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铜矿资源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青藏高原 + 铜矿 ; 参考:《科技导报》2017年12期
【摘要】:青藏高原铜矿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得益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及地质演化过程,青藏高原具备得天独厚的铜矿成矿地质条件,铜矿因此成为高原地区最重要的优势矿种之一,探明铜资源量位列全国之首,是中国最重要的铜矿产地和后备铜资源基地。青藏高原地区铜矿床主要分布在玉龙铜矿成矿带、冈底斯铜矿成矿带及班公湖-怒江铜矿成矿带等3条铜矿带内,形成时代集中于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暗示其形成和演化与高原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是响应重大地质事件的产物。矿床具有成因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大的特点。本文以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铜金矿床、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和驱龙铜钼矿床为例,介绍了青藏高原地区几种主要的铜矿床成因类型。巨大的铜矿资源潜力将改变中国铜矿资源分布格局,但在资源开发的同时,需要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Abstract]:Copper deposit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ve a long history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anks to the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ge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uniqu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copper mineralization, so copper deposi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ominant minerals in the plateau region, and the proven copper resources amount ranks first in China. 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pper production area and reserve copper resources base. The copper deposit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Yulong copper metallogenic belt, the Gangdis copper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Bangonghu-Nujiang copper metallogenic belt. The forming time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Himalayan and Yanshanian periods. It is suggested that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ectonic-magmatic events in the plateau and are the product of major geological events. The ore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genesis and grea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alue. Taking the Tiegelongnan copper (gold) deposit, Xiongcun copper-gold deposit, Jiam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and Qiulong copper-molybdenum deposit as examples, several main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huge potential of copper resources will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pper resources in China,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17)
【分类号】:P61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超;;青藏高原矿产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J];城市地理;2016年14期
2 邓会娟;季根源;易锦俊;尚磊;姜爱玲;;中国铜矿资源现状及国家级铜矿床实物地质资料筛选[J];中国矿业;2016年02期
3 王京;石香江;牛丽贤;张浩钰;;基于情景分析法的我国铜资源需求预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年05期
4 赵元山;李健胜;;从考古资料看青藏高原冶铜业的起源与发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应立娟;陈毓川;王登红;唐菊兴;陈郑辉;王成辉;;中国铜矿成矿规律概要[J];地质学报;2014年12期
6 唐菊兴;王勤;杨超;丁帅;郎兴海;刘鸿飞;黄勇;郑文宝;王立强;高一鸣;冯军;段吉琳;宋杨;王艺云;林彬;方向;张志;杨欢欢;;青藏高原两个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亚系列及其“缺位找矿"之实践[J];矿床地质;2014年06期
7 唐菊兴;孙兴国;丁帅;王勤;王艺云;杨超;陈红旗;李彦波;李玉彬;卫鲁杰;张志;宋俊龙;杨欢欢;段吉琳;高轲;方向;谭江云;;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J];地球学报;2014年01期
8 陈有顺;房后国;刘娉慧;李善平;李智敏;;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的分布、形成及开发[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9 曲晓明;辛洪波;;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构造环境[J];地质通报;2006年07期
10 芮宗瑶,李光明,张立生,王龙生;西藏斑岩铜矿对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J];地学前缘;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勤;唐菊兴;谢富伟;林彬;李玉彬;郭晓宇;;青藏高原铜矿资源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7年12期
2 张锋;李志丹;段明;魏佳林;谢瑜;俞y=安;张祺;;内蒙古东乌旗巴彦都兰铜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17年02期
3 刘洪;李光明;黄瀚霄;张智林;肖万峰;焦彦杰;梁生贤;郭境;兰双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商旭造山型金矿床Ⅲ号矿段深部找矿潜力研究[J];地质学报;2017年06期
4 王哲;穆利修;凤骏;刘洋洋;;新疆巴伦台地区铁铜多金属矿成矿期次划分及成矿模式的建立[J];西部探矿工程;2017年06期
5 钟世华;丰成友;李大新;赵一鸣;任雅琼;周建厚;刘建楠;王辉;于淼;;新疆维宝矽卡岩铜铅锌矿床维西矿段矿物学特征[J];地质学报;2017年05期
6 郎兴海;唐菊兴;杨宗耀;丁帅;胡古月;李玉海;谢富伟;严成名;;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斯弄多铅锌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2017年03期
7 敖顺福;;某复杂难选铜硫多金属矿合理选矿工艺流程比较分析[J];矿山机械;2017年05期
8 杨继清;徐则民;张瑞;王建国;倪金卫;王立娜;;噶拉勒铜矿选矿试验研究[J];矿冶;2017年02期
9 杨少平;刘华忠;刘应汉;张学君;张华;孔牧;;西藏多不杂地区区域化探扫面试点测量及其外围找矿前景地球化学预测[J];物探与化探;2017年02期
10 史春清;孙丰月;黄维平;王启;张志颖;;西藏那曲南措金铜矿区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黄金;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立娟;陈毓川;王登红;唐菊兴;陈郑辉;王成辉;;中国铜矿成矿规律概要[J];地质学报;2014年12期
2 郎兴海;唐菊兴;李志军;董树义;丁枫;谢富伟;王子正;张丽;黄勇;;化探在西藏雄村矿区Ⅱ、Ⅲ号矿体发现中的作用[J];物探与化探;2014年04期
3 黄勇;唐菊兴;张丽;郎兴海;;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集区火山-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J];地质学报;2014年08期
4 方向;唐菊兴;李彦波;王勤;丁帅;张志;杨超;李玉彬;陈红旗;卫鲁杰;尼玛;;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J];中国地质;2014年03期
5 王世伟;周涛发;袁峰;范裕;俞沧海;葛岭虹;石诚;池月余;;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岩序列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14年04期
6 王子维;杨言辰;韩世炯;张国宾;;中条山胡家峪铜矿区含矿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黄金;2014年03期
7 唐菊兴;孙兴国;丁帅;王勤;王艺云;杨超;陈红旗;李彦波;李玉彬;卫鲁杰;张志;宋俊龙;杨欢欢;段吉琳;高轲;方向;谭江云;;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J];地球学报;2014年01期
8 ;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揭晓[J];地球学报;2014年01期
9 陈超;王宝德;牛树银;马国玺;张建珍;孙爱群;马宝军;陈志宽;张福祥;王自力;;河北木吉村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成矿流体特征[J];中国地质;2013年06期
10 陈建平;张莹;王江霞;肖克炎;娄德波;丁建华;阴江宁;向杰;;中国铜矿现状及潜力分析[J];地质学刊;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威;李以科;封宁;;全球铜矿资源格局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3年05期
2 ;江西铜业寻求外资开发国内铜矿资源[J];新疆地质;2002年03期
3 朱鹏飞;陈建平;王功文;吕鹏;曾敏;;中国铜矿资源潜力定量综合评价[J];矿床地质;2006年S1期
4 蒋述兴;;我国铜矿资源的形势分析与对策[J];中国地质经济;1990年08期
5 陈化贤,黄振华;国内外铜矿资源情况及我们面临任务[J];四川地质学报;1991年02期
6 俞志杰;;中国的铜矿资源[J];地球;1984年06期
7 刘增铁;丁俊;秦建华;范文玉;;中国西南地区铜矿资源现状及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几点建议[J];地质通报;2010年09期
8 宋建潮;王恩德;贾三石;付建飞;;辽东裂谷铜矿资源地质特征及其未来勘查前景[J];矿床地质;2010年S1期
9 元春华;韩九曦;刘大文;陈秀法;;全球铜矿资源潜力探析[J];中国矿业;2012年11期
10 ;找寻更多的铜矿资源[J];地质与勘探;195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鹏飞;陈建平;王功文;吕鹏;曾敏;;中国铜矿资源潜力定量综合评价[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卫;;河南省铜矿资源的可利用性研究[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3 张宇辉;卫万顺;;我国铜矿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保障程度分析[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贻水;王中奎;;世界铜业资源及利用[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5 汪贻水;王中奎;;世界铜业资源及利用[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婷;云南达亚公司开发红龙厂大明槽铜矿[N];玉溪日报;2008年
2 拉巴次仁;西藏铜矿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拉巴次仁;西藏铜矿资源储量全国第一[N];经济参考报;2006年
4 何广前 金光;凉山铜矿资源得以勘查开发[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雷静;西藏铜矿资源潜力超过3000万吨[N];中国黄金报;2009年
6 通讯员 张经济 记者 汪曼莉;汉中有望成为我省最大铜矿资源区[N];陕西日报;2011年
7 王菲;吐鲁番加大铜矿资源整合力度[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王正端;云南东川铜矿资源前景看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9 赵武壮;海外探铜:充满风险与诱惑的领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记者 王正端;云南东川地区铜矿资源依然丰富[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崇尚;基于目标规划的我国铜矿资源开发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张峰;非洲铜矿资源对我国可供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王帅;我国铜矿资源保障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刘琦龙;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铜矿资源采矿权价值评估[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2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2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