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良山铁矿床磁铁矿原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本文选题:磁铁矿 + 地球化学 ; 参考:《高校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新余式"铁矿是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重要新元古界铁建造,矿体和围岩在形成后经历了强烈变质和变形作用,部分矿区的矿体还受到了后期花岗岩体的强烈热液叠加作用。本文在对"新余式"铁矿的代表性矿床—良山铁矿进行野外考察和岩相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选择远离和靠近花岗岩体的矿石样品,开展磁铁矿微区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虽然两种矿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重结晶和热液叠加作用,但前者仍然保留了大量沉积变质期的赤铁矿,后者中的赤铁矿全部转变为磁铁矿。良山矿石中磁铁矿相对富集Ti、V、Mn、Co,贫Cr,与沉积变质铁矿的分配特征一致,其中靠近花岗岩体的样品相对富集Ti、V、Ni、Zn和Cu,显示中高温热液叠加特征。本文提出了新余良山铁矿的三阶段成矿模型,即深海硅铁质沉积、埋藏变质变形和花岗热液叠加。
[Abstract]:"Xinyu" iron ore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Neoproterozoic iron formation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The orebody and surrounding rock experienced strong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after forming, and some ore bodies in the mining area were also subjected to the strong 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of late granitic bodies.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hofacies analysis of Liangshan iron deposit, a representative deposit of Xinyu type iron ore, the magnetite microarea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both ores are subjected to metamorph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to varying degrees, the former still retains a large number of hematite from depositional metamorphic period, and all hematite in the latter is transformed into magnetite. The magnetite in Liangshan ore is relatively rich in TiGV Mn-Co and Cr-poor,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iron ore, among which the samples near the granite body are relatively enriched with TiGV _ (V) Ni _ (+) Zn and Cu, indicating the super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dium-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olution. A three-stage metallogenic model of Xinyu Liangshan Iron Min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at is, deep-sea siliceous deposition, burial metamorphism and granitic 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603114;41272098)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40056)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其韩;宋会侠;;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中富铁矿成因类型的研究进展、远景和存在的科学问题[J];岩石学报;2015年10期
2 胡浩;段壮;LUO Yan;李建威;;鄂东程潮铁矿床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矿床成因意义[J];岩石学报;2014年05期
3 王晓颖;周建廷;李婷;;江西新余式铁矿田变质作用基本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年03期
4 肖光荣;姚琪;;江西省新余式铁矿中深部铁矿勘查探讨[J];地学前缘;2013年04期
5 姚琪;胡立;徐力千;;江西省新余铁矿田区域成矿控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思路[J];四川有色金属;2012年04期
6 杨秀清;李厚民;李立兴;刘明军;陈靖;白云;;辽宁弓长岭铁矿床磁铁矿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矿测试;2012年06期
7 沈保丰;;中国BIF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远景[J];地质学报;2012年09期
8 杨明桂;刘亚光;黄志忠;吴富江;宋志瑞;;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J];中国地质;2012年01期
9 高林志;丁孝忠;庞维华;张传恒;;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的修正——锆石U-Pb年龄对年代地层的制约[J];地层学杂志;2011年01期
10 高林志;戴传固;刘燕学;王敏;王雪华;陈建书;丁孝忠;;黔东地区下江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意义[J];中国地质;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斌斌;黎广荣;郭福生;王哲;金腾瑞;;磁铁矿中硅的赋存状态研究进展:兼论新疆雅满苏铁矿床中磁铁矿晶体化学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2 孟楚洁;吴昌志;秦欢;迟哲;杨姿;雷如雄;楼法生;解国爱;;新余良山铁矿床磁铁矿原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J];高校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3 王亮;陶平;张嘉玮;范玉梅;;黔东南金矿与圈定的黔湘桂新元古代火山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7年03期
4 王海涛;;山东莱芜铁山子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世界有色金属;2017年11期
5 时培哲;王纪昆;冀建军;薛清波;;塞拉利昂北方省Manautili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找矿模型[J];矿产勘查;2017年03期
6 徐涛;;高精度磁法测量在辽宁蜂蜜沟铁矿勘查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7年05期
7 饶红娟;李永刚;吴寿宁;;贵州省从江县污牙白钨矿床控矿因素探讨[J];地质论评;2017年S1期
8 孙求实;郜晓勇;宗文明;;凌源-宁城盆地地中元元古代早早期盆盆地构构造演演化过程程研究究[J];地质论评;2017年S1期
9 江卓斐;崔晓庄;卓皆文;王剑;熊国庆;陆俊泽;伍皓;蔡娟娟;;川西列古六组底部凝灰质杂砾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意义[J];矿物岩石;2017年01期
10 杨斌;仲雪辰;李箭箭;;江西新余铁矿田构造变形特征研究[J];江西科学;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梦天;张连昌;王长乐;朱明田;李智泉;王亚婷;;冀东杏山BIF铁矿形成时代及成因探讨[J];岩石学报;2015年06期
2 张龙飞;许英霞;高孝敏;贾东锁;王宇;;冀东杏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富铁矿成因探讨[J];地质与勘探;2015年03期
3 张连昌;代堰锫;王长乐;刘利;朱明田;;鞍山—本溪地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矿时代、物质来源与形成环境[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年04期
4 刘明军;李厚民;于仕祥;许宗宪;姚良德;文屹;赵洪振;;辽宁鞍本地区铁矿床黄铁矿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4年06期
5 李延河;张增杰;侯可军;段超;万德芳;胡古月;;辽宁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富铁矿的成因:Fe、Si、O、S同位素证据[J];地质学报;2014年12期
6 杨秀清;李厚民;李立兴;马玉波;陈靖;刘明军;姚通;陈伟十;姚良德;;辽宁鞍山-本溪地区铁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硫、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J];地质学报;2014年10期
7 许英霞;张龙飞;高孝敏;李厚民;贾东锁;李立兴;;冀东司家营铁矿床富矿成矿条件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4年04期
8 陈靖;李厚民;李立兴;杨秀清;刘明军;姚通;胡彬;张进友;;冀东司家营BIF铁矿流体包裹体及氧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2014年05期
9 张招崇;侯通;李厚民;李建威;张作衡;宋谢炎;;岩浆-热液系统中铁的富集机制探讨[J];岩石学报;2014年05期
10 李厚民;刘明军;李立兴;杨秀清;姚良德;陈靖;姚通;;弓长岭铁矿二矿区蚀变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松年;从罗迪尼亚到冈瓦纳超大陆——对新元古代超大陆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地学前缘;2001年04期
2 陈松;桂和荣;孙林华;贺振宇;马艳平;;皖北新元古代砂质灰岩地球化学特征[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高坪仙,刘新秒;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年01期
4 郑永飞;新元古代超大陆构型中华南的位置[J];科学通报;2004年08期
5 杨瑞东;张传林;罗新荣;魏怀瑞;王伟;;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冰期成因新证据[J];地质论评;2007年02期
6 李勇,丁莲芳;新元古代生物多样性及震旦系之底界[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7 段吉业,刘鹏举,万传彪;华北燕山中—新元古代震积岩系列及其地震节律[J];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8 储雪蕾;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3期
9 聂文明;马东升;潘家永;周健;吴凯;;黔中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含磷岩系δ~(13)C变化及其古海洋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孙林华;桂和荣;;皖北地区新元古代构造背景的转换:来自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J];地球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储雪蕾;黄晶;;晚新元古代帽碳酸盐岩成因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家生;;华南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后古海洋“冷泉”地质记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永飞;;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与地幔超柱活动[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同钢;储雪蕾;陈孟莪;张启锐;冯连君;;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事件对早期生物演化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郑永飞;;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与地幔超柱活动[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告(摘要)汇编[C];2004年
6 高林志;耿树方;;亚洲中部及邻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成矿沉积环境的探讨[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唐烽;;新元古代底栖宏体藻类的分异及其环境响应[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黄晶;储雪蕾;张启锐;冯连君;;新元古代冰期及其年代[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9 陆松年;李怀坤;王惠初;郝国杰;相振群;;从超大陆旋回研究中-北亚地区中-新元古代地质演化特征[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0 邢智峰;齐永安;袁余洋;郑伟;;河南焦作地区新元古代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简介[N];江苏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海峰;新疆北部新元古代冰期沉积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付星梅;华北淮北群及新元古代基性岩床构造古地磁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江卓斐;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冰川启动时间、期次及其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程猛;新元古代至寒武纪化学分层海洋中的钼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5 史志刚;江西庐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与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6 周久龙;马达加斯加新元古代Imorona-Itsindro岩套的构造属性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周继彬;桂北—湘西新元古代镁铁质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何景文;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与伊犁块体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对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朱维光;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背景——以盐边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箐101号杂岩体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10 邱啸飞;神农架地区中—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及其对华南克拉通演化的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世涛;桂北宝坛新元古代花岗岩与脉型锡矿床的成矿关系及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孙冲;秦祁昆地区新元古代构造—岩相古地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敖文昊;扬子地块北缘大汉山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15年
4 刘泽瑞;扬子西北缘新元古代汉南酸性杂岩矿物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郭辉;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婷;扬子陆块北缘碑坝—西乡地区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黄博涛;东天山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成因及其地壳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程佳孝;滇东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杨钊;南秦岭中段中—新元古代基底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10 秦切;新疆库鲁克塔格兴地河新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体研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制约[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54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5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