁龙生”玉特性与归属[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4期
8 李立平;北美珠宝首饰评估的类型和估价方法[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4期
9 黄凤鸣,古清慧,邹严寒;翡翠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及其与种或地的关系[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欧阳秋眉;翡翠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勤美;翡翠红外光谱谱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彬;;宝石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3年01期
2 申柯娅,王昶;中国宝石学研究十年新进展[J];矿物学报;2000年04期
3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征订通知[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年03期
4 沈才卿;;新版《系统宝石学》问世[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4期
5 ;重要启事[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0年01期
6 ;重要启事[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0年02期
7 陆太进;陈涛;;国际珠宝学术交流活动——美国宝石学院(GIA)第五届国际宝石学峰会侧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1年03期
8 周佩玲,曾彤;玳瑁的宝石学特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9 亓利剑,裴景成;中国宝石和宝石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1期
10 潘国峰,,何平;SEM在宝石学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俊峰;;红外光谱宝石数据库的建立及意义[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2 史清琴;张金富;王世勋;;加强云南宝玉石资源的勘察及保护[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3 闻广;荆志淳;;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1997年
4 施加辛;;发展云南珠宝产业的思考[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5 苑执中;彭明生;李勋贵;;辐射处理彩色金刚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玉胜;马雪;;吉林省安绿玉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其质量评述[A];2011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勘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春云;;论和氏璧是玉、美玉、宝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自进 张利群;[N];中国黄金报;2010年
2 江晨;[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记者 周自进;[N];中国黄金报;2007年
4 记者 俞家骅;[N];中国黄金报;2008年
5 记者 高茹琨;[N];中国黄金报;2008年
6 庞颖;[N];中国黄金报;2007年
7 周祺/译;[N];中国黄金报;2005年
8 周祺 译;[N];中国黄金报;2007年
9 阿力;[N];中国矿业报;2005年
10 ;[N];中国特产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耿;浙江诸暨淡水养殖珍珠的宝石学和优化处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王小慧;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范陆薇;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4 余悠;钻石原石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丽君;湖北郧县绿松石宝石学及呈色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2 邹妤;陕西蓝田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及其社会经济价值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陈鸣鹤;俄罗斯查罗石玉的宝石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尹蓉;卢龙红刚玉的颜色成因及优化条件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5 涂彩;激光诱导离解光谱技术及其宝石学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范春丽;青龙玉的玉质分析及储量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7 王蓉;宝石颜色测量的新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8 张佰峰;GY-Ⅳ型黄金成色仪在珠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08年
9 滕巍巍;仿鸡血石的合成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10 王冲;宝石刻面加工机器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缅甸紫色翡翠的致色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