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沟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空间统计分析法
本文选题:地质环境 + 承载力评价 ; 参考:《金属矿山》2017年02期
【摘要】:为解决常规方法难以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有效描述的问题,以五龙沟金矿区为例,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首先建立了涵盖社会经济、矿山开发、自然地理、基础地质和矿山环境等方面共15个指标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各指标的评价分值对矿山地质承载力进行计算;最后分别采用热点分析法、高低聚类分析法、密度分析法等空间统计分析法对该矿区的地质承载力进行了进一步评价。评价结果与矿区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较一致,对于实现该矿区安全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taking the Wulonggou gold mine area as an example, the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irstl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which covers 15 indexes, such as social economy, mine development, physical geography, basic geology and mine environment, etc.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each index is set up 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determined. Then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each index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eolog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mine. Finally, the hot spo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high and low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respectively. The geolog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mining area is further evaluated by density analysis and other spatial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mining area and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realizing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afe min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mining area.
【作者单位】: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青藏高原北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D1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成川;;构建我国环境承载力评价制度的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2 秦鹏;沈智慧;白喜庆;;神北矿区环境承载力评价[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1期
3 ;博闻[J];刊授党校(学习特刊);2007年01期
4 曹右生;粉土承载力评价探讨[J];勘察科学技术;1995年02期
5 李磊;贾磊;赵晓雪;付桂珍;黄敏;;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4期
6 韩磊;赵盼;;农村河道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J];海河水利;2014年02期
7 王青春;耿海清;陈帆;赵言文;;煤炭矿区规划环评生态承载力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煤炭;2009年04期
8 常玉华;李良峰;叶云辉;章晶晓;钱显贵;;玉环县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05期
9 刘叶志;;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环境约束分析——以福建省煤炭资源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李昕;王晶;沙景华;张国丰;;铜陵市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初禹;张烽龙;;层次分析法在三江平原生态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田成川;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制度的设想[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晶;要更深刻地了解这片土地[N];科技日报;2013年
3 张晶;要更深刻地了解这片土地[N];中国矿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户艳领;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祯;泉州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谢芳;重庆市碳承载力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梁园;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4 邰晓琳;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陈鑫;城市水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D];厦门大学;2009年
6 吴金艳;面向分布式仿真的省级森林承载力评价系统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翁美娥;福州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佳斯;基于模糊物元分析法的港口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9 崔凯杰;港口建设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曾晓露;大屯矿区复垦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69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6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