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特厚煤层顶板非对称平顶型拱结构对比分析
本文选题:急倾斜特厚煤层(群) + 非对称平顶型拱结构 ; 参考:《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急倾斜特厚煤层(倾角大于45°)水平分段综放开采与缓倾斜煤层综放开采后的悬空顶板在赋存状态和受力环境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导致2种情况下顶板失稳垮落后所形成的顶板结构区别较大。以乌鲁木齐矿区急倾斜特厚煤层顶板结构演化规律为研究目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等综合方法,揭示急倾斜特厚煤层非对称平顶型拱结构随煤岩层赋存角度变化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急倾斜特厚煤层顶板垮落后能够形成平顶型拱结构,并且随煤层倾角增大,非对称平顶型拱结构的拱高、高跨比和半拱跨度比均减小,拱顶位置向地表浅部方向移动,顶板垮落范围和垮落岩体的体积减小,支架承受载荷降低。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existing state and stress environment of the suspended roof of the thick and steep coal seam (inclined angle > 45 掳) between the horizontal sublevel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and the slow inclined coal seam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The difference of roof structure caused by roof instability and backwardness in two kinds of cases is obvious. Taking the roof structure evolution law of steeply inclined extra thick coal seam in Urumqi mining area as the research goal, a comprehensive method, such as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is adopted. The evolution law of asymmetric flat-roof arch structure with the occurrence angle of coal strata is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oof collapse and backwardness of steeply inclined and extra thick coal seam can form flat-roof arch structur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 seam inclination, the arch height, height to span ratio and half arch span ratio of asymmetric flat-roof arch structure decrease. The roof position moves to the shallow surface, the roof collapse range and the volume of rock mass decrease, and the load of the support decreases.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5CB2516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14CB260404)
【分类号】:TD3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通讯员;;宁夏破解特厚煤层安全开采难题[J];煤炭工程;2009年07期
2 王云东;;极软易燃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初采实践[J];煤炭技术;2007年06期
3 庞义辉;刘俊峰;袁任远;;龙王沟煤矿特厚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J];煤炭工程;2013年02期
4 阎春杰;锚喷技术在穿越特厚煤层的实践[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2年04期
5 严贤红;倾斜特厚煤层开采设计实践[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S1期
6 李海军;刘勇;;近浅埋深特厚煤层分层综放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工程;2009年12期
7 李志军;宋选民;付玉平;邢平伟;;神东矿区特厚煤层合理开采方法的优化选择[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8 赵国旭,谢和平,马伟民;村庄下特厚煤层不搬迁开采的现实途径研究[J];中国矿业;1999年06期
9 赵国宏;轻放支架在大倾角特厚煤层开采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5年02期
10 王国杰;王建伟;朱玉杰;;煤体固化技术在特厚煤层掘进面的应用研究[J];中州煤炭;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贵;王云东;;淮北复杂条件下特厚煤层轻放开采的实践[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爱国;;16~20m特厚复杂煤层开采技术[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爱国;;塔山煤矿特厚复杂煤层开采技术实践[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4 刘大同;;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设备的研发[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金华;;特厚煤层大采高综开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大会报告[C];2012年
6 ;10m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贵;;极软易燃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8 张五兵;;推覆体下特厚煤层开采的地质灾害与预防[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9 张益超;曲效成;杨宏伟;朱斯陶;;冲击型特厚煤层工作面超前卸压范围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10 王金荣;赵国良;;崔木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刘兵;新疆 吐哈煤田发现特厚煤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李宛玲 杨武军;王庄矿特厚煤层开采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N];中国矿业报;2010年
3 李宛玲 杨武军;王庄矿攻克特厚煤层开采关键装备及技术[N];中国矿业报;2010年
4 高剑艾 李德忠;同煤塔山矿填补国内特厚煤层开采技术空白[N];山西日报;2010年
5 祝大明;淮北矿业破解高瓦斯、特厚煤层开采技术难题[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6年
6 张克;煤炭行业建成首个产学研战略联盟[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记者 王有明 通讯员 刘永青;六单位结成创新战略联盟[N];中国煤炭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白庆升;复杂结构特厚煤层综放面围岩采动影响机理与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史先锋;复杂条件下特厚煤层动力灾害防治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3 李强;大平矿水库下特厚煤层综放安全开采理论与测控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4 范苑;国投大同塔山煤矿近距离特厚煤层的开采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于斌;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强矿压显现机理及顶板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张有喜;厚表土层下富水顶板特厚煤层集约化开采关键技术与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漠;急斜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注水弱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2 孟晓军;东峡煤矿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分层综放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高亚伟;同忻矿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断特征与矿压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王鹏辉;亭南矿特厚煤层下分层抽采长钻孔合理位置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5 刘柱;大倾角特厚煤层倾斜分段综放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6 蔡庆生;含夹矸富水特厚煤层煤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7 张进安;王家山矿大倾角特厚煤层长壁综放面“三机”配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8 蔡金龙;特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与载荷传递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9 周光华;特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岳建成;砚北矿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5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1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