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拜什塔木铜矿破碎软岩巷道的锚喷支护技术

发布时间:2018-06-29 12:34

  本文选题:破碎软岩巷道 + 钢拱架支护 ; 参考:《金属矿山》2017年11期


【摘要】:为解决拜什塔木铜矿破碎软岩巷道钢拱架支护效果差及成本高等难题,设计采用锚喷支护方式对其进行支护。首先,从锚喷支护作用机理方面对设计的支护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国家规范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设计,提出了锚杆安装与技术要求;接着,基于正交设计对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进行了室内力学实验,根据3种理论对该矿混凝土合理喷射厚度进行了计算;最后,在该矿井下选定场地开展了锚喷支护试验,通过采用地压与位移等监测设备以及现场实际观测等方式,对支护方式优化前、后的巷道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锚喷支护方式后,软岩巷道的变形较小;从设备监测来看采用新的支护方式后,巷道的应力变化、收敛变形与位移波动均较矿山原有支护方案要小。锚喷支护有效改善了该矿软岩巷道的受力情况,提高了围岩支护效果。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poor support effect and high cost of steel arch support in broken soft rock roadway in Beshtamu Copper Mine Anchor shotcrete support was designed to support it. First of all, from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bolting and shotcreting, the design method is analyzed. Then, the parameters of bolt support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de, and the installatio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bolt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orthogonal design, the indoor mechanical experiment of concrete mixture ratio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asonable thickness of concrete spray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ree theories. Finally, the bolting and shotcreting support test is carried out in the selected site under the mine. By means of monitoring equipment such as ground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 and actual observation on the spot, the change of roadway before and after the optimization of supporting mode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roadway is smaller after adopting bolting and shotcreting method, and the stress change, convergent deformation and displacement fluctuation of roadway are smaller than that of mine original support scheme. Bolting and shotcret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ress of soft rock roadway and improve the support effect of surrounding rock.
【作者单位】: 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574013,516740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600709)
【分类号】:TD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东才;锚喷支护在溜煤眼中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1期

2 张广毅,赵春阳;锚喷支护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煤矿的应用[J];煤;2002年05期

3 王剑;李付臣;李林;;普掘迎头锚喷支护综合降尘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9年02期

4 张光智;;锚喷支护在小煤矿的推广应用[J];广东科技;2013年16期

5 ;锚喷支护实例五则[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81年06期

6 程良奎;冯申铎;;锚喷支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向[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81年06期

7 马齐醒,罗鹤年;对立井锚喷支护的实践和认识[J];建井技术;1982年02期

8 赖应得;立井锚喷支护的适用条件[J];河北煤炭;1982年04期

9 刘崇友;锚喷支护的降尘措施[J];煤矿安全;1984年03期

10 龚绍荣;锚喷支护的经济效益问题[J];建井技术;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郗海龙;;锚喷支护工艺的优化[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7年

2 郑颖人;杨会龙;;锚喷支护参数分析与选用原则[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3 林韵梅;;锚喷支护在碎裂岩体中的作用原理与应用[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4 刘绍发;周富;;锚喷支护技术在大同矿务局的应用[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5 段振西;;煤矿锚喷支护技术新发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龙玺;韩温池;;矿井井巷工程锚喷支护的实践与认识[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6年

7 戴宝来;王正武;;锚喷支护在淮北矿区的应用[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上册)[C];2003年

8 吴悦;;浅析超深埋特长隧道锚喷支护的优化[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庞俊勇;;关于锚喷支护设计方法的探讨[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10 齐俊修;张云;;锚喷支护设计与围岩监测在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勘探洞中的应用[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范振峰;岱庄矿夹心支护撑起软岩巷道[N];中国煤炭报;2010年

2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曲矿 张铁民;锚喷支护技术在我国煤矿的应用及发展[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黄长国;封闭暴露面:有效支护膨胀性软岩巷道[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任显臣 记者 栾哲;珲矿集团扭亏为盈[N];吉林日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任显臣;“三管齐下”扭亏为盈[N];图们江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永岩;软岩巷道变形与压力分析控制及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3 荆升国;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棚—索协同支护围岩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杜丙申;千米深井软岩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其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王波;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分析与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刘海源;蒲河矿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机理及协调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王其胜;深部软岩巷道矿压特征与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李青海;查干淖尔一号井软岩巷道失稳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孟德军;杨庄矿软岩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伍佑伦;基于岩体断裂力学的巷道稳定性与锚喷支护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奚家米;锚喷支护巷道围岩稳定可靠度分析[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2 程恕;钢筋混凝土衬砌与网壳锚喷支护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3 宫坚;高应力区泥质软岩巷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武剑;木孔煤矿软弱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吴家文;大断面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顿;软岩巷道底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7 梁东伟;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鹿;深层软岩巷道嵌合互补支护与数值模拟[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仲永;深部高应力工程软岩巷道连续“双壳”围岩控制机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10 王新;软岩巷道高预紧力大变形锚杆支护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82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82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