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岩层移动角预测的粗糙集-BP神经网络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31 11:54

  本文选题:金属矿山 + 地表移动规律 ; 参考:《金属矿山》2017年02期


【摘要】:岩层移动角是金属矿山开采表征地表移动规律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克服理论计算法和数值分析法在力学模型匹配、参数选择、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岩层移动角预测方法,首先在分析BP神经网络、粗糙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粗糙集-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将粗糙集作为前端处理器对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将BP神经网络作为核心建立输入、输出间的映射关系;然后通过对34组实测岩层移动样本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构建了包含下盘岩性、上盘岩石普氏系数、矿体倾角、矿体厚度、开采深度、采矿方法等6个因素的粗糙集-BP神经网络岩层移动角预测模型,并对永平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岩层移动角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矿山总体岩层移动角的预测值分别为上盘62°,下盘68°,走向73°,预测结果与工程类比法、数值模拟法等传统方法接近。所提方法由于可科学选择变量、简化网络结构以及具有提高容错抗干扰和分类的能力,相对于传统预测方法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于提高矿山开采岩层移动角的预测精度。
[Abstract]:Strata moving ang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metal mining to characterize the law of surface movemen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in mechanical model matching, parameter selec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 setting, an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strata moving angle, the BP neural network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ough set are analyzed firstl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A rough set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two methods. The rough set is used as a front-end processor to preprocess the fuzzy, uncertain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 BP neural network is used as the core to establish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and then through the study training and testing of 34 groups of measured rock strata moving sample data, the paper constructs a method that includes the lithology of the lower disc, the Pushmann coefficient of the upper disc rock, and the dip angle of the orebody.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strata movement angle based on rough set BP neural network for six factors, such as orebody thickness, mining depth and min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total strata moving angle of the mine are 62 掳for the upper side, 68 掳for the lower side and 73 掳for the strike. The predicted results are close to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the engineering analogy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Because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select variables scientifically, simplify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ault-tolerant, anti-interference and classific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some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prediction methods.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trata moving angle in mining.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464015)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GJJ151519)
【分类号】:TD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兴福;;煤矿岩层移动研究方法及展望[J];甘肃科技;2013年04期

2 张玉卓;仲惟林;姚建国;;岩层移动的位错理论解及边界元法计算[J];煤炭学报;1987年02期

3 赵晓东,宋振骐;岩层移动复合层板模型的系统方法解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4 杨志强,王龚明,袁积余,高谦;地下金属矿床开采岩层移动预测与控制[J];采矿技术;2002年02期

5 隋惠权,于广明;地质动力引起岩层移动变异及突变灾害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王艳辉,宋卫东,蔡嗣经;地下金属矿山崩落采矿法岩层移动规律分析[J];金属矿山;2002年03期

7 王艳辉,明世祥,蔡嗣经;地下金属矿山岩层移动正交数值模拟计算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年03期

8 郭文兵,邓喀中,邹友峰;岩层移动角选取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9 张东明,尹光志,魏作安;重庆某矿开采过程中岩层移动的分形特征及其预测[J];有色金属;2003年04期

10 朱刘娟;陈俊杰;邹友峰;;深部开采条件下岩层移动角确定研究[J];煤炭工程;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安;;岩层移动钻孔观测法在我国矿山的应用[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2 于政喜;范学理;;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性态的探讨[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3 尹贤刚;李庶林;李爱兵;;前常铜铁矿采矿回采方案及岩层移动研究[A];岩土工程数值方法与高性能计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庶林;桑玉发;周辉;王泳嘉;;灰色预测和时序组合预测模型在岩层移动中的应用[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寇新峰;霍召峰;刘灿华;;根据地面斑裂推算岩层移动角[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玮;陈铁林;卜发东;;条带开采法岩层移动机理再分析[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狄乾生;隋旺华;;煤矿浅部采空区岩层移动规律性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8 刘国华;;英岗岭煤矿东村分矿313工作面地表和岩移观测技术[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9 柴敬;石平五;刘晋安;;矿山岩体工程的组合堆体模拟实验方法[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10 于师建;吴戈;沈光寒;孙振鹏;庞连姿;;钻孔测井在模型与参数识别中的应用[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平路;构造应力型矿山地下开采引起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2 王磊;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机理及变形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付玉华;露天转地下开采岩体稳定性及岩层移动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吉雄;矸石直接充填综采岩层移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赵国彦;金属矿隐覆采空区探测及其稳定性预测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尹;露天转地下采矿诱发岩层移动与破坏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袁义;地下金属矿山岩层移动角与移动范围的确定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王少林;金属矿厚大矿体开采岩层移动与地压监控技术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1年

4 刘杨;五家矿四井开采对平庄西露天工作帮岩层移动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仲丛明;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移动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郑婧;晋华宫矿刀柱式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移动变形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建星;枣泉煤矿T-2火烧区下开采岩层移动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付俊;金属矿山急倾斜薄矿体开采岩层移动及地表影响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4年

9 刘敏;重复采动下多层矿采场应力及岩层移动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莫舒;地下开采上覆岩层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9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59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7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