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及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某金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及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3年
某金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及机理研究
赵述华
【摘要】:土壤砷(As)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极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As污染危害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本研究以清远市某金矿废渣场高浓度As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为稳定剂对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稳定剂对土壤理化性质、As形态变化、As浸出浓度变化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稳定剂处理对蜈蚣草、香根草、苎麻生长情况、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As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稳定剂对As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并探讨其稳定化修复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添加稳定剂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2)土壤中各形态As含量: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硫酸亚铁对土壤中的As有较好的稳定化作用,使其从活性较高、迁移性较强的形态向活性较低、稳定性较高的形态转化,其中硫酸亚铁对土壤中As的稳定效果最好。当同时添加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硫酸亚铁后,土壤中可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As、铁锰氧化物结合态As、有机结合态As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2.3%、55.2%、29.6%、58.2%,残渣态As含量增加8.1%;而添加KH_2PO_4会活化土壤中As,当添加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KH_2PO_4后,与对照相比,土壤中可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显著增加,最大增幅为26.9%、101.9%。在所有不同组合处理中,添加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1%花生壳和1%硫酸亚铁后,可交换态As含量下降最显著,最大降幅为73.3%。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土壤中As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3)粉煤灰、干化污泥、硫酸亚铁能显著的降低土壤中As的浸出浓度,当同时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和硫酸亚铁后,As浸出浓度最低,为0.93mg/L,稳定化效率达到了74.8%。添加KH_2PO_4会使土壤中As浸出浓度增加,移动性增强,,而且KH_2PO_4对土壤中As的活化作用大于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对As的钝化作用;硫酸亚铁对As的钝化作用大于KH_2PO_4对As的活化作用,但KH_2PO_4的存在会抑制硫酸亚铁对As的稳定。土壤中可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与As浸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As浸出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4)添加稳定剂对土壤的修复能不同程度的增加植物生物量。其中,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处理中蜈蚣草、苎麻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4倍、2.9倍;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硫酸亚铁和KH_2PO_4处理中香根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著,增加了14.9倍。粉煤灰、干化污泥、硫酸亚铁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均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45.5%、29.5%、53.9%;而粉煤灰、干化污泥、KH_2PO_4的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2.8%、25.2%、62.7%。蜈蚣草中As含量:地上部分地下部分,香根草、苎麻中As含量:地下部分地上部分。不同植物对As的富集能力:蜈蚣草香根草苎麻,对As的耐受性:蜈蚣草苎麻香根草。土壤中可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是影响植物中As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5)添加稳定剂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对As的累积量。在所有处理中,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硫酸亚铁、KH_2PO_4组合处理使得蜈蚣草、香根草、苎麻地上部分对As的累积量都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7倍、12.8倍、3.3倍。添加稳定剂处理高浓度As污染土壤,既能降低As的毒性、迁移扩散性,又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植物对As的累积量,实现矿区生态恢复,达到吸收去除As的效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53;X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艳丽;张东丽;曲余玲;;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灰渣的资源化利用[J];鞍钢技术;2011年04期
2 娄燕宏;诸葛玉平;顾继光;晁赢;;粘土矿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3 谷亚昕;;花生壳粉吸附模拟废水中Cd~(2+)·Pb~(2+)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4 高松;谢丽;;中国土壤砷污染现状及修复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5 李庚飞;;潼关县废弃金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6 徐超;陈炳睿;吕高明;周航;曾敏;廖柏寒;;硅酸盐和磷酸盐矿物对土壤重金属化学固定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5期
7 魏显有,王秀敏,刘云惠,檀建新;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及其形态分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王金翠;孙继朝;黄冠星;刘景涛;张玉玺;陈玺;荆继红;向小平;张英;崔海炜;张媛静;;土壤中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1年01期
9 熊如意;宋卫锋;;环境砷污染及其治理技术发展趋势[J];广东化工;2007年11期
10 郝双龙;丁园;余小芬;何春林;史蓉蓉;;粉煤灰和石灰对突发性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缪德仁;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原位化学稳定化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顺昌;赵烨;裴蓓;吴李君;;砷酸钠对秀丽线虫生殖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2期
2 卢丽君;汤静芳;张垒;方宏辉;朱书景;;NID技术在武钢烧结烟气脱硫中的应用[J];鞍钢技术;2012年01期
3 张欣;范仲学;郭笃发;王丽香;;外源物质对农作物镉毒害的缓解效应[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芦长明;;安徽石台大山地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安徽地质;2010年02期
5 朱凤连;马友华;周静;关静;梁家妮;赵艳萍;;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和利用现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6 毕秋兰;劳秀荣;毕建杰;谭秀山;;荣成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7期
7 王文军,朱宏斌,武际,郭熙盛,叶舒娅,李孝勇,鲁伊宁;不同土壤改良剂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油菜上的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8 李录久,许圣君,李光雄,张祥明,王允青,刘英,况晶;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9 李红霞,马伟芳,赵新华;植物修复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10 周琼;我国超富集·富集植物筛选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克福;;安徽废弃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开发利用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2 郑丙辉;王春艳;陈浩;;运用生物配体模型预测中国典型河流中铜对青鳉鱼的生物急性毒性[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霍晓君;王静;;“三种废弃物”配施影响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郑顺安;郑向群;张铁亮;刘书田;;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动态及展望[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制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周廷;朱宝霞;王新明;马爽;崔洋;常波玮;;蜈蚣草修复东北某地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砷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童方平;李贵;杨勿享;石文峰;;改良剂对锑矿区土壤锑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影响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9 赵平;周邦社;;北京市污泥堆肥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A];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英辉;祁士华;陈学军;;金属矿山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治理技术[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景玲;长江流域及黄、东海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谢惠芳;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鸣;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环境容量估算[D];南昌大学;2010年
4 张传领;砷暴露对小鼠植入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鲁洪娟;肥料管理对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平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6 郑顺安;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与迁移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吴敏;广州市青山绿地—城市林带林区生态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于祎飞;土壤镉污染及农艺调控对苹果树体镉积累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广;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唐建生;桂中岩溶区铁锰结核土的重金属富积特征及对旱地作物毒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俊珍;风化型土质金矿尾矿植被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琳;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小娇;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翟静雅;猪粪农用对土壤—小麦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蔡志坚;γ-聚谷氨酸活化磷矿粉对Pb污染土壤铅形态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钟磊;麦稻、油稻轮作系统中硫砷的交互作用及其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宋俊英;芸薹属植物对砷胁迫的反应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高宝峰;汉江中下游铜锈环棱螺重金属分布及生物指示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赵凯;食酸菌属中三价砷氧化细菌As(Ⅲ)氧化酶基因和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娜娜;贵州省某村煤与土壤砷含量、形态及其排放的初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燕宏;诸葛玉平;顾继光;晁赢;;粘土矿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2 郑世英;商学芳;;土壤镉污染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3 于勤勤;牛漫兰;;改性硅酸盐矿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4 刘恩玲;王亮;;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5 杨苏才;南忠仁;曾静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6 易杰祥;刘国道;孙水芬;田野;;膨润土的土壤改良效果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7 邓日烈;吴文花;温玉辉;叶英明;钟希琼;麦趣霞;聂呈荣;;不同改良材料对镉污染土壤上通菜营养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8 马智宏;李吉进;潘立刚;李佟月;闵顺耕;;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及芹菜中重金属残留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9 于红艳;奚立民;王仙菊;;腐植酸对固废拆解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10 高松;谢丽;;中国土壤砷污染现状及修复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凡;王凡;刘宇;田刚;王红梅;;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灰综合利用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2 赵其国;;第一章 我国土壤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3 徐晓岚;吴芝兰;;膨胀土和膨胀岩阳离子交换容量及可交换阳离子的测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保松;蜈蚣草富集砷能力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反应[D];浙江大学;2004年
2 郭平;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梁骏;南京酸雨对土壤和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孙永红;镉砷在水稻体内的积累及其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戴前进;中国混汞法采金地区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陕西潼关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2 张茜;磷酸盐和石灰对污染土壤中铜锌的固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赵小虎;汞镉铅复合污染对蔬菜的影响及其改良措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展;磷酸盐修复黔西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赵慧敏;铁盐—生石灰对砷污染土壤固定/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凤英;李顺兴;韩爱琴;汪春燕;钱沙华;;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水中As(Ⅲ)吸附行为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蔡保松;张国平;陈同斌;;蜈蚣草生长特性和富集砷的基因型差异研究(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5期
3 亢希然;范稚莲;乔西;莫良玉;石云平;陈海凤;;无菌条件下砷对蜈蚣草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西植物;2007年06期
4 赵萌;郑发鸿;王平艳;;含砷污泥的粉煤灰固化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5 李柳强;丁振华;刘金铃;林慧娜;;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区表层沉积物砷的分布及形态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6 赵萌;李洁;王平艳;;利用粉煤灰固化含砷污泥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7 А.Н.罗赞诺夫;;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土区古老耕种土[J];土壤学报;1958年04期
8 蔡保松,陈同斌,廖晓勇,谢华,肖细元,雷梅,张国平;土壤砷污染对蔬菜砷含量及食用安全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9 陈铭达;杨玉峰;孙星鹤;和文龙;杜美;;山西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有机试验区土壤、水质重金属含量现状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10 贾生华,陆江银,张华芹;利用巯基棉富集分离和鲁米诺-过氧化氢-铬(Ⅲ)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水样中痕量砷[J];分析化学;199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燕;朱君君;孙振钧;王冲;张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特征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2 王军;朱鲁生;谢慧;孙瑞莲;徐荣娟;徐琦峰;张夫道;;莠去津对四种长期定位施肥土壤的呼吸影响[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树志;郭友红;鲁叶江;;采煤塌陷对矿区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侯春霞;骆东奇;魏朝富;谢德体;;母岩风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阳永泉;温远光;梁宏温;朱宏光;何斌;;桉树和相思人工林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郑建渠;熊江霞;侯立志;薛裕国;刘建刚;;靖江市土壤肥力演变特性及其对策[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8 刘学军;;论黄陂区土壤(水稻土)肥力变化及对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兴盛;;有机肥的农业利用效果[A];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10 杨晓;郝明德;王缠军;;不同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化化肥公司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肖悦岩;[N];农资导报;2009年
2 于千桂;[N];山东科技报;2006年
3 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雷丽萍;[N];云南科技报;2006年
4 澄城县农技中心 常正民 周雷茸;[N];陕西科技报;2006年
5 白海霞 王飞 周坤;[N];陕西科技报;2007年
6 北大荒股份八五三分公司技术部提供,李丽、永明整理;[N];北大荒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武炳明;[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永年县农业局南沿村区域中心站 王俊生 关丹燕;[N];河北科技报;2007年
9 ;[N];陕西科技报;2009年
10 德州市农业局土肥站 曲善功 刘忠海;[N];山东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迎革;多石质林地土壤电阻率特性及持水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缪德仁;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原位化学稳定化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成;长三角地区土壤—小麦系统微量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特征[D];南京大学;2013年
4 丛伟;丛枝菌根真菌和盐胁迫对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闫峰;影响土壤中Cr(Ⅵ)吸持与Cr(Ⅲ)氧化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转军;共存元素影响下干旱区绿洲土壤—蔬菜系统中Cd污染化学行为的盆栽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赵俊英;氟对蜈蚣草去除地下水中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巫杨;几种典型抗生素药物在水体及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呼吸抑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张静;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重建过程土壤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丛鑫;农药污染场地中有机氯化合物的分布及其修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述华;某金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林晓;郑州两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调查及铜、铬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仝淑慧;土壤速效态微量元素测定值与植物吸收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吉艳芝;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及生理活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孟立君;设施不同种植年限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6 刘丽华;GIS支持下乡镇域耕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7 倪丽佳;地膜覆盖对重金属在土壤—农作物体内迁移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孙媛媛;几种调理剂对土壤砷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徐霞;重庆市生态修复示范区退化生态系统景观评价与土壤肥力质量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10 张有利;侵蚀退化赤红壤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土壤肥力的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某金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及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9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