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冲击地压与微震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1 17:31
【摘要】:矿震的发生受多个因素耦合控制。为研究不同诱因条件下矿震分布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基于反演计算推导,得到走时与临界距离公式,并借助微震检测手段,结合现场开采实际,从关键层运动、回采速度的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矿震发生机制与分布。研究发现,矿震的发生可分为若干个活动周期,强矿震的发生均处在矿震活动周期内峰值位置;关键层处微震信号最为集中,信号首先于基本顶处集聚,后逐渐向关键层扩展,后再次于基本顶处集中显现;回采速度的变化能够引起突发性顶板垮落,加快回采速度,会造成工作面前方出现高应力集中区,且高应力集中区随工作面的推进逐步向工作面靠近;日进尺突然增加使里氏震级与频次的曲线出现较为强烈的波动。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mine earthquake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 coupl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ine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on the impact ground pressure under different inducement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inversion calculation, the formula of walking time and critical distance is obtained, and by means of microseismic det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mining practice, the movement of key layer is obtained. The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of mine earthquakes are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stability of mining speed. It is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mine earthquake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active periods, and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ore earthquakes is in the peak position within the period of mine earthquake activity, and the microseismic signals at the key layers are the most concentrated, and the signals first gather at the basic top, and then gradually extend to the key layers. The change of mining speed can cause sudden roof collapse, accelerate mining speed, and cause 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area in front of face. And the 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area is approaching to the working face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sudden increase of the daily ruler makes the curve of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of the Richter earthquake appear more intense fluctuation.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1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174107,51374119) 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404131)
【分类号】:TD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一山;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几个哲学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0年01期

2 朱清安,史蒙;冲击地压的混沌特性及动力模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蓓,吴继忠,Bernard DRZEZLA;采矿地质因素评定冲击地压危险[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1期

4 王晓涛,张成训;新汶矿区防治冲击地压初探[J];中国煤炭;2001年04期

5 王庆阳,张德利,李国宏;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J];煤矿安全;2002年07期

6 董礼,张中,闫庆峰;西安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何全洪;砾岩运动与冲击地压的关系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4期

8 李希勇,张修峰;典型深部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2期

9 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冲击地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10 张若祥;冲击地压的最新分类与防治对策[J];煤;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庆明;;浅析某矿冲击地压[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2 李兴亚;;忻州窑矿冲击地压发生原因与特点分析[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车用太;鱼金子;王琦;王尤培;黄积刚;马志峰;;山东某煤矿的冲击地压及其灾害与防治[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4 徐曾和;章梦涛;;冲击地压失稳理论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5 王来贵;潘一山;梁冰;章梦涛;;冲击地压的分叉分析[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6 齐庆新;刘天泉;;冲击地压的煤岩层结构破坏与摩擦滑动机理初探[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7 章梦涛;;我国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8 齐庆新;康立军;毛德兵;王永秀;;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9 闫宪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应用与实践[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余进荣;李保延;王冬泉;;关于防治冲击地压工作的几点认识[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杨晓东;河南拟建冲击地压防治工程研究中心[N];中国煤炭报;2010年

2 文诚 记者 张益龙;龙煤集团全力防治矿井“冲击地压”新患[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鹏 魏明尧;冲击地压——煤矿的冷血杀手[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晓东;与冲击地压的正面较量[N];中国煤炭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曰文;章教授谈冲击地压[N];中国煤炭报;2001年

6 傅玉祥 韩荣军 梁卫东;华丰矿科学防治冲击地压[N];中国煤炭报;2004年

7 记者 彭晓和;防治冲击地压灾害效果显著[N];抚顺日报;2007年

8 宁建民;华丰煤矿综合防治冲击地压矿井获新生[N];经理日报;2008年

9 宁建民;华丰矿冲击地压预报防治达国际先进水平[N];经理日报;2008年

10 李玉帮;应用计算机信息预测冲击地压[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一山;冲击地压发生和破坏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1999年

3 兰天伟;大台井冲击地压动力条件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王凯兴;岩体动力传播的摆型波理论及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潘俊锋;冲击地压的冲击启动机理及其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

6 陈继刚;宽煤柱巷道底板冲击致灾理论及预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7 刘宏军;双侧采空孤岛煤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8 汤建泉;坚硬顶板条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控制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9 郝育喜;乌东近直立煤层组冲击地压及恒阻大变形防冲支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10 李彦伟;“两硬”条件厚煤层巷道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青;阜矿集团五龙煤矿冲击地压事故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2 任勇杰;新汶矿区深部冲击地压防治与管理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公衍梅;基于损伤的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4 郭晓朋;不同类型采场冲击地压危险预测体系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5 杨胜利;老虎台煤矿冲击地压多指标信息融合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陈伊涛;千米深井厚煤层开采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及卸压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帅;姚家山千米深井冲击地压灾害预测和防治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田波;地下工程开挖诱发冲击地压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松;彬长矿区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杩牧笛;浅部厚煤层W型工作面冲击地压显现规律[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6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36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