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北武夷龙头岗—王坞铜多金属矿田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

发布时间:2018-06-29 17:48

  本文选题:北武夷 + 龙头岗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龙头岗铜多金属矿床和王坞钼铜矿床是北武夷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具大型规模以上潜力的矿床。野外及镜下对两矿区岩石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表明龙头岗矿区岩浆岩主要类型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王坞矿区与钼矿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的为花斑岩。通过锆石LA ICP MS U Pb法测年,获得这四种花岗岩类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3.9±1.4 Ma(MSWD=4.1)、151.3±1.4 Ma(MSWD=2.2)和127.5±1.8 Ma(MSWD=1.4),说明它们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微量元素Nb、Ta、Ti负异常及构造环境判别图投图结果表明四种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均为活动大陆边缘,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负Eu异常、负Sr异常、负Ba异常及正Rb异常表明源区岩石部分熔融时有钾长石和斜长石的残余;Pb较强的正异常,说明为弧岩浆或者是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混染了地壳的物质。花岗斑岩在Ab-An-Or分类图中大部分投在奥长花岗岩区且具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Na2O/K2O比值为1.40~3.11(平均2.24),中钾钙碱性系列及显微镜下钠长石的发现,这些特征均表明其为TTG类岩石。低Al2O3和低Mg O的特征表明龙头矿区的花岗斑岩岩浆没有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说明它是陆壳底部或下地壳的玄武质岩石局部熔融的产物。龙头岗铜多金属矿床的矿体总体呈似层状产出,赋矿层位以藕塘底组为主。本论文首次在矿区中发现角岩,其范围主要分布于PD7平硐以下;PD9平硐坑道控制北西方向长度约400 m,宽度约300~400 m,向深部范围有变大趋势。通过与南非碳酸岩的碳氧同位素进行对比,并结合野外产状,表明龙头岗矿区中的“大理岩”实为火成碳酸岩。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内透辉石的熔体包裹体和矽卡岩型矿石中石榴子石和石英内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熔体包裹体的发现,证明了岩浆矽卡岩和矿浆的存在。角岩的石英内发现有黑云母的熔体包裹体,说明角岩是成矿岩体加热烘烤围岩使之发生熔融,后快速冷却形成的。角岩内具铜矿化,其存在表明龙头岗矿区深部可能存在与成铜钼有关的隐伏斑岩体,具深部寻找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的前景。因此,认为龙头岗铜多金属矿床为浅部矽卡岩型—深部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王坞铜钼矿床赋矿层位主要为周潭岩组。通过辉钼矿Re-Os法测年,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3.7±3.2 Ma(MSWD=3.9),说明钼成矿形成于晚侏罗世。花斑岩脉穿切钼矿体及花斑岩脉的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时代远远晚于钼矿成矿时代,表明两者无成因联系。通过对比邻区矿床成矿特征,并结合现有资料分析,推断王坞矿区成钼岩体为酸性花岗斑岩或黑云母花岗斑岩,位于南东方向深部,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Abstract]:榫欏ご宀楅摐澶氶噾灞炵熆搴婂拰鐜嬪潪閽奸摐鐭垮簥鏄寳姝﹀し鍦板尯杩戝勾鏉ュ彂鐜扮殑鍏峰ぇ鍨嬭妯′互涓婃綔鍔涚殑鐭垮簥.閲庡鍙婇暅涓嬪涓ょ熆鍖哄博鐭冲鐗瑰緛杩涜浜嗚缁嗙爺绌,

本文编号:2082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82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