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生态视角的矿业权占用费测算评价

发布时间:2018-06-19 03:35

  本文选题:生态 + 矿业权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S2期


【摘要】:矿业权占用费是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经济表现形式,也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矿业权占用费由矿业权使用费演变而来,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和勘查开发周期,综合统筹设计,力求充分反映矿产品市场供求和矿业企业负担水平。矿业权占用费征收标准制定呈现探采分离、阶段性、倍数增长特征。依据矿业权占用费概念内涵、特性以及运行规律,选取工资、物价水平、GDP水平等相关经济指标,以PPI、CPI与GDP平减指数为核心,构建矿业权占用费征收标准测度方法,并提出严格按照地质规律和经济规律开展矿业权占用费制度顶层设计、实行油气非油气差别化的征收标准和建立矿业权占用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等相关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occupation fee of mining right is the economic manifestation of the system of paid use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it is also a way for the state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by means of economic mea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period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occupation fee of mining rights is evolved from the usage fee of mining rights, and the overall design is made to fully reflect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mineral products in the market and the burden level of mining enterprises. Mining right occupation fee standard formulation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ration and mining separation, stage and multiple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operation law of mining right occupation fee, selecting relevant economic indexes such as wages, price level and GDP level, taking PPI CPI and GDP reduction index as the core,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standard measure method of mining right occupation fee collection.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strictly carrying out the top-level design of mining right occupation fee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geological and economic laws, carrying out the collection standard of oil and gas non-oil and gas differentia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mining right occupation fee standard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系统的环境责任审计研究”(批准号:152DB16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批准号:15AGL007) 国土资源部部门预算专项“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批准号:121102000000150014)
【分类号】:F4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收取资源占用费“一举两得”[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26期

2 ;中国矿业发展的十大战略[J];矿业快报;2000年01期

3 王燕国;一切从矿业开始[J];中国矿业;2001年01期

4 ;世行官员看好新疆矿业开发[J];采矿技术;2001年01期

5 ;中国矿业发展策略研讨会在海口举行[J];采矿技术;2002年04期

6 ;中国矿业2002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召开[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2002年06期

7 吕晶;专家为我国磷矿业发展进言[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2年08期

8 孙文盛;加强合作 迎接矿业美好的明天——在“中国矿业2003”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J];国土资源通讯;2003年12期

9 孙文盛;矿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J];今日国土;2003年12期

10 苏迅,高清东;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大力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蓝元利;;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矿业发展对策[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以诚;;论矿业文化和矿业文化转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尔东;董景波;范鑫;;生态矿业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A];第十六届六省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其厚;刘亚民;;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矿业的兴起[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5 张以诚;;中国近代矿业的诞生[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朱训;;世纪之交的中国矿业[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傅鸣珂;;尊重矿业特有规律 确立矿业基础产业地位[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朱俊士;张宏福;;21世纪的中国矿业——生态矿业[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李万亨;潘才;;我国矿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其对策[A];缓解矿山资源危机——中国资源危机矿山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崔显德;金成洙;;论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矿业发展[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徐水师率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N];中煤地质报;2012年

2 记者 田孔社;关注矿业 支持矿业[N];中国改革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李平;矿业发展要着眼于实体[N];中国矿业报;2013年

4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李裕伟;矿业权配置让市场作决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记者 张伟超;“智能采矿”是矿业发展目标[N];中国黄金报;2013年

6 记者 吴岗 吴梅;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组委会召开筹备会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7 记者 周勇刚;民营矿业迎来规模化走出去[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刘晓慧;新机遇下矿业合作的新宣言[N];中国矿业报;2014年

9 新金融记者 袁诚 实习生 张梦龙;矿业公司融资求变[N];新金融观察;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少勇;中外矿业合作展现广阔前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迅;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矛盾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宏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国矿业治理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高兵;国际矿业直接投资过程中的矿业权安全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朱灏;矿业权价值评估的竞争分析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张俊芝;我国矿业上市公司技术信息披露与独立技术审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彭秀平;矿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与动态评价方法[D];中南大学;2004年

7 李涛;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唐敏;基于熵的矿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松青;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吴尚昆;中国矿业外资投资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昊;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有关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张丁;试论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发展与矿业的互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玫瑰;蒙古国采矿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李青松;新疆红山矿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周永胜;促进老挝矿业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6 曾丽丽;矿业废弃地再生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蓝来富;铜矿业发展之转型升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8 陈剑业;中蒙俄矿业合作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6年

9 王涛;完善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结构与功能的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王伟;我国矿业产业定位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2038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38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