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弱胶结软岩巷道断面形式及支护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13:58

  本文选题:弱胶结软岩 + 断面形式 ; 参考:《煤炭工程》2017年01期


【摘要】:为研究弱胶结软岩巷道最佳断面结构形式及相应支护措施,以新疆伊犁四矿区弱胶结软岩巷道为工程背景,对巷道断面形式多样、支护措施难以确定的特殊工况进行探究。结合FLAC3D数值软件,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同断面形式及相应支护措施下弱胶结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及塑性区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弱胶结软岩巷道中不同断面形式的选取对巷道围岩变形及塑性区分布有较大影响,其中矩形巷道围岩变形最为严重;对比五种断面形式的围岩变形量及塑性区分布范围,选定马蹄形断面进一步分析不同支护措施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及塑性区发展规律,并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提出适用于弱胶结软岩巷道的支护方式,即"二次锚网喷+预应力锚索"支护。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optimum section structure form of weak cemented soft rock roadwa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measures, taking the weak cemented soft rock roadway in Yili mining area of Xinjiang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pecial working conditions where the roadway cross section is diverse and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ar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Combined with FLAC3D numerical software,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 zone of soft rock roadway with weak cemented soft rock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measur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ection of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in weakly cemented soft rock roadwa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zone of roadway, and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n rectangular roadway is the most serious. By comparing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plastic zone in five kinds of section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lastic zone development of roadway under different supporting measures are further analyzed by selecting the horseshoe sec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n the spo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upport method suitable for weak cemented soft rock roadway, that is, "secondary anchor mesh shotcrete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support.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80)
【分类号】:TD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新元;;软岩巷道施工维修中支护方式的选择[J];西北煤炭;2006年04期

2 凌同华;彭欣;李夕兵;;软岩巷道变形的混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3 包兴胜;;软岩巷道流变稳定性研究[J];采矿技术;2007年02期

4 单世东;;浅谈软岩巷道的破坏及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5 周学斌;冯国海;;软岩巷道合理监测监控技术研究[J];煤矿开采;2009年06期

6 贾东秀;张志伟;刘生健;;煤矿软岩巷道变形模拟与监测[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3期

7 夏宇君;张海亮;高建平;;上海庙矿区软岩巷道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年09期

8 陈进,袁文伯;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J];建井技术;1986年04期

9 谷德钟;软岩巷道离壁(石旋)支护[J];矿山压力;1986年01期

10 王宝如;软岩巷道破坏原因及处理方法[J];煤矿开采;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满潮;王俊臣;;软岩巷道关键部位二次耦合支护技术[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2 高尔新;陈二霞;李鲁;;软岩巷道不同形式钢桁架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尹润生;刘宝振;;软岩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理论分析与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刘竹华;沙秀英;杜永兼;陈诗才;吴玉庚;陈月娥;;汾西柳湾煤矿软岩巷道稳定性的模拟试验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5 陈月娥;杨桂枝;;汾西柳湾煤矿软岩巷道稳定性的光弹模拟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6 薛忠臻;张海荧;;龙口矿区软岩巷道运动状态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李华祥;邹喜正;丁伯中;;软岩巷道全长树脂锚固问题分析[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韩兴;丁海强;毛永刚;韩志明;;软岩巷道破坏原因分析支护对策[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翼威;;程村矿井软岩巷道破坏原因分析及对策[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徐华生;段贤明;;软岩巷道的支护对策[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范振峰;岱庄矿夹心支护撑起软岩巷道[N];中国煤炭报;2010年

2 黄长国;封闭暴露面:有效支护膨胀性软岩巷道[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永岩;软岩巷道变形与压力分析控制及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3 荆升国;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棚—索协同支护围岩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杜丙申;千米深井软岩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其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王波;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分析与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刘海源;蒲河矿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机理及协调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王其胜;深部软岩巷道矿压特征与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李青海;查干淖尔一号井软岩巷道失稳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孟德军;杨庄矿软岩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坚;高应力区泥质软岩巷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武剑;木孔煤矿软弱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家文;大断面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顿;软岩巷道底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梁东伟;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鹿;深层软岩巷道嵌合互补支护与数值模拟[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仲永;深部高应力工程软岩巷道连续“双壳”围岩控制机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8 王新;软岩巷道高预紧力大变形锚杆支护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杨磊;破碎软岩巷道两步耦合注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春波;软岩巷道爆破卸压机理及数值模拟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1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61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