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测井资料的双线性回归稳定Q估计
本文选题:微测井 + 线性回归 ; 参考:《石油物探》2017年04期
【摘要】:鉴于微测井资料在近地表结构调查中的独特优势,其常用于估算近地表品质因子Q值,且以相邻道记录的谱比法应用居多。因受旅行时间拾取误差或速度估算误差等影响,Q估计结果波动剧烈、稳定性较差、估算精度较低。为此,借鉴微测井分层速度回归分析思想,提出了一种双线性回归品质因子Q估计算法。该方法利用谱比法原理,首先求取微测井各道记录相对于第一道的非相邻道谱比对数值,然后在速度分层约束的基础上采用两次线性回归求得不同层段品质因子Q值。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与常用相邻道谱比法相比,基于非相邻道的双线性回归Q估计方法明显降低了时间拾取误差和噪声干扰的影响,Q估计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25%,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0%,提高了近地表Q估计的稳定性和估算精度。实测微测井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与近地表速度分层相一致的较为稳定的、地质意义明确的近地表Q估计值,而且适用于不同微测井观测系统的测井数据。
[Abstract]:In view of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microlog data in near-surface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it is often used to estimate the near-surface quality factor Q value, and the spectral ratio method of adjacent trace records is used mostly. Because of the travel time pickup error or velocity estimation error, the results of Q estimation fluctuate sharply, the stability is poor, and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is low. For this reason, a bilinear regression quality factor Q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using the idea of microlog stratification velocity regress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pectral ratio method, the value of non-adjacent trace spectrum ratio of microlog records relative to the first one is obtained firstly, and then the Q value of different interval quality factors is obtained by using twice linear regression on the basis of velocity stratification constraints. The results of model calculation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adjacent trace spectrum ratio method, The bilinear regression Q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non-adjacent tracks obviously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time pickup error and noise interference.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of Q estimation is less than 25 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is about 10.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near surface Q estimation are improv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microlog data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obtain stable near-surface Q estimators consistent with the near-surface velocity stratification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logging data of different micrologging systems.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2009-85)资助~~
【分类号】:P631.4;P631.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繁昌;张汛汛;张立强;宗兆云;;基于自适应子波分解的品质因子Q提取方法[J];石油物探;2016年01期
2 王宗俊;;基于谱模拟的质心法品质因子估算[J];石油物探;2015年03期
3 张显文;范廷恩;胡光义;高云峰;王宗俊;;基于自适应时窗的瞬时子波吸收分析技术[J];石油物探;2014年02期
4 云美厚;聂岩;李运肖;赵秋芳;;地层品质因子的几种定义及相互关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5期
5 张光德;刘斌;张志林;何京国;任宏沁;;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盐岩区表层调查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3年02期
6 云美厚;曹文明;聂岩;张志虎;李运肖;;碳酸盐岩裸露区近地表地震波衰减特性初探[J];石油物探;2012年05期
7 张志锋;刘胜;杨继友;李祥明;梁正洪;涂远艮;;表层多波模型调查方法[J];石油物探;2012年03期
8 于承业;周志才;;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估算近地表Q值[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1期
9 徐峰;尹成;李忠;潘树林;熊军;吕文彪;;井中激发地表接收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J];石油物探;2009年03期
10 王建民;陈树民;苏茂鑫;王元波;王丽娜;关昕;田钢;石战结;;近地表高频补偿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娜;云美厚;党鹏飞;赵秋芳;;基于微测井资料的双线性回归稳定Q估计[J];石油物探;2017年04期
2 张文;周志才;于承业;;一种改进的近地表强吸收补偿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7年02期
3 葛利华;姜_";徐学纯;贾海青;杨志超;;辽西葫芦岛东部表层调查方法比对实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年02期
4 王晓涛;谭佳;毛海波;蒋立;;强衰减条件下能量比法的修正及其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1期
5 云美厚;党鹏飞;李伟娜;赵秋芳;聂岩;;地层品质因子Q值地震反演问题剖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1期
6 崔琴;于新霞;潘龙;殷晓兰;刘居文;;基于加权指数型子波的质心频移法估算品质因子[J];物探与化探;2016年06期
7 杨登锋;秦成岗;汪瑞良;何敏;王守东;李京南;;能量谱质心频移法Q值估计[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年05期
8 陈雨茂;;全组合最优化Q值计算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4期
9 罗勇;毛海波;薛为平;蒋立;夏丽娜;王顺国;;利用多项式拟合质心频移法估算近地表Q值[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年03期
10 崔庆辉;;沙漠区地震资料近地表吸收补偿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汛汛;张繁昌;刘汉卿;;基于快速匹配追踪算法的地震道集剩余时差校正[J];石油物探;2015年04期
2 王小杰;栾锡武;;基于小波分频技术的地层Q值提取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5年03期
3 陈文爽;管路平;李振春;滕龙;罗亨;许凯;;基于广义S变换的叠前Q值反演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4年06期
4 蔡文涛;胡光义;范廷恩;王宗俊;聂妍;;谱模拟法提取地层品质因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2期
5 曹思远;谭佳;高明;袁殿;杨金浩;张浩然;;对数谱根式法Q值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1期
6 赵宁;曹思远;王宗俊;朱连丰;白利娜;胡言防;张浩然;;频域统计性属性组合提取品质因子Q[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4期
7 张繁昌;李传辉;;匹配追踪保幅地震AVF剖面及同频率剖面的构建[J];石油物探;2013年03期
8 王小杰;印兴耀;吴国忱;;粘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反射特征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年03期
9 张繁昌;李传辉;;基于正交时频原子的地震信号快速匹配追踪[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10 张大伟;孙赞东;王学军;邹雯;冯晓燕;路遥;;利用零井源距VSP资料进行品质因子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荣,张晓培,牛建军;微测井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S1期
2 李兆源,文胜;山地微测井采集方法研究及改进[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3期
3 唐淑艳;田泽峰;刘海平;康勇;;计算机辅助微测井解释分析的程序设计[J];山西焦煤科技;2008年11期
4 王慧霞;雷雨;胡长清;;利用微测井和小折射技术保证井深设计精度[J];贵州化工;2011年04期
5 潘宏勋;孙开峰;叶勇;;微测井资料应用中的多参数定量评价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年05期
6 马立宗;;常规井中激发地面接收微测井专用电缆的改进[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叶勇;孙开峰;张卫红;;微测井资料三维表层速度统计建模方法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年06期
8 龚建人;松嫩平原微测井速度资料的数值分析[J];石油物探;1983年04期
9 董庆年;赵亚军;楚建设;;数控微测井电缆系统技术设计[J];物探装备;2013年06期
10 李明海;;地面微测井在山地表层结构调查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开峰;张卫红;李满树;;微测井资料表层速度建模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绍新;孙玉群;徐克峰;;利用三分量微测井技术预测激发井深[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卫红;姜宇东;;利用VSP微测井资料约束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品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田钢;石战结;董世学;何海元;王者江;;利用微测井资料补偿地震数据的高频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刘增库 孙红燕;刻在冀中平原上的足迹[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屈永志 通讯员 张野;多措并举智解难题[N];中国石油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黄普根 马永 通讯员 孙斌;抓住命根子 负责一辈子[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庆伟;地面激发井中接收表层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2 蓝益军;西部山前带巨厚砾石区表层建模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0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6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