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顶煤-支架”关系区化特征
本文选题:临界失稳条件 + 采动应力分布 ; 参考:《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大倾角软煤长壁综放工作面顶煤破碎程度高、端面漏冒频发,顶煤与支架的约束关系复杂且沿倾斜方向具有明显的区化特性,支架稳定性控制难度大。基于理论分析与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确定了"顶煤—支架"系统失稳临界条件,揭示了顶煤区化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松软顶煤的漏冒是支架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顶煤的碎裂程度与支架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受岩体结构变异作用顶煤受到的顶板载荷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沿倾斜方向顶煤碎裂程度呈现出"中上部上部中部下部"的区域性差异,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将产生与之相一致的区化特征。并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支架稳定性区化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支架稳定性控制措施。
[Abstract]:The top coal of the longwall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ith large dip angle has a high degree of breakage, frequent leakage at the end face, complex constrai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p coal and the support and obvious zonation along the inclined direction, and the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support is difficult.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similar materi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critical condition of "top coal-support" system instability is determined, and the mechanism of roof coal zonation failure is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kage of soft top coal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support instability, the degree of top coal fragmentation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support, and the roof load of top coal subjected to rock structure variation has significant asymmetry. There is a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top coal fragmentation along the inclined direc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orking face support will be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field practi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ents s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are verif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of stents stability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JQ5019)
【分类号】:TD823.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修平;改善硬顶煤冒放性的技术措施[J];中州煤炭;2001年05期
2 张开智,王新华;顶煤块度预测方法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8期
3 曹胜根,郭金刚,叶永红;块度对顶煤放出率的影响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4年04期
4 司荣军,姜福兴;顶煤可放性影响因素权值的确定[J];中国煤炭;2005年04期
5 于永江,王来贵,贾永辉;高韧性顶煤难冒性机理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王运生;;炮放开采的顶煤弱化技术[J];煤矿现代化;2005年06期
7 李仕明;王飞;王晓军;;顶煤可放性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01期
8 夏小刚;黄庆享;;急斜煤层顶煤可放性因素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磊;李新建;;秦源矿复杂结构厚顶煤破断失稳的数值模拟研究[J];山西煤炭;2008年04期
10 谢耀社;赵阳升;;振动条件下顶煤放出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学会;吕国金;张德利;李国宏;刘军;曹树祥;孔宪德;李保东;佟敬勋;石红军;栗荣良;吴元良;刘玉申;周永富;郎彦龙;;分层放顶煤综采二分层顶煤压裂技术的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2 李光;袁霄梅;王富营;程世杰;;人工神经网络在顶煤冒放性分类中的应用[A];煤矿安全工程实用技术新进展[C];2008年
3 师皓宇;田多;付恩俊;牛国星;;综放面顶煤移动全过程规律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4 张顶立;;放顶煤开采法顶煤破碎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5 翟新献;张会见;;综放开采顶煤损伤变形基础理论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蓝航;;顶煤冒放性评价的支持向量机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7 富强;闫少宏;毛德兵;韩海潮;;浅埋深硬厚煤层顶煤弱化技术基础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8 赵志鹏;杜涛涛;;提高水平分段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技术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9 刘绍康;田利军;;爆破破碎坚硬顶煤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丁剑烁;;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顶煤松动弱化处理[A];煤矿安全与机械化——采、掘、运装备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石馥嘉 常博;神新公司推行顶煤超前预爆破工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冀中能源井矿集团正行煤业公司经理 采煤工程师 魏满刚;大断面托顶煤月进450米的成绩从何而来?[N];中国矿业报;2012年
3 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曲矿 张志忠;西曲矿北三4#煤(24304)托顶煤生产工艺[N];山西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仲涛;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矸流场的结构特征及顶煤损失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索永录;综放开采坚硬顶煤预先爆破弱化技术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3 康天合;顶煤冒放特性与预注水处理顶煤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2年
4 魏锦平;综放面顶煤压裂规律及成拱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盼;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运移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郝金鹏;陈家沟煤矿特厚煤层综放采场矿压特征及顶煤冒放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马飞;圣华煤业残采综放工作面顶煤活动规律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郎丁;大倾角松软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破坏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智文;云冈矿综放开采“注水—爆破”联合弱化顶煤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6 丁国玺;激振条件下顶煤放出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夏小刚;急斜煤层顶煤可放性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会军;综放开采冒落矸石堆积特征与顶煤回收率关系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9 徐天彬;高韧性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及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德玺;红会一矿综放开采坚硬顶煤预先弱化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19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1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