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探地雷达海冰探测

发布时间:2018-06-29 01:14

  本文选题:南极科考 + 探地雷达 ; 参考:《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摘要】:环绕着南极大陆陆缘海冰隐伏冰裂缝发育,严重威胁我国南极科考海冰运输的安全.探地雷达可以精确、快速、有效探测海冰层序空间结构、隐伏冰裂缝两翼形态、冰裂缝的分布范围等关键要素.探冰队对拟选东部线路约22 km进行雷达探冰作业,新发现规模较大隐伏冰裂缝5条.评估了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海冰卸货运输路线,为科考船"雪龙"号上大量物资、科考设备和重型装备安全运抵中山站保驾护航.
[Abstract]:The hidden ice cracks around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Antarctica seriously threaten the safety of sea ice transportation in Antarctic scientific research.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can detec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sea ice sequence, the shape of the two wings of the concealed ice crack,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e ice crack, and so on. The ice detection team carried out radar ice exploration on about 22 km of the proposed eastern route, and 5 ice cracks were discovered on a large scale. The sea ice unloading and transportation route of the 30th Chinese Antarctic research team was evaluated, and a large quantity of materials, scientific equipment and heavy equipment were safely transported to Zhongshan St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vessel Xuelong.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15042201)“京津唐张交通廊道规划建设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
【分类号】:P631.3;P7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士青;“工程海冰”新观点,“渤海海冰”添特色──《工程海冰学概论》简评[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2期

2 康建成;海冰及海冰与海洋、大气、生物圈国际会议[J];极地研究;2000年03期

3 季顺迎,岳前进,姚征;渤海海冰动力学中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J];水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4 康建成;第17届鄂霍次克海和海冰国际研讨会[J];极地研究;2002年01期

5 ;白色灾害——海冰[J];甘肃科技纵横;2002年06期

6 康建成,孙波,孙俊英,孟广琳,GOTO-AZUMA Kumiko,张小伟;北极楚科奇海海冰特征研究——以1999年夏季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7 邓冰,佟凯,张学宏,刘金芳;渤、黄海海冰的变化和预报结果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8 高振会,杨建强,费立淑;分形分析方法在海冰趋势预测中的应用[J];海洋通报;2003年04期

9 王学忠,孙照渤,胡邦辉;近年来国外海冰模式发展的回顾[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肖培弘;海冰,可怕的破坏力[J];海洋世界;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井学;李鑫;席颖;李丙瑞;;雷达技术在极地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皓微;庞永杰;;海冰的危害及其淡化利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孙波;何茂兵;康建成;温家洪;李院生;;探地雷达对北冰洋海冰的探测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帮兵;孙波;田钢;郭井学;张向培;;三维雷达方法探测北极夏季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井学;孙波;;电磁感应方法在波西尼亚湾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刚;季顺迎;吕和祥;岳前进;;海冰的广义双剪粘弹塑性本构模型[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辉碇;;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李彦青;苏洁;汪洋;郭晓葭;翟梦茜;;渤海海冰距离侯平均时间序列构建与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9 周琳琳;康建成;益建芳;张小伟;;被动微波遥感与南极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凯;;基于机载多传感器系统的海冰航空遥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洁;海冰不期而至[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冯君 王晨;渤海海冰范围比常年平均偏大2.1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一玲;科学利用海冰资源 淡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记者 闫平;海冰淡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丁雷;海冰——变害为利正当时[N];大连日报;2010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陈瑜;“行走”海冰上[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静;渤海海冰面积达近25年同期最大值[N];中国气象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郭起豪 《中国海洋报》记者 王晶;海冰之困[N];中国气象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郭睿;当凶猛的海冰袭来[N];现代物流报;2013年

10 海科;白色灾害——海冰[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顺迎;渤海海冰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张晰;极化SAR渤海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杭州;海冰基太阳辐照度剖面自动监测及校正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樊婷婷;近30年来南极海冰增长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钟文理;波弗特流涡系统下的加拿大海盆中上层海洋多年变化及其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郝光华;北极海冰密集度反演与季节性海冰双模态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季青;基于卫星测高技术的北极海冰厚度时空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8 赵宝刚;渤海辽东湾冰区工程点雷达海冰监测和预报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王瑞学;海冰动力学数值模拟及波浪与海冰相互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春花;海冰在潮汐和波浪作用下的断裂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刚;夏季北冰洋海冰融化过程中能量分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蕊;北极夏季海冰表面融池形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明广;夏季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及其光学特征观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青;基于GOCI卫星的渤海海冰漂移监测[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5 刘慧慧;超声波冰密度检测方法的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传印;CICE5.0北极冰面融池覆盖率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邵珠德;南极春夏季海冰变化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孔爱婷;南北极海冰时空变化分析及信息系统构建[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9 左正道;1979-2012年北极海冰运动特征及其对气旋活动的响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10 胡迎迎;结合投影变换和相位相关的海冰运动监测[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80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80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