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含油页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特征
本文关键词: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含油页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含油页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特征
甄甄
【摘要】:本次论文以松辽盆地东南部(东南隆起区中西部、中央坳陷区东部)为研究区,区内发育丰富的油页岩资源。本文主要是为了揭示研究区内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区带和展布规律,为准确高效寻找出本区油页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区含油页岩系是松辽盆地在晚白垩世坳陷阶段沉积的产物,对应着松辽盆地两个最鼎盛的湖泛期,岩性在垂向上变化相对较小。因此从岩相学出发研究地层层序特征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本区层序研究的需要。本文将综合岩心资料、测井曲线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层序地层特征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对丰富松辽盆地上白垩统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详细观察重点全取心井和测井曲线分析的基础上,定性分析TOC和岩石热解等测试数据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青山口组至嫩江组一、二段地层划分成7个三级层序。其中,青山口组发育层序I、II、III,姚家组发育层序IV和层序V的上升半旋回,嫩江组一、二段主要发育层序V的下降半旋回和层序VI、VII。 通过岩心观察可知研究区青山口组至嫩江组一、二段主要发育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成滨湖泥滩、滨湖砂滩、砂质浅湖、泥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泥岩5种沉积微相。此外,研究区地层中还可见一定规模的事件沉积,如白云岩沉积、介形虫灰岩沉积和震积岩沉积。 综合分析NGN1井、NGN2井、ZK3389井和ZK0833井的TOC、岩石热解数据可知,研究区层序I、层序V和层序VI地层中有机质丰度最高、类型最好,以Ⅰ型和Ⅱ型有机质为主;层序II次之,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型;层序III和层序VII有机质丰度最低、类型最差,以Ⅱ型和Ⅲ型有机质为主。总的来说,在层序内部,HST的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最好,TST和RST次之,LST最差。 通过研究本区层序地层格架内油页岩的展布特征可知,油页岩主要发育在层序I、V和VI中,一般对应高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中。其中,HST中发育的油页岩品质好、层数多、厚度和分布范围大,对应沉积相主要为半深湖-深湖沉积;TST和RST中发育的油页岩品质相对变差、层数减少、厚度和分布范围减小,对应沉积相主要为半深湖-深湖和泥质浅湖沉积。 由研究区沉积演化特征和NGN1井青山口组、嫩江组一、二段中TOC、微量、稀土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可知,有机质富集条件主要包括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基准面高、可容纳空间大的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以及缺氧还原的古湖泊水体条件;在淡水和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中均可以形成有机质富集。研究区存在两种油页岩形成条件,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水体性质:第一种以半咸水-咸水为主,以青一段底部和嫩一段底部油页岩为代表;第二种以淡水为主,以嫩二段底部油页岩段为代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18.12;P534.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峰,王占国,张维琴;松辽盆地湖相泥岩地层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层序分析[J];沉积学报;2003年02期
2 杨剑萍,王辉,陈世悦,袁静,鄢继华,赵卫卫;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J];沉积学报;2004年02期
3 杜远生,彭冰霞,韩欣;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同沉积变形构造[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4 魏垂高;张世奇;姜在兴;刘金华;;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J];沉积学报;2006年06期
5 赵彦德;刘洛夫;张枝焕;王旭东;管红;梅玲;李燕;陈蕾;;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研究[J];沉积学报;2008年06期
6 陈亮;刘春莲;庄畅;车晓光;吴洁;;三水盆地古近系下部湖相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沉积学报;2009年06期
7 王爱华;不同形态锶钡比的沉积环境判别效果比较[J];沉积学报;1996年04期
8 贾志海,洪天求,郑文武,李双应;皖北新元古代望山组震积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J];地层学杂志;2003年02期
9 张海龙;刘招君;史冀忠;孟庆涛;;罗子沟盆地下白垩统大砬子组油页岩成矿规律分析[J];中国地质;2007年01期
10 谢树成;殷鸿福;解习农;秦建中;史晓颖;胡超涌;颜佳新;黄俊华;周炼;杨香华;王永标;徐思煌;腾格尔;;地球生物学方法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过程的正演和评价[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柳蓉;东北地区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树桐;苏文;刘贻灿;江来利;;安徽大别山含金刚石高压变质岩及其矿物共生组合和变质条件[J];安徽地质;1991年01期
2 陆彦邦;王栋;周海渊;;安徽定远早第三纪含盐岩系的沉积相及岩盐成因分析[J];安徽地质;1991年01期
3 杜森官;安徽中南部震旦纪-三叠纪二级层序的划分[J];安徽地质;1999年01期
4 杜森官;中国南方东部震旦纪碎屑岩和泥质岩成岩作用[J];安徽地质;1999年04期
5 张朱亚;;淮北新矿区新生界底部松散沉积物沉积特征及水理性质[J];安徽地质;2009年04期
6 赵开全;吴素珍;;淮北孟庄煤矿煤中砷的分布和赋存规律研究[J];安徽地质;2010年01期
7 李双应,金福全;巢县五通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研究[J];安徽地质;1995年02期
8 杜森官;华北南缘早寒武世早期皖西切谷沉积特征[J];安徽地质;1996年03期
9 吴跃东;皖南东至地区震旦纪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J];安徽地质;1996年04期
10 岳梅;淮北煤田上石盒子组花斑泥岩中的粘土矿物研究[J];安徽地质;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龙;黄宝春;乔庆庆;陈军山;;黑龙江东部白垩纪-古近纪古地磁初步结果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郗国增;刘永春;陈勇;何伟民;郎岩峰;刘建军;;河南禹州煤田石盒子组第六、第七煤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3 付治国;瓮纪昌;卢欣祥;;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4 姜在兴;刘晖;;古湖岸线的识别及其对砂体和油气的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刘红涛;;祁漫塔格陆相火山岩:塔里木陆块南缘印支期活动大陆边缘的岩石学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1年
6 严德天;王华;肖敦清;王家豪;廖远涛;;黄骅坳陷中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7 雷裕红;罗晓容;潘坚;赵建军;王鸿军;;大庆油田西部地区姚一段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阎世骏;;粘性土结构与地面沉降[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9 张勇;潘别桐;李华晔;;葛洲坝砂岩力学性质结构和结构参数特征[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10 梁旭霞;梁春穗;王晶;李敏;胡曙光;陈明;;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测定方法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美寅;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袁爱国;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黄永卫;黑龙江省东南部完达山—太平岭一带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金惠;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梁国胜;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李军;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油气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杨贵来;云南沧源南腊—缅甸金厂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闫建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李波;滇东北地区会泽、松梁铅锌矿床流体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鹏;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找矿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立祥;晚白垩世西峡盆地沉积与构造环境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伟;豫西鲁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沉积相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顺喜;河南省西部中二叠统山西组聚煤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明洁;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韩瑞胜;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彬彬;华北东部晚古生代层序古地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伟;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徐学蓓;鲁西地块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孟兆磊;临清坳陷石炭—二叠系储层沉积及成藏条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威;喀左盆地九佛堂组划分与沉积相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arold G.Reading;赵彦超;;根据粒径及补给体系对深水盆地边缘的浊流沉积体系进行分类[J];地质科学译丛;1994年04期
2 王嗣敏,刘招君,董清水,朱建伟,郭巍;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形成机制分析——以松辽盆地为例[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郭巍,刘招君,董惠民,赵羽君;松辽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永莉,刘招君,荆惠林,张海龙,张建;桦甸盆地古近系桦甸组油页岩矿床沉积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刘招君;董清水;叶松青;朱建伟;郭巍;李殿超;柳蓉;张海龙;杜江峰;;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柳蓉;刘招君;;国内外油页岩资源现状及综合开发潜力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7 王世辉;陈春瑞;郑玉龙;刘胜英;;黑龙江省达连河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孟庆涛;刘招君;柳蓉;王永莉;;松辽盆地农安地区上白垩统油页岩含油率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张健;刘招君;杜江峰;柳蓉;王伟涛;柳世友;荆保泽;;黑龙江省依兰盆地古近系达连河组油页岩沉积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厚刚福;董清水;于文斌;闫丽萍;朱建峰;苗长盛;;抚顺盆地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过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修棉;藏南白垩系沉积地质与上白垩统海相红层[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2 柳蓉;东北地区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孟庆涛;桦甸盆地始新统油页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J];青海石油;2010年03期
2 A.Yaghubpur ,曲梅兰;伊朗的油页岩资源[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S1期
3 张德云;全国油砂和油页岩资源评价项目研究工作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孙枢;;中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成果及其意义(代序言)[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约旦将与壳牌公司签订油页岩开采协议[J];国外测井技术;2008年02期
6 彭雪峰;汪立今;田继军;姜科庆;;新疆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矿业;2010年11期
7 李学永;陶树;胡国利;;油页岩沉积环境及成矿概况[J];洁净煤技术;2010年01期
8 ;地球科学学院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陈晨;孙友宏;;油页岩开采模式[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年10期
10 唐祥华;油页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学中国人;199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可明;谈健;吴迪;;油页岩原位开采水力压裂裂纹动态规律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迟姚玲;李术元;丁福臣;王虹;葛明兰;任晓光;;桦甸油页岩热解动力学[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张佳佳;李宏兵;姚逢昌;崔兴福;;地震评价油页岩的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1500米全液压顶驱式多功能油页岩勘探开发钻机研发[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5 荆友乙;;油页岩低温干馏剩余瓦斯发电技术改进[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6 文艳;林金辉;;提取氧化铝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与勘察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绍敏 实习记者 王琳;[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蔡湛;[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记者孙研;[N];抚顺日报;2011年
4 记者 郭成林;[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建民 特约记者 谢忠设;[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记者 金晓明;[N];朝阳日报;2009年
7 蒋国鹏;[N];中国石化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丽 刘飞 通讯员 童钢令;[N];中国煤炭报;2010年
9 记者 金文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童钢令 常征;[N];中国煤炭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茹鑫;油页岩热解过程分子模拟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孟庆涛;桦甸盆地始新统油页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学庆;微生物浸溶废弃低品位油页岩生态资源化新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轩辰;农安和桦甸油页岩力学性能及其水力压裂与破碎关键参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萌尧;油页岩不同开发方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裴娜;油页岩及其燃烧产物组成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邵风雨;油页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魏旭光;基于MapGIS K9的油页岩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少杰;油页岩地层取心钻具与泥浆体系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刘涛;原位注热开采油页岩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丁敏;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页岩资源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9 范建玮;基于ArcGIS的油页岩资源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甄甄;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含油页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特征[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含油页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