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浅覆盖活动构造区填图中的应用——以宁夏青铜峡地区1:5万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区填图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03 00:48

  本文选题:地质雷达 + 活动构造区 ; 参考:《地质力学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地质雷达探测以其分辨率高、定位准确、快速经济、灵活方便、剖面直观、实时图像显示等优点,成为地质调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探测方法。本次宁夏青铜峡地区1∶5万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区填图中运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对第四系和隐伏断层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40 MHz地质雷达可以有效地探测地表以下30 m内的第四系结构,可清晰地识别出3套第四纪地层。这一地层结构划分被第四系浅钻证实,其为第四系全新统灵武组,自下而上由泥岩、砂砾石层和含砾的砂或泥等3套地层组成。对测区主干断裂——柳木高断裂南段的地质雷达探测表明,断裂带表现为近地表发散向下汇聚的正花状结构,这与探槽揭露的特征一致,表明地质雷达探测可以准确标定隐伏断层平面位置与垂向精细结构。本次宁夏地质填图证实,地质雷达技术是浅覆盖活动构造区进行隐伏断裂调查和第四纪地层层序划分的可行、高效、便捷的技术方法之一。
[Abstract]: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high resolution, accurate positioning, rapid and economical,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intuitive section and real-time image display, GPR has become a widely used detection method in geological survey. The geological radar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Quaternary and concealed faults in the mapping of the new tectonic and active tectonic areas of Qingtongxia area of Ningx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ternary system structure within 30 m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can be effectively detected by the MHz geologic radar, and three sets of Quaternary strata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This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is confirmed by shallow drilling of Quaternary system. It is a new Lingwu formation of Quaternary and consists of three sets of strata from bottom to top, such as mudstone, gravel layer and gravel sand or mud. The geological radar survey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main fault-Liumu high fault shows that the fault zone shows a positive flower structure with divergence and downward convergence near the surfac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by the grooves. It is shown that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can accurately calibrate the plane position and vertical fine structure of the hidden fault. The geological mapping in Ningxia confirms that the geological radar technique is one of the feasibl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techniqu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hidden faults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the active tectonic area with shallow coverag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DD20160060)
【分类号】:P6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衍农;地质雷达探测成果与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郝建新;魏玉峰;林雄斌;;地质雷达探测干扰因素及图像识别研究[J];工程勘察;2008年11期

3 王和文;孙树国;葛增超;;影响地质雷达探测效果的不利因素分析[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05期

4 刘志辉;崔长飞;周中贵;杜青林;;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及其在填方区中的应用[J];水电站设计;2013年01期

5 李大心,祁明松;地质雷达探测古矿坑遗址研究[J];地球科学;1992年06期

6 TetsuoHara;刘康和;;应用地质雷达探测灰岩洞穴[J];人民长江;1993年11期

7 戚筱俊;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简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1期

8 余中明;丁强;;地质雷达探测工程的几个问题[J];地质找矿论丛;2006年S1期

9 茹瑞典,张金才,,戚筱俊;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2期

10 刘勇;;宜黄高速公路仙江段路基变形地质雷达探测[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理兴;高鹏飞;肖国强;王旭东;郭庆林;;采用地质雷达探测莫高窟壁画厚度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2 杨峰;彭苏萍;张维平;江林英;洪俊光;;地质雷达探测空洞解释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大心;祁明松;;地质雷达探测古矿坑遗址[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4 陈钢;茹瑞典;张金才;耿德庸;;地质雷达探测数据处理[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万明浩;吴健生;谢雄耀;赵永辉;王水强;姜卫方;;苏北琼港地区辐射沙洲的地质雷达探测研究[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冯fE;刘财;杨宝俊;佐藤源之;;用地质雷达探测地雷[A];国家安全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万明浩;吴健生;谢雄耀;赵永辉;王水强;姜卫方;;苏北辐射砂洲的地质雷达探测研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田洪义;;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象山隧道岩溶段的应用[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龙景奎;杨乐;蒋斌松;;巷道松动圈地质雷达探测应用研究[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Ⅲ)[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振峰;地质雷达探测求取目标体体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70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70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