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蒙脱石体系浮选过程的强化分离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浮选 + 蒙脱石 ; 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原煤中脉石矿物含量急剧增大,对煤炭洗选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尤其是黏土矿物,其遇水易崩解的性质使其在洗选过程中产生大量细泥颗粒,这些黏土颗粒表面一般带有负电,且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常与煤泥发生凝聚现象。这不仅造成浮选生产效率低、泡沫产品灰分高、药剂消耗量大、尾煤脱水困难等问题,甚至导致整个生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成为影响煤炭高效分选和制约稀缺煤资源开发和清洁利用的瓶颈。采用传统的浮选分离技术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为此众多学者在机理和工艺层面上就如何减弱或消除黏土矿物对煤泥浮选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目前煤泥浮选中主要面临如下问题:富含黏土矿物的煤泥难以高效浮选分离的内在原因不清楚,异相凝聚危害煤泥浮选的内在机理不明确,分散黏土矿物的效率较低,抑制黏土矿物的选择性较弱。所以目前黏土矿物与煤的有效分离,仍然是一个难题。论文通过沉降试验、浮选试验、光学显微镜、Zeta电位、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吸附量测量、红外光谱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试验方法和测试手段并结合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重点对煤泥浮选过程中蒙脱石矿物的强化分散和选择性抑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讨论了浮选体系中黏土矿物与煤颗粒间的聚集与分散行为;探索了煤与蒙脱石矿物颗粒间异相凝聚机理;考察了异相凝聚对煤泥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煤泥浮选指标预测模型;阐明了黏土矿物分散与选择性抑制的调控机制,提出了“强化分散-同步抑制”的强化浮选方法,实现了蒙脱石与煤泥的高效浮选分离。论文首先研究了矿浆pH值、蒙脱石含量、金属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煤和蒙脱石颗粒聚集与分散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异相凝聚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煤和蒙脱石颗粒在试验pH范围内均会发生异相凝聚,但碱性条件会减弱蒙脱石在煤颗粒表面的罩盖;蒙脱石含量的增大和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均会加剧异相凝聚的发生;钠离子对煤和蒙脱石聚集与分散行为影响较小。颗粒间作用力是影响聚集与分散状态的关键因素,Hamaker常数、表面电位、极化势能常数和药剂吸附层厚度对颗粒间聚集与分散行为有直接影响。减小pH值及加入钙离子均会增大煤和蒙脱石表面电位,减小斥力作用范围,减弱颗粒间作用“势垒”,进而促进煤和蒙脱石颗粒间发生凝聚。煤和蒙脱石颗粒间的凝聚会对煤泥浮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方面降低了煤的可浮性,造成大量精煤产率损失;另一方面污染了精煤产品,造成精煤灰分升高;同时,降低了煤的浮选速率。少量的蒙脱石就会显著抑制煤泥上浮,当蒙脱石含量较高(20%)时,甚至会完全抑制煤的上浮;钙离子会促进蒙脱石和煤颗粒间的凝聚,且离子浓度越高越不利于煤和蒙脱石的浮选分离,同时碱性条件下钙离子更容易加剧异相凝聚对浮选分离的不利影响。应用SPSS软件分析了精煤累计产率以及浮选速度常数与浮选时间、矿浆pH值、钙离子浓度和蒙脱石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精煤累计产率与上述四变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0.103、-0.194和-0.330,其中浮选时间对精煤累计产率影响最大;上述变量与浮选速度常数的相关系数为-0.467、0.209、-0.384和-0.624,即浮选速度常数会随蒙脱石含量的增大及浮选时间延长而减小。回归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工况条件下煤泥的浮选指标,但模型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关性较低,模型预测精度较差。而以浮选时间、矿浆pH值、钙离子浓度和蒙脱石含量作为输入向量,精煤产率和浮选速度常数作为输出向量,应用Matlab软件建立的煤泥浮选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可以准确地预测不同工艺条件下煤泥的浮选指标。论文研究了机械搅拌对煤与蒙脱石颗粒间聚集与分散行为影响,探讨了机械搅拌改善煤泥浮选效果的机理,发现:提高搅拌速度和延长搅拌时间有利于矿物颗粒保持分散;而细泥粒度决定了脱附分散的难易程度。随着叶轮线速度的提高和搅拌时间的延长,煤泥分选效果得到大幅改善,当叶轮线速度6.28m/s,搅拌时间超过120s时,浮选效果较好。在浮选精煤灰分相近时,强搅拌条件下精煤产率比弱搅拌高10个百分点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剪切力作用于煤和蒙脱石微粒上,使蒙脱石受到脱附作用,当脱附力大于煤与蒙脱石颗粒间的粘附力时,部分罩盖在煤表面的蒙脱石细泥就会脱附,从而减少了煤表面罩盖细泥数量,提高了煤表面的疏水性,同时增大了煤和脉石矿物表面性质的差异,有效改善了煤泥浮选效果。论文考察了添加抑制剂对煤与蒙脱石浮选分离的影响。硅酸钠、六偏磷酸钠(SHMP)和SCMG对蒙脱石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添加抑制剂后,在精煤产率相当的情况下,精煤灰分显著降低。硅酸钠和SHMP在不同pH矿浆条件下水解组分不同,其中,硅酸钠水解组分中Si(OH)_4对蒙脱石起主要抑制作用,各组分抑制能力的顺序为Si(OH)_4SiO(OH)_3~- SiO_2(OH)_2~(2-);SHMP水解形成的链状聚合体是对蒙脱石起抑制作用的主要组分,H_3PO_4、H_2PO_4~-、HPO_4~(2-)、PO_4~(3-)等组分也对蒙脱石和煤的浮选分离有影响。蒙脱石和煤表面对硅酸钠、SHMP和SCMG吸附能力的差异是这三种抑制剂具有选择性抑制效果的主要原因,其中煤的吸附能力差,不容易被抑制,蒙脱石的吸附能力强于煤,在矿浆中抑制剂会优先吸附于蒙脱石表面。例如,抑制剂初始浓度C0为50mg/L时,蒙脱石对这三种抑制剂的吸附量分别为0.48、1.04和2.02mg/g,而煤颗粒表面吸附量仅分别为0.26、0.36和1.02mg/g,两矿物表面吸附量差值较大。但当抑制剂用量过大时,蒙脱石和煤表面均吸附有大量抑制剂,在抑制蒙脱石的同时也会抑制煤的上浮,抑制失去选择性。论文通过扩展的DLVO理论分析了硅酸钠、SHMP和SCMG影响煤和蒙脱石颗粒间聚集与分散状态的机理,主要包括:增大煤和蒙脱石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强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吸附在矿物表面增强矿物对水的极化作用,产生强烈的水化斥力;对于SHMP和SCMG还可以水解形成大分子吸附于矿物表面,当颗粒相互靠近时产生较强的排斥力,增强颗粒间的空间稳定化作用。论文根据煤和蒙脱石对捕收剂煤油吸附能力差异,通过对浮选药剂的选择性进行调控,使煤油优先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减弱了抑制剂在煤表面的吸附,提高了抑制剂和捕收剂对蒙脱石和煤作用的选择性,进而改善了煤泥浮选效果。人工混合煤样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单独对混合煤样进行机械搅拌或添加抑制剂的浮选分离效果不佳,采用“强化分散-同步抑制”调控是煤与蒙脱石浮选分离的有效途径。以实际煤样—东庞矿区高灰细泥煤为例,以SCMG为抑制剂,浮选采用“强化分散-同步抑制”调控后,精煤产率和灰分分别为46.34%和13.61%,相较于调控前,在浮选精煤产率相当的情况下,精煤灰分降低明显,浮选完善度有所提高,浮选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effects of clay minerals and coal particles on coal slime flotation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sedimentation test , flotation test , optical microscope , zeta potential , contact angle ,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 AFM ) analysis , adsorption quantity measurement ,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an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 XPS ) . In this paper , the influence of flotation time , ore pulp pH value ,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 and montmorillonite content on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oal and montmorillonite can be predict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tation time , ore pulp pH ,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 and montmorillonite conten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oal slime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D94;T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华;;美国的锂蒙脱石矿物[J];建材工业信息;1986年11期
2 宫宝安,吕贻谦;离子交换蒙脱石的热稳定性[J];物理化学学报;1990年01期
3 冯臻;微波场中聚合羟基铝插层蒙脱石的合成及产品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试验[J];非金属矿;2004年04期
4 刘慧;朱霞萍;付小君;刘文华;赵秋香;李锡坤;;镉在蒙脱石上的吸附解吸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2013年01期
5 赵彦钊;高乐文;王兰;郭文姬;古先文;张亚莉;;钙基蒙脱石吸附强酸溶液中铋离子的研究[J];矿物岩石;2013年03期
6 罗惠萍;周金林;陈越;;有机—蒙脱石复合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1988年02期
7 宫宝安;;金属离子交换蒙脱石的热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8 秀文;;蒙脱石的性能和应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4年11期
9 刘涛;张一敏;;交联剂制备对柱撑蒙脱石性能影响的研究[J];矿业快报;2006年04期
10 吴红丹;于吉顺;雷新荣;管俊芳;张锦化;;胺类/蒙脱石复合体的晶体结构研究[J];非金属矿;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美宁;吕宪俊;;有机改性蒙脱石结构变化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2 孙亚光;余丽秀;;尼龙改性用蒙脱石纳米矿物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纳米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孙胜龙;;用蒙脱石吸附Hg、Zn、Cr、Mo[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樊民强;;煤泥浮选回收过程中药剂一体化解决方案初探[A];2005年全国选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周国明;安陆探明陶瓷矿储量4.9亿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周国明;安陆探明陶土储量4.9亿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通讯员 高娃;60万吨/年煤泥浮选项目开工建设[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东方;煤—蒙脱石体系浮选过程的强化分离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2 李长明;砒砂岩中蒙脱石膨胀抑制机理及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夏茂盛;柱撑型介孔蒙脱石的制备及负载光催化剂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曹明礼;蒙脱石层间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液相吸附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封禄田;新方法改性蒙脱石及其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D];东北大学;2009年
6 孟繁雨;铝拄撑蒙脱石制备及在页岩油催化裂解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7 刘涛;钛交联蒙脱石多孔材料的复合制备与层间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曾秀琼;柱撑蒙脱石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杨魁;冰晶模板组装蒙脱石多孔材料及传热传质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陈平;烷基铵在蒙脱石层间的吸附及其对蒙脱石/烷基铵结构和凝胶性能的影响[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加伦;多孔凹凸棒石/蒙脱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赵玉连;蒙脱石/高岭土-土壤菌体系特性及其Sr~(2+)吸附行为[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嘉丽;阴-非离子型有机蒙脱石的制备、性能及在涂料中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许凤琴;蒙脱石-碳酸盐矿化菌对Sr~(2+)、Pb~(2+)的联合滞固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5 白利娟;铬在蒙脱石及改性蒙脱石中的吸附和解吸附产物及机制对比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6 杨广宇;蒙脱石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炭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邬琴琴;氧化/还原菌及其与蒙脱石对重金属的联合滞固作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8 吕维忠;聚合羟基阳离子柱撑蒙脱石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宋美宁;有机蒙脱石制备工艺优化及结构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敏;钛交联蒙脱石的制备与表征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9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6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