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利用钻孔注水试验测试爆区周边岩体损伤场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3 03:11

  本文选题:露天矿 + 爆破 ; 参考:《岩土力学》2016年S1期


【摘要】:穿孔爆破是露天矿开采的主要模式,爆破产生的冲击效应将导致周边岩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破裂,影响台阶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利用钻孔注水试验评价爆破周边岩体等效损伤场的方法,通过向若干钻孔内注满水,记录不同时间的水位,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最终获得不同位置的损伤程度及损伤深度。采用相对损伤因子定量化表征爆破对岩体的损伤程度,通过水位-时间曲线中速降段与平缓段的交界点反映岩体的损伤深度及损伤距离。通过试验发现,爆破引起的周边岩体损伤范围一般在20 m之内,引起的最大损伤深度在12 m以内;铁矿的抗爆能力高于灰岩,相同位置铁矿的相对损伤因子比灰岩的小7.5%左右,铁矿的最大损伤距离及最大损伤深度均比灰岩的小4~6 m;某些情况下注水后水位会快速降至某一特定高程,然后保持不变,表明该高程出现了贯通性导水带,可通过窥视仪等设备进行观察校核。
[Abstract]:Perforated blasting is the main mode of open-pit mining. The impact effect of blasting will lead to the damage and rupture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which will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step slop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quivalent damage field of rock mass around blasting by drilling water injection test. By filling several boreholes with water, the water level of different time is recorded and the curve of water level varying with time is drawn. Finally, the degree and depth of damage in different positions were obtained. The relative damage factor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damage degree of rock mass caused by blasting, and the damage depth and damage distance of rock mass are reflected by the junction point between the fast falling section and the flat section in the water-time curve. It is found that the damage range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caused by blasting is within 20 m, the maximum damage depth is less than 12 m, the antiknock ability of iron or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imestone, and the relative damage factor of iron ore in the same position is about 7.5% less than that of limestone. The maximum damage distance and the maximum damage depth of iron ore are 4 ~ 6 m smaller than those of limestone. In some cases, the water level will drop rapidly to a certain height after injection, and then remain unchanged, indicating that a through water conduction zone appears in the height. It can be observed and checked by means of a peep-view instrument and other equipment.
【作者单位】: 鞍钢集团鞍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XDB10030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11302230) 鞍钢矿业集团项目(No.2014-科C12)~~
【分类号】:TD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宝才;法立滕;马宁;张晨曦;;大孤山铁矿边坡爆破损伤分区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6期

2 彭国诚;侯克鹏;程涌;齐玉俊;;尖山磷矿边坡岩体爆破开挖损伤测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34期

3 杨宇江;李艳;刘建坡;徐帅;;爆破作用下露天矿边坡动态稳定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4 白龙;左瑞;;降低矿山爆破大块率的方法浅析[J];现代矿业;2011年07期

5 尤明庆;苏承东;李小双;;损伤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与纵波速度关系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6 柳小胜;刘优平;欧任泽;;钻孔电视在深孔爆破成井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7年08期

7 秦英译;王川婴;;前视井下电视和数字钻孔摄像在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8 裴来政;;金堆城露天矿高边坡爆破震动监测与分析[J];爆破;2006年04期

9 彭德红;;露天矿边坡开挖爆破震动动力响应分析[J];煤炭学报;2005年06期

10 何天贵,马建军,赵东坡;爆破大块率与爆破主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官涛;露天矿边坡设计及工程动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中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德锐;车德福;贾庆仁;李佳徐;修春华;;钻孔图像的煤矿地质信息获取方法[J];测绘科学;2016年12期

2 李地元;孙小磊;周子龙;蔡鑫;邱加冬;;多次冲击荷载作用下花岗岩动态累计损伤特性[J];实验力学;2016年06期

3 李冰洋;尤明庆;;岩石黏结摩擦特性及非线性强度的指数准则描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4 贺凯;陈春利;冯振;李滨;潘利宾;;塔柱状岩体崩塌灾害研究现状[J];地质力学学报;2016年03期

5 李浩然;杨春和;赵维刚;刘博;尹雪英;;盐岩三轴压缩破坏与声波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9期

6 潘鹏飞;孙厚广;韩忠和;冯春;乔继延;郭汝坤;李世海;;利用钻孔注水试验测试爆区周边岩体损伤场的可行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S1期

7 汪进超;王川婴;韩增强;胡胜;;基于钻孔摄像技术的珊瑚礁完整性评价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8 张晓君;龙坤;宋秀丽;郑怀昌;;岩爆的超声波监测及预测预报方法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9 董新心;;单轴荷载下混凝土波速特征与损伤演化规律研究[J];交通世界;2016年14期

10 黄亮;赵其华;;地下储库掘进爆破地表震动角度效应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泽;侯克鹏;李克钢;张成良;程涌;;云锡大屯锡矿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2 ;Strength reduction and step-loading finite element approach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9年01期

3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4 伍法权;刘彤;汤献良;刘建友;;坝基岩体开挖卸荷与分带研究——以小湾水电站坝基岩体开挖为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5 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循环加载强化作用的试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8年01期

6 陈光林;谢正文;曲方;;炮采面的毫秒爆破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年04期

7 韩放;纪洪广;张伟;;单轴加卸荷过程中岩石声学特性及其与损伤因子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何国梁;吴刚;黄醒春;张磊;邱一平;;砂岩高温前后超声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4期

9 柳小胜;胡道喜;林卫星;;某矿高溜井深孔爆破成井技术探讨[J];湖南有色金属;2007年01期

10 王怀亮;宋玉普;;不同尺寸混凝土试件受压状态下超声波传播特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修海;;岩体损伤演化的协同效应及其热弹性不稳定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夏祥;李俊如;李海波;刘博;周青春;赵坚;刘亚群;;广东岭澳核电站爆破开挖岩体损伤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3 冯胜利;;爆破载荷作用下岩体损伤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技术;2011年03期

4 李九红,杨菊生;岩体损伤-弹塑性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5 赫建明,赵学亮,柳崇伟;爆炸冲击作用导致岩体损伤的模型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新书简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7 蒲传金;郭学彬;张志呈;肖正学;;光面爆破对边坡保留岩体损伤规律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蒲传金,张志呈,郭学彬,肖正学,冯德润;边坡开挖光面爆破对岩体损伤的影响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9 杨更社;岩体损伤节理的计算机模拟及分形分析[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珍德;胡定;;岩体损伤流变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2 李俊如;夏祥;李海波;王晓炜;周青春;;核电站基岩爆破开挖损伤区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祥;爆炸荷载作用下岩体损伤特征及安全阈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汪亦显;含水及初始损伤岩体损伤断裂机理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闫冬雪;浸油条件下饱和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刘东;岩体损伤演化的协同动力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3 刘国勇;套管错断井断口岩体损伤块度数字模型[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邓映香;循环爆破加载下工程岩体损伤演化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5 宋成梓;爆破荷载作用下边坡岩体损伤破坏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明锋;坝基开挖爆破的岩体损伤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纪松林;工程岩体损伤声发射源定位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母剑桥;循环冻融条件下岩体损伤劣化特性及其致灾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55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55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