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小纪汗煤矿顶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2 11:28

  本文关键词:小纪汗煤矿顶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矿业大学》 2015年

小纪汗煤矿顶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王康  

【摘要】:对于顶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分析,传统方法对于“上三带”的研究及计算大都利用经验公式法,相似模拟法。对于岩层岩性的考虑很少,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与现场实际就会偏差很大。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划分顶板上覆岩层,在顶板“上三带”理论的基础上将上覆岩层划分为“四带”并结合各带的特点计算出各带的高度并分析了各带岩层产生移动变形的机理。同时利用“上四带”的特点分析小纪汗煤矿地表沉陷的规律。其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复合层板岩层理论提出了岩层发生弯曲的椭圆形的基本轨迹方程,同时考虑岩层的地基反力及各个岩层的岩性求出了上覆岩层发生弯曲的挠曲线方程。结合挠曲线方程,给出岩层产生离层及裂隙的基本条件及判别方法。2)结合小纪汗煤矿的现场实际工程背景,分析小纪汗煤矿顶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特征及力学机理。同时结合“上三带”理论将小纪汗煤矿顶板上覆岩层重新划分为“四带”并结合小纪汗煤矿的地质背景求出各带的高度,从而精确了顶板隔水层厚度。3)本文利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小纪汗煤矿不同开采厚度情况下的离层及裂隙发育规律,同时利用模拟软件模拟顶板上覆岩层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各带发育高度及产生离层和裂隙的位置。4)利用仰斜孔注液法测量小纪汗煤矿顶板裂隙发育高度,并同时将动态注液漏失量与原岩注液漏失量做了对比。结合对比更加准确的看出小纪汗煤矿顶板离层及裂隙发育的规律及高度。结合前文理论研究计算对比现场实际可以看出理论与实际相差很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3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矿产资源状况[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2期

2 柴华彬,邹友峰,段振伟;开采沉陷相似现象群的分类方法[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永吉,陈刚,王琼;开采引起地表沉陷规律的有限元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1期

4 缪协兴,钱鸣高;采场围岩整体结构与砌体梁力学模型[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5 赵平劳,姚增;层状结构岩体的复合材料本构模型[J];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6 赵平劳,姚增;层状岩石动静态力学参数相关性的各向异性[J];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7 佟文亮,邓涛,马士亮,栾元重;滕南矿区单一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2期

8 武强;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5期

9 刘 立,邱贤德,阎宗岭;三维层状复合岩石损伤本构关系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10 张武,张宪宏;节理岩体的弹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东远,阴可,李艳华;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2 刘影;王旭东;;地下开挖对临近建筑物损害影响评估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袁广祥;赵海军;;金属矿山开采地表岩移的灰色预测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4 朱维申,章光;节理岩体参数对围岩破损区影响的敏感性分析[J];地下空间;1994年01期

5 杨为民;向灵芝;李铁军;;邯郸-涉县段高速公路沿线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的定量预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赵卫强;孟晴;;国内外矿山开采沉陷研究的历史及发展趋势[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杨庆生;刘健;杨辉;;基于均匀化方法的天然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性能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殷智武;徐丁宁;;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主要治理措施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刘俊;黄铭;;考虑偶应力影响的双组节理岩体等效模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9期

10 王慧芬;;吉林永吉县大黑山钼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J];城市地质;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建;赵法锁;赵兵朝;刘小平;吴韶艳;;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预测[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3 王金庄;;开采沉陷与建(构)筑物下采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廷春;石朝霞;张金泉;;多断层区煤矿开采沉陷的数值模拟分析[A];现代爆破理论与技术——第十届全国煤炭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贾忠国;刘丙方;安俭俭;;浅谈不中断铁路运输条件下厚煤层开采安全技术[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保长汉;陶振宇;;节理岩体的等效连续弹性模型[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7 谢和平;周宏伟;王金安;M.A.Kwasniewski;李隆忠;;煤矿开采沉陷的岩石力学数值模拟预计方法[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新平;刘沐宇;;岩体锚杆支护复合材料的整体增强性质的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立;王辉;王泽云;;层状复合岩石的层面与整体力学特性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玉国;边亚东;祝彦知;;沿空巷道顶板锚注充支护技术研究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志;开采沉陷预计参数与角量参数综合分析的相似理论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胡青峰;特厚煤层高效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范晓刚;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赖文奇;建筑物下条带开采沉陷实测纠偏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王红胜;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王建学;开采沉陷塑性损伤结构理论与冒矸空隙注浆充填技术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彩霞;开采沉陷动态预计理论及其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初影;采煤诱发地表裂缝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张会平;西曲矿综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崔磊;寺河矿二号井15号煤层坚硬顶板采场矿压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志军;酸刺沟煤矿地表沉陷综合评价及其数值模拟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洋;节理裂隙岩体爆破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姜志刚;“三软”煤层炮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任永康;千秋矿放顶煤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超;1.0m极近距离煤层同采合理错距和开采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10 杨明;顾北矿复杂采场矿压显现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思敬 ,唐大荣,杨志法 ,徐峰;声波技术在工程岩体测试中的初步应用[J];地质科学;1974年03期

2 邹友峰;开采沉陷预计参数的确定方法[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姚增 ,赵平劳;对岩体声波测试中两个问题的商榷[J];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4 赵平劳,姚增;层状结构岩体的复合材料本构模型[J];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5 高安泽,张宪宏;各向异性节理岩体应力应变关系探讨[J];水力发电学报;1983年02期

6 武强,董东林,傅耀军,王雪峰;西北煤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1期

7 段水云;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庶林;王伟;林建宁;;近地表上覆岩层直壁塌陷机理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2期

2 牛伟;;厚冲积层浅埋深综放上覆岩层耗散结构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3期

3 曹宝良;;采空区上覆岩层垂直移动和变形分布规律初步探讨[J];矿山测量;1981年04期

4 左秀峰;开采煤层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J];江苏煤炭;1992年03期

5 闫少宏;急斜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动的有限变形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4年03期

6 翟英达;采场上覆岩层下沉量计算的“模拟载荷”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邹喜正,冯光明,刘程;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变形值计算[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王志国;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深部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的现场监测分析[J];金属矿山;2009年01期

9 陈清运;杨从兵;王水平;张电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上覆岩层力学参数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10 梁赛江;;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冒落的数值模拟[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秦玉金;;上覆岩层卸压高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2 丁燕斌;狄磊;;充填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充填区域支护方式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宏建;王海亮;孙星亮;;高速推进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唐世斌;唐春安;梁正召;于庆磊;;采动诱发灵新煤矿上覆岩层垮落过程的数值试验[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帅;武俊平;王辰;李方枢;李蒙蒙;;PFC3D中上覆岩层自重荷载模拟方式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中国煤炭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志国;深部开采上覆岩层中采动裂隙网络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翟英达;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面接触类型及稳定性力学机理[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康;小纪汗煤矿顶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杨同海;45°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上覆岩层移动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3 郜国肖;房柱式开采条件下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4 任永康;千秋矿放顶煤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田维军;缓倾斜中厚磷矿床地下开采采场矿压显现及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D];重庆大学;2010年

6 吕霁;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上覆岩层破坏规律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文静;大埋深煤层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及工程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郭靖;武家塔露天矿采空区上覆岩层爆破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9 张秉皓;某采空区对地表村庄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小纪汗煤矿顶板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0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0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