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影响
本文选题:吸附 + 解吸 ; 参考:《煤炭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煤岩实际储存环境含有水,而目前考虑水分对煤层气的吸附解吸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了不同含水率下的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温度等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煤含水率的增加,吸附量减小,解吸率增大;同一温度下,煤的饱和吸附量、最终解吸率与煤含水率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饱和吸附量几乎不受水分影响,最终解析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拟合分析发现,Langmuir模型可以准确描述煤层气的吸附行为,而改进Langmuir模型适合描述解吸行为,新型改进Langmuir模型可以准确拟合解吸率数据。随着温度增加,Langmuir模型中的参数a减小;随着含水率、温度的增加,参数b均减小。
[Abstract]:The actual storage environment of coal and rock contains water, but the influence of water o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coalbed methane is less studied at present, so 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xperiment of coalbed methane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of coal,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decreases and desorption rate increases, and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the final desorption rate of coal show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oal. The amount of saturated adsorption is almost unaffected by moisture, and the final resolu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Through fitting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Langmuir model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oalbed methane, while the improved Langmuir model is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desorption behavior, and the new modified Langmuir model can accurately fit the desorption rate data. The parameter a of Langmuir model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parameter b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30149,51490654)
【分类号】:TD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建平;《中国煤层气资源》出版[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02期
2 袁梅;李希建;李波波;马科伟;;贵州省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探讨[J];矿山机械;2008年20期
3 王梅;关尼亚;;变“废”为宝惠民生——辽宁省深入开展辽北煤层气整装勘查开发工作侧记[J];国土资源;2011年06期
4 华;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J];同煤科技;1997年03期
5 黄稚达;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矿业;2001年01期
6 杨森丛;试论河北省煤层气资源勘查与开发[J];中国煤田地质;2002年04期
7 解光新,庄军,王晓梅;我国煤层气生储层间的关系类型及特征[J];中国煤田地质;2003年01期
8 唐巨鹏,潘一山,梁政国;北票矿区废弃矿井煤层气泄漏气源集聚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5年03期
9 张遂安;;煤层气资源特点与开发模式[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4期
10 张艳飞;杨子荣;姚远;;呼和湖凹陷煤层气资源评价[J];中国煤炭;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双明;高新民;范立民;;陕西省煤层气资源及开发前景[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别玉平;李矿明;;河南省部分矿区煤层气生成、演化及储集的影响因素分析[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3 高新民;苗金祥;林宗虎;张兴先;;陕西省煤层气资源开发建议[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4 张新民;郑玉柱;武彩英;;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区划[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汤振清;孙文洁;王怀洪;牛妍;郭建萍;;利用综合测井方法评价煤层气资源[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6 汤振清;孙文洁;王怀洪;牛妍;郭建萍;;利用综合测井方法评价煤层气资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翟所国;李宁;张学如;;煤层气参数井测试中一孔多用技术研究与应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8 汤振清;孙文洁;王怀洪;牛妍;郭建萍;;利用综合测井方法评价煤层气资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9 刘志逊;;我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及勘探开发现状[A];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欧正;吴财芳;姜伟;王聪;;黔西比德向斜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健生;我国鼓励综合开采煤层气资源[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李丽静;河南明年30%的煤层气将被抽采[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记者 戴恩国;沈阳市着手开发480亿m~(3)煤层气资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李晓明;推动矿业集团抽采煤层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郝建生;我市首座煤层气发电站开机发电[N];安阳日报;2008年
6 谢昭萍;煤层气开发利用打开技术通道[N];中国化工报;2008年
7 陈学桦;澳洲公司相中河南煤层气[N];河南日报;2008年
8 记者 赵腊平;煤炭煤层气矿业权不再互相掣肘[N];中国矿业报;2009年
9 记者 秦京午;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谯小梅;天科与通用联手攻关煤层气浓缩[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得文;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吴艳艳;煤层气生成过程中的矿物/金属元素催化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军领;粗糙割理中煤层气运移规律及排采井间的干扰方式[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梁少剑;焦坪矿区煤层气资源特征[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萍;桑树坪煤矿及其采空区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4 安江飞;煤样吸附/解吸过程中表面各点温度变化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5 马玉涛;煤层气电泵排采回流补液装置的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杨涛;超临界CO_2抽提对煤的改性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方义;煤微观结构重构及煤层气运移的LBM模拟[D];江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68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6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