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高铁铝土矿用于石油压裂支撑剂的产品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东工业大学》 2015年
高铁铝土矿还原焙烧—磁选除铁试验及应用研究
楼匡宇
【摘要】:我国铝土矿资源经长期开采后高铝矿石保有储量迅速下降,铝土矿资源匮乏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压裂支撑剂是石油开采压裂作业的重要材料,高品质的铝土矿是生产石油压裂支撑剂的主要原料。虽然我国高铁铝土矿的储量相对丰富,但是其铁氧化物含量超过15%,致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譬如:由于高铁铝土矿含铁量过高,所制备的石油压裂支撑剂的耐腐蚀强度等产品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制约了高铁铝土矿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研究高铁铝土矿的高效除铁,生产石油压裂支撑剂实现资源高值化利用,对解决铝土矿资源匮乏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广西某高铁铝土矿为研究对象,通过XRD和化学分析方法确定其矿物组成。分析得出该铝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铁矿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赤铁矿和针铁矿,此外还包括一些方解石、粘土和石英等。铝土矿中一水硬铝石与其他组分以伴生方式存在,研究中通过研磨实现各矿物组分的解离,然后通过还原焙烧将铝土矿中铁氧化物还原成有磁性的单质铁与Fe304,最后进行磁选分离,达到除铁的目的。本研究利用铝土矿的煤基直接还原原理,选用煤粉作为还原剂,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投加量以及添加剂Na2CO3口CaF2对高铁铝土矿铁氧化物还原的影响,并探讨磁场强度和物料粒径等磁选工艺条件。研究得出还原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焙烧温度1150℃,保温时间180min,添加剂3%Na2C03+3%CaF2,还原剂投加量25%;磁选的条件为:粒径为80%过200目筛,磁场强度150 KA/m。在此最佳条件下,分离所得铝土矿铝品位达65.85%,铁含量降到4.0%,满足生产石油压裂支撑剂的铝土矿原料的铁含量要求。最后,高铁铝土矿经过还原焙烧-磁选除铁以后,以其作为原料制备石油压裂支撑剂,并对所制备的石油压裂支撑剂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石油压裂支撑剂的视密度3.41g/cm3,体密度1.76g/cm3,破碎率0.7(52 mPa)、酸溶解度4.2%均满足《压裂支撑剂性能指标及测试推荐方法》(SY/T5108-2006)的指标要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952;TE357.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韬;王化军;孙传尧;佟广凯;季春伶;王翠玲;;高铁铝土矿直接还原—溶出工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吴志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钨矿石中铁[J];甘肃冶金;2009年01期
3 王晋槐;赵友谊;龚红宇;张玉军;;石油压裂陶粒支撑剂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0年03期
4 齐庆杰,刘建忠,曹欣玉,周俊虎,张淑新,岑可法;CaF_2高温分解特性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5 魏海洋;李欣欣;王康;贺文潇;韩哲文;;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制备超疏水表面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12期
6 谢珉;;论铝土矿选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1年Z1期
7 肖钊铝;司志勇;;我国氧化铝生产中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年04期
8 许斌,庄剑呜,白国华,梁景晟;低品位铁矿煤基直接还原的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01年06期
9 范艳青;蒋训雄;汪胜东;冯亚平;黄胜;;赤泥中铁提取冶金试验研究[J];矿冶;2009年04期
10 王林俊;;我国矾土基均质料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不定形耐火材料中的应用[J];耐火材料;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刁克建;烧结法氧化铝生产脱硅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2 陈丽勇;含锡铁矿还原焙烧锡铁分离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印勇;高铁铝土矿用于石油压裂支撑剂的产品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4 吴尧鹏;矿物添加剂对石油压裂支撑剂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丹;花岗岩黑云母中铷的提取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茹;周明顺;翟立委;张立国;任伟;;膨润土种类对生球团性能的影响[J];鞍钢技术;2009年02期
2 李金莲;李艳茹;周明顺;刘祥;张宁;;鞍钢4种典型铁精矿物化性能评价[J];鞍钢技术;2009年06期
3 庞建明;郭培民;赵沛;;煤基直接还原炼铁技术分析[J];鞍钢技术;2011年03期
4 刘吉涛;郑建华;;烧结矿表面喷洒新一代CaCl_2溶液效果分析[J];包钢科技;2007年05期
5 曹立刚;;包钢烧结球团技术进步[J];包钢科技;2009年05期
6 朱德庆;唐艳云;Vinicius Mendes;潘建;翟勇;;高压辊磨预处理强化巴西镜铁矿球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吴胜利;韩宏亮;姜伟忠;朱锦明;冯根生;张作程;;烧结矿中MgO作用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孙体昌;及亚娜;蒋曼;;煤种对红土镍矿中镍选择性还原的影响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9 朱德庆;春铁军;潘建;;低品位赤铁矿球团成核剂强化还原机理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陈德胜;宋波;王丽娜;齐涛;王伟菁;;钒钛磁铁精矿直接还原反应行为及其强化还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飞;唐建新;赵宁德;李志强;陈久福;;重庆地区煤体孔和裂隙特征与特低渗透的关系[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来保;马正先;;赤泥选铁工艺研究现状[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3 王林江;谢襄漓;;赤泥的综合应用技术[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少珍;孙传尧;;钽铌矿选矿的研究进展[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王阿虎;;烧结机料层厚度检测仪的研制开发及应用[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6 张丽丽;;雷达料位计在宣钢炼铁厂烧结测量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孔令坛;;试论我国球团矿的发展[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8 姜涛;黄艳芳;张元波;韩桂洪;李光辉;郭宇峰;;含砷铁精矿球团预氧化—弱还原焙烧脱砷研究[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9 张元波;韩桂洪;姜涛;黄艳芳;郭宇峰;李光辉;;含锡锌铁精矿球团链篦机—回转窑扩大试验研究[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10 黄柱成;蔡凌波;张元波;杨永斌;;添加剂对高铁赤泥直接还原行为的影响[A];中国金属学会2008年非高炉炼铁年会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万超;拜耳法赤泥高温相转变规律及铁铝钠回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房永广;高碱赤泥资源化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洋;基于PSR概念模型的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余新阳;新型有机硅阳离子捕收剂的合成及其对铝硅矿物的浮选特性与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刘伟;氧化铝熟料制备的基础理论和工艺[D];中南大学;2011年
6 何国强;难处理赤铁精矿制备氧化球团的基础及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杨雪峰;混合铁精矿生产氧化球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向婕;铁矿石烧结过程智能集成优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刘华林;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张占伟;X80管线钢用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明飞;中州铝厂多年期赤泥“泛霜”物质分析及制备赤泥烧结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白雪;油田压裂裂缝方位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石灵吉;压裂裂缝方位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晓艳;带有羧基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鹏程;氧化铝真空碳热还原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蒋文龙;氧化铝碳热还原制备金属铝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孙思磊;山西宁武县宽草坪铝土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伟;羧乙基双羟肟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铝硅分离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9 冷学坤;降低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溶出过程碱耗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胡林;Al_2O_3、SiO_2对铁矿烧结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平国,王鸿振;从赤泥中回收铁工艺的研究进展[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2期
2 赖兰萍;周李蕾;韩磊;罗仙平;;赤泥综合回收与利用现状及进展[J];四川有色金属;2008年01期
3 沈峰满;;高Al_2O_3含量渣系高炉冶炼工艺探讨[J];鞍钢技术;2005年06期
4 吴振东,叶建东;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的烧结和显微结构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1期
5 刘凤国,张福光;内蒙铁矿资源状况及包钢“十五”铁平衡浅析[J];包钢科技;2003年01期
6 顾轶卓;张佐光;李敏;张大兴;;新型环氧-酚醛树脂体系的固砂原理与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7 李玉萍,徐晓伟,张永杰,王碧燕;LiF和CaF_2助熔效果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刘正浩;刘伯里;张连水;唐志刚;;从动力堆元件1AW中分离和回收铯-13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9 孙兆祥;申戌新;;磷酸盐-AMP新型无机复合交换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10 陈汉成,贺义兴,马红梅,,许颖;华北铝土矿矿石分类[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家增;;中国铝工业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中正;烧结合成系列矾土基均质料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张元波;含锡锌复杂铁精矿球团弱还原焙烧的物化基础及新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翼;孝义铝土矿煅烧以及碎料均化合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志萍;近零膨胀ZrO_2-ZrW_2O_8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程迪;Al_2O_3陶瓷零件的SLS成形及后处理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柏雪;添加剂对以铝矾土为主要原料的支撑剂的烧结性能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乾;傅玉珍;;铁钴氧化物在还原焙烧—氨浸过程中物相变化初探[J];有色金属;1980年03期
2 徐肇锡;;某些矿物还原焙烧的方法和设备[J];无机盐工业;1982年04期
3 陈中华;谢正勤;;还原焙烧回转窑装置的改进[J];云南冶金;1983年04期
4 马宠;罗文仁;史光大;;含锡、锌、砷的铁矿石还原焙烧过程的试验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1987年03期
5 刘金浪;张桂芳;张宗华;张昱;;硫铁矿炼磺渣选铁还原焙烧磁选还原剂试验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0年08期
6 蒋光辉;陈海清;陈蕾;;从含锶铅锰渣中还原焙烧浸出锰的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12年02期
7 曲绎宣;青海元石山氧化镍矿还原焙烧——氨浸扩大试验鉴定会[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81年06期
8 张友余;红土矿还原焙烧流程的选择[J];有色冶炼;1990年02期
9 周永益;含银矿石的还原焙烧法[J];有色矿冶;1992年06期
10 李春英,桑兆昌,巩淑清,王奉书;以精制BaS制取针状高纯低锶BaCO_3的研究[J];现代化工;199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寇珏;孙体昌;李永利;闫树芳;;原矿粒度对难选褐铁矿石直接还原焙烧的影响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体昌;祁超英;杨慧芬;杨大伟;徐承焱;;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同步脱磷工艺研究[A];复杂难处理矿石选矿技术——全国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孙体昌;杨慧芬;曹志成;;直接还原焙烧磁选法从红土镍矿中回收镍和铁[A];复杂难处理矿石选矿技术——全国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陈代雄;李观奇;薛伟;陈四根;;伴生铜铅锌多金属难选铁尾矿氯化-还原焙烧新工艺试验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勇;;还原焙烧法处理四川凉山州某鲕状赤铁矿的实验研究[A];2008年全国金属矿山难选矿及低品位矿选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天山;[N];团结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柏少军;高磷硫菱铁矿选冶联合新技术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道显;低品位氧化锰矿生物质炭还原焙烧—酸浸新技术及机理[D];中南大学;2013年
2 薛子兴;菱铁矿煤基直接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及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苏子键;含锡铁矿还原焙烧脱锡的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陈祥龙;竖炉还原焙烧过程动态模型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2年
5 赵坤;还原焙烧—硫酸体系选择性浸出褐铁矿型红土矿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6 刘金浪;四川泸州硫铁矿土法炼磺烧渣选铁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楼匡宇;高铁铝土矿还原焙烧—磁选除铁试验及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翔;难处理稀土铌矿中铁与稀土铌分离的工艺及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谢朝明;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磁选新工艺及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孟凡东;鄂西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铁铝土矿用于石油压裂支撑剂的产品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