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石门交岔点差异化支护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大断面交岔点 + 低强度软岩 ; 参考:《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摘要】:为解决复杂条件下特殊地段软岩巷道支护问题,特别是一些前期受采动影响和后期煤柱长期作用下的大断面交岔点巷道"前掘后修"、"屡修屡坏"的支护难题,基于许疃煤矿-500 m水平轨道石门交岔点巷道的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断面交岔点巷道低强度围岩的变形影响因素、变形规律、差异化支护技术及其作用和支护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大断面石门交岔点差异化的支护理念、设计方案及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五大分区的差异化支护方案后,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围岩的自承能力得到提高,交岔点范围内两帮最大位移为102 mm,顶底板最大位移为69 mm,有效控制了特殊地段大断面交岔点巷道低强度围岩的大变形、强流变的失稳问题,保证了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support problem of soft rock roadway in special section under complex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support problem of large cross section roadway "before excavation and after repair" and "repeated repair and failure", which is affected by mining movement in the early stage and under the long-term action of coal pillar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problem of supporting is solved.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of Shimen intersection point roadway of -500m horizontal track in Xutuan Coal Mine,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influence the deformation factors and deformation rules of low-strength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with large cross-section crossing point. The differential support technology, its function and support effect are studied, and the support concept, design scheme and support technology of the large section Shimen intersection point are innovatively put forward.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overal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self-supporting capac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improved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support scheme of the five major subdivisions.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two bands is 102 mm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roof and floor is 69 mm in the range of intersection point, which effectively controls the large deformation and strong rheological instability of low strength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with large cross-section crossing point in special section, and ensures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作者单位】: 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201200)
【分类号】:TD3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峰;余庆;张建;;深部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技术优化及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2期
2 程燕学;;大断面硐室锚喷注联合支护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2期
3 康红普;杨景贺;姜鹏飞;;锚索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06期
4 张农;阚甲广;杨森;;锚杆(索)和U型钢支架支护失效形式与控制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06期
5 谢文兵;荆升国;王涛;任有奎;张农;;U型钢支架结构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6 李术才;王汉鹏;钱七虎;李树忱;范庆忠;袁亮;薛俊华;张庆松;;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化现象现场监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8期
7 谢文兵,陈玉华,陆士良;软岩硐室围岩作用关系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尤春安;U型钢可缩性支架的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襄禹;高应力软岩巷道有控卸压与蠕变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成义;;交岔巷道风桥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7年03期
2 徐飞;李术才;石少帅;李利平;王渭明;张伟;张乾青;贺鹏;;千枚岩隧道传统与新型支护结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3 蔡峰;郭志飚;王炯;张跃林;王利京;;软岩井底车场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4 王波;杨张杰;杨永刚;余大军;;大断面石门交岔点差异化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5 杨张杰;王波;余大军;杨永刚;;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时空规律相似模拟分析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7年01期
6 郭维祥;郑克勋;胡政;李梦;朱永生;郭福钟;;Hoek—Brown强度参数取值及水电工程应用方法对比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7 谢和平;;“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构想与预期成果展望[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年02期
8 杨仁树;李永亮;朱晔;肖成龙;赵勇;史国利;;特殊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回撤通道稳定性控制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1期
9 郭金刚;刘玉田;;锚杆及其附件对预紧力转化效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1期
10 石培武;;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贵清;大安山煤矿深部急倾斜软底煤巷失稳机理与支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2 马振国;胶乳水泥模拟软岩蠕变行为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敬佩;许疃矿无煤柱沿空掘巷的围压特征及关键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王军;钢管混凝土圆弧拱的抗弯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白启树;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青海;查干淖尔一号井软岩巷道失稳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杜丙申;千米深井软岩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其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陈勇;沿空留巷围岩结构运动稳定机理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詹平;高应力破碎围岩巷道控制机理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王更峰;炭质板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变形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泉声;黄兴;刘建平;潘玉丛;;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的相互作用及安全控制[J];煤炭学报;2015年06期
2 褚晓威;鞠文君;吴拥政;;矿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单孔锚具滑脱机理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12期
3 张农;韩昌良;阚甲广;郑西贵;;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与实践[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4 李平;杨双锁;崔健;李树峰;赵飞;;大断面破碎围岩巷道联合动态支护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4年09期
5 王茂盛;王萌;都海龙;;新型无机注浆材料加固破碎围岩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8期
6 陈杰;费小保;荆升国;谢文兵;;采区硐室U型钢支架壁后注浆技术研究及应用[J];煤炭工程;2014年08期
7 高明仕;赵一超;李明;曹志安;张健;;软岩巷道顶、帮、底全支全让O型控制力学模型及工程实践[J];岩土力学;2014年08期
8 孙健;邢存恩;沈贵阳;马一杰;朱德福;;工作面过断层煤壁注浆加固实践与理论分析[J];煤炭技术;2014年05期
9 肖同强;李化敏;杨建立;蒋绍永;;超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J];煤炭学报;2014年04期
10 于洪;李春元;付振江;;薄基岩破碎顶板脆裂煤体工作面注浆加固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才;单开道岔双向转弯交岔点[J];煤矿设计;1983年04期
2 龙彦庭;;甩车场交岔点设计的改进[J];煤炭科学技术;1985年03期
3 曹正兴;大跨度交岔点施工经验[J];建井技术;1986年02期
4 郭俊生;缩短交岔点长度的可行性分析[J];煤矿设计;1992年02期
5 徐勇;交岔点平面尺寸计算中有关参数的探讨[J];煤矿设计;1992年04期
6 杨善荣;井下交岔点施工[J];煤;1994年01期
7 黄汉富;交岔点平面尺寸参数计算和作图方法的探讨[J];煤;1995年01期
8 杨正华,赵加才,,王业战;竖直交岔点施工一例[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6年01期
9 顾秀华;采矿交岔点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0年05期
10 王秉君,宋来武,黄卓敏;直线方程在交岔点放线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慧;;大断面交岔点巷道顶板加固技术[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李国臣;张希平;;交岔点冒顶事故分析与处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李永刚;;郑州矿区“三软”煤巷交岔点支护技术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4 何亚;季新平;;大断面岩巷交岔点施工的实践[A];赣闽皖苏湘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志飚;王炯;蔡峰;王福强;;煤矿深部Y型大断面交岔点双控锚杆支护技术及工程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胥保远;;双控锚杆(索)在深部扩巷修护交岔点中的应用[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7 邱文奎;程细和;;锚网锚索锚注技术在修复软岩交岔点的应用[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8 金川;李传林;孔德慧;涂敏;;大断面交岔点围岩控制及临时支护技术模拟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9 秦永洋;殷世荣;张贵;;煤巷U型钢交岔点支护在采区中的创新设计[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10 王吉凯;;基于力学分析的“牛鼻子”工程楔形墙体修复技术[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昆仑 许松;杨柳矿优化北翼运输系统[N];经理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智勇;煤矿巷道交岔点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58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5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